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王文光,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特聘教授,《思想战线》主编。先后师从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杜玉亭教授和民族史学家尤中教授。1986年王文光教授开始致力于研究百越系统的傣族,这是其学术生涯的开始,1989年他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了百越民族史,博士学位论文《百越的源流与分布》突破了学界以往对古越人研究的时空范围,运用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提出了"百越民族研究整体论",同时还提出了百越系统民族源流研究中的"僚族承上启下说"。博士论文于1993年被收入广西民族出版社《百越文丛》正式出版。

  • 标签: 王文光 百越 民族学家 民族史研究 历史学博士 博士论文
  • 简介:郭星华,1957年12月出生于湖南湘潭市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于湘潭市一中,下乡当了两年知青,进厂当了两年工人。恢复高考后,1978年入读湘潭基础大学(现湖南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82年毕业留校后,又被选派到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学习针织工程。

  • 标签: 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湖南工程学院 教授 学者 封面 中国纺织大学
  • 简介:纳日碧力戈,蒙古族,1957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78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纳1982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攻读民族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师从吴文藻、林耀华和金天明等先生;经林耀华先生举荐,1986~1989年师从马学良先生攻读语言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

  • 标签: 中央民族学院 教授 学者 封面 民族研究所 呼和浩特
  • 简介:数字化的支持模糊了文字与图像间的界限,数字化应用正呈现出更新的人类学的表现形式,这种方式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更是田野表现方式的创新,也是人类学必须接受的新的实践形式。在中法和国际数字、影视人类学的开放性交流中,需要在各自的传统文化脉络和快速的世界信息交流中思考"原创的思想叙述"。

  • 标签: 数字人类学 数字化 民族志影片 不浪费的人类学
  • 简介: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国的发展,电影旅游作为电影产业的后产品以及旅游业的主要分支,已经成为各国不遗余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本文在分析国内电影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影旅游的内涵和类型进行辨析,指出电影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影响电影旅游发展的关键。

  • 标签: 电影旅游 旅游产业 融合 发展
  • 简介:20世纪80年代起,纳日碧力戈教授就致力于族群与民族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之后,他在英美国家访学、游学并教学长达八年,在美国卡尔顿学院担任过伯恩斯坦人类学与亚洲研究讲座教授。2009年他回到中国,受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和贵州大学长江学者。访谈追溯纳日碧力戈教授的学术历程,他追随前辈,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搭桥”,从指号三元映射族群三元,以“地天通”隐喻万物共生、万象和睦的愿景。他认为,学者不仅要穷究学理,还要关怀公平正义和伦理美德。中国的各个民族、各个族群和人群,需要在“千灯互照,光光交彻”中互守尊严,在爱家、爱族、爱人的层层递进中取得重叠共识。

  • 标签: 语言与文化 指号三元 公平正义 互守尊严 重叠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