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据青海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2006年末,在我省364个乡镇中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的乡镇119个,占32.7%;距离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在50公里之内的乡镇185个,占50.8%;能在一小时内到达县城所在地的乡镇236个,占64.8%;已经完成电网改造的乡镇217个,占59.6%;在乡镇地域范围内有火车站的乡镇29个,占8.0%。

  • 标签: 农村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 普查资料 一级公路 电网改造 地域范围
  • 简介:基础设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环境保护,对外开放等,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重视和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标签: 投资体系 资金 管理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起步晚、发展快,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公路建设领域成为当前腐败高危区。新的背景下,各级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实施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时,既要认真搞好监督检查,更要从改革入手,建章立制,加大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力度,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为实现工程优质、干部廉洁和资金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 标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商业贿赂 成因 对策
  • 简介:在欧盟的法律秩序当中,欧盟法院担任着一个关键的角色,通过其判决持续地为欧盟的法律秩序强化司法的保护。在公共服务业的各种限制竞争行为中,滥用优势地位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欧盟竞争法的显著发展之一就是出现了“基础设施原则”(EFD)这一重要法律规定,而这一时期欧共体法院的司法判例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反垄断法 欧盟竞争法 公共服务 豁免制度 基础设施原则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多种多样。然而,由于城市区域内的基础设施涉及的行业、项目较多,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一定时期,部分基础设施只能由能力城市政府或上级政府来提供,而不能成为商品。从而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其用地需求。

  • 标签: 基础设施 建设现状 市场机制 发展趋势
  • 简介:“十一五”以来,经过五年不断的有效投入,天津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不仅形成了集海、陆、空一体的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体系,而且重塑了一座清新靓丽而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天津新城,为实现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区域排头兵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十一五”时期 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天津 载体功能 成就
  • 简介:据最新调查资料显示,在2008年末全省691个镇中,99.0%的镇有储蓄所,96.8%的镇有市场,9.7%的镇有公园,80.0%的镇有幼儿园、托儿所,82.5%的镇有图书馆、文化站,7.7%的镇有影剧院,9.4%的镇有体育场馆,99.9%的镇有医院、卫生院,67.6%的镇有敬老院、福利院,100%的镇有小学校,99.0%的镇有中学校,

  • 标签: 社会服务 基础设施 贵州省 调查资料 体育场馆 储蓄所
  • 简介: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社会的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当前,农村统计的基础就是乡镇和村级统计,乡村统计人员处在农村统计工作的最基层,乡村统计数据是农业和农村统计数据的源头,

  • 标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计基础建设 数据质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源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简介:  一、进一步健全有关农村基层民主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保障,我们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主体

  • 标签: 全面建设 农村基层民主 建设全面
  • 简介: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这五句话、二十个字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一刀切。具体到一地一村。怎样抓好落实,值得探索和研究。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规划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发展规律 物质文明
  • 简介:摘要本文是在对沂南农村现有住宅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有住宅进行改造,提高住宅舒适度,建设新型宜居的农民住宅的一些想法。现实和历史的一些教训证明,一刀切式的建设,把农民房屋推到建楼房,看上去很美、变化很大,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土地,实际上给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不便,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留得住乡愁,望得见山水”的理念启发了我们,把农村原有的住宅进行改造升级换代,以此来提高农村的居住条件是一条值得我们探讨的路子。

  • 标签: 建设 新农村 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