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据《中外食品·食品技术》刊文报道,当前,转基因作物存在许多争议,最主要集中于安全性方面。多数消费者不清楚真正的转基因作物/食品是什么,而有时社会主流媒体又给予消费者某些不科学的信息,使得消费者往往将转基因作物/食品与其他一些被舆论界正确或错误批评的食品,如反式脂肪、人工色素、防腐剂等联系在了一起。事实上,转基因作物仅仅只是通过引入特殊的DNA片段来赋予作物获得一些原来不可能具备的特征。而通过转基因技术,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作物 DNA片段 转基因技术 消费者 食品技术
  • 简介:转基因食品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在讲究自然、生态、健康消费热潮的今天,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把它打入“冷宫”,可以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倍受人们的质疑。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概念 食品安全 选购
  • 简介:荷兰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甜菜中的蔗糖分子转变为果聚糖分子,从而培育出了可生产低热量糖的转基因甜菜。这种甜菜有望为廉价大量生产果聚糖提供方便。据介绍,果聚糖是由果糖形成的聚合物链,不容易被人体内的酶所消化。现在,生产商主要是利用生化技术合成果聚糖或者从菊黄、洋姜之类的植物中分离果聚糖。由于生产成本较昂贵,

  • 标签: 荷兰 基因工程技术 甜菜 低热量糖 转基因
  • 简介:菲律宾稻米研究所和STRIVE基金会的研究显示,该国大多数消费者有可能接受转基因稻米。研究所所长宣称多数农民渴望尝试新的水稻品种,希望藉此降低成本及害虫带来的损失。由菲国生技公司DA—BPO(theDABiotechnologyProgramOffice)提供经费的三合一稻研究,目前已有所进展。专家们认为2011年,菲律宾的转基因水稻将首次通过所有管控,展开商业推广。三合一稻的育种目标,不仅把β-胡萝卜素转入地方品种,还通过传统育种技术将抗水稻衰退杆状病毒及抗白叶枯病的基因一起转移到稻米中。三合一稻被视为转基因稻米是因其父母本之一的黄金米含有β-胡萝卜素,而β-胡萝卜素由其它植物的基因转殖进入。

  • 标签: 转基因稻米 Β-胡萝卜素 Program 抗病 营养 传统育种技术
  • 简介:德国科学家最近利用转基因技术,首次培育出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亚麻子,使人们不用吃鱼也能摄人这类脂肪酸。研究表明,DNA和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鱼类中富含DNA和EPA,植物中却一种也不含。不过,亚麻子、菜子油、大豆和胡桃中却含有可以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物质,

  • 标签: 德国 不饱和脂肪酸 转基因植物 亚麻子
  • 简介:10日,记者从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了解到,该中心成功研制出两种主要抗除草剂转基因检测试纸条,已被农业部门和大型粮油收储和加工企业采用,分别用于转基因安全监管、原料筛查。

  • 标签: 转基因检测 抗除草剂 试纸条 国产 安全监督检验 农业部门
  • 简介:为探究荧光素酶编码基因表达产物发光特性,以青海弧菌基因组为模版扩增得到luxCDABE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HSG396-luxCDABE。将载体导入大肠杆菌Top10,成功获得表达菌株Top10/pHSG396-luxCDABE(T-pluxCDABE),测定重组菌株的表达活性,与实验室构建的菌株Top10/pHSG396-luxAB(T-pluxAB)发光情况进行比较。

  • 标签: 青海弧菌 LUXCDABE 克隆 表达
  • 简介:为了建立能同时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的二重PCR检测方法,以转基因大豆(RoundupReady品种)为实验材料,优化了二重PCR的反应体系和反应奈件,包括引物浓度、TaqDNA酶用量和退火温度等;比较了二重PCR和单一PCR的灵敏度和检测含量。结果表明:二重PCR的灵敏度和检测含量与单一PCR的相当:用建立的二重PCR方法从大豆、豆腐、豆粕和油炸豆腐中筛选出合转基因成分的阳性样品:二重PCR与单一PCR相比,具有节约试剂、省时等特点,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大豆 转基因成分 二重PCR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转基因食品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为建立转基因食品营养评价标准提供数据。方法首先通过探讨胰蛋白酶-底物-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剂量反应关系,建立转基因食品胰蛋白酶抑制荆活性测定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部分转基因玉米、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与亲本食品的差别。结果所检转基因食品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大多与亲本食品差别不大,尽管个别产品出现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增高或降低现象,但都在可接受范围。结论在规范检测技术前提下加强对非转基因食品基础数据建设对制定转基因食品营养评价标准十分必要。

  • 标签: 转基因 食品 基因修饰 胰蛋白酶抑制剂 营养评价
  • 简介:目的建立转基因大豆的PCR-免疫层析(PCR—ICT)快速筛查新技术。方法利用转基因植物通常含有的CaMV35S启动子作为转基因成分的筛查标记,根据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分剐用生物素和地高辛标记,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并鉴定PCR产物。结果用新建立的PCR—ICT方法可以检出含0.5%转基因大豆的标准品,对大豆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一致。结论PCR—ICT方法通过DNA杂交和金标显色来同时检测、鉴定PCR产物,可以简便、快速地筛查转基因产品。

  • 标签: 黄豆 植物 基因修饰 启动区(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测定
  • 简介:以罗伊氏乳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果聚糖蔗糖酶基因lev。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776bp,编码一个含59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多肽的预测分子质量为65.47ku,等电点为4.74,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克隆所得的lev基因与GenBank注册的罗伊氏乳杆菌lev基因(注册号:EF534264.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97%。本研究所得lev基因经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重组酶具有果聚糖蔗糖酶的活性。

  • 标签: 果聚糖蔗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 简介:维生素A、D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物。本文在介绍基因表达过程的基础上,综述了维生素A及维生素D对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机制及其结构和生理功能。

  • 标签: 维生素A 维生素D 基因表达 调控 生理功能
  • 简介: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初筛到11株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经黏度及EPS产量测定,复筛出1株高产EPS的乳酸菌,其产量为771.97μg/mL。采用CTAB法提取该菌株基因组,测定其16SrRNA序列,在NCBI上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干酪乳杆菌ZJ-4(LactobacilluscaseiZJ-4)。以该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参照干酪乳杆菌BL23(HM162415)的galU序列设计引物。采用Touch-downPCR扩增得到大约900bp的galU序列,经TA克隆、测序,与干酪乳杆菌BL23(HM162415)的galU序列同源率为98%,表明克隆正确。

  • 标签: 干酪乳杆菌 胞外多糖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降落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