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冰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新的地理自然环境和新的地缘政治下出现的新情况。它的出现和有效利用对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众所周知,极地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但由于严酷的自然环境,一直是人类活动的禁区,各种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 标签: 丝绸之路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自然环境 地缘政治 人类活动 利用
  • 简介:在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如何为未来的双边关系设计蓝图、夯实基础?在经济合作与地区安全保障上,中国将有怎样的思路与举措?习近平主席今年九月在中亚访问时,曾系统地向外界回答了这些问题。尤其是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设想,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与广泛解读。这一战略蓝图,不仅蕴含深邃长远的战略思考,同时也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与操作性。对中国和中亚甚至是中东欧来说,无疑是利好福音。

  • 标签: 新丝绸之路 战略地图 经济合作 中亚国家 设计蓝图 地区安全
  • 简介:一百多年前,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向与世隔绝的新疆、甘肃、内外蒙古的沙漠绿洲、戈壁荒原及高山峡谷,突然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外国人的探险队,神神秘秘地出没于古代丝绸之路上,他们的马队和骆驼的铃声打破了千百年的宁静,在那些古代城镇的废墟、烽燧与洞窟遗址,以及渺无人迹的沙海,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寒和无情的风沙,辛劳地日复一日地寻找着,挖掘着。因为缺水和食物,他们多次面临死亡的威胁。

  • 标签: 丝绸之路 僧人 日本 19世纪末 20世纪 沙漠绿洲
  • 简介: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丝绸之路"概念以来,因其独特的价值意义而被赋予丝绸之路战略的就有中国的"一带一路"、联合国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欧盟的"欧洲—高加索—亚洲国际运输走廊"、美国的"新丝路计划"、俄罗斯的"新丝绸之路"、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印度的"北南走廊"计划、哈萨克斯坦的"新丝绸之路项目"、韩国的"欧亚倡议"、伊朗的"钢铁丝绸之路"等。相对而言,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与其他丝绸之路战略相比,具有包容与排斥、合作与制衡、优势与劣势的不同点,以及战略利益性、中亚地缘性、互联互通性的相同点,但也面临着战略重叠、安全稳定、合作机制、资金保障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求同存异、包容发展,保障安全、提升能力,创新机制、合作共赢,多元融资、多样服务等对策措施,才能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

  • 标签: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比较
  • 简介:古道总是寂寞的,这个感觉在十年前采访茶马古道时就知道。我被古道的寂寞深深打动过。在空无一人的街巷行走,就像走在前世,会有凉意从脚底升起,慢慢地游走全身。

  • 标签: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寂寞
  • 简介:中国重燃雄心,决意沿着丝绸之路的不同分支大力发展贸易,这就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传统及非传统安全挑战,中国政府誓言用崭新的安全观应对这些挑战。然而,这些观念无助于促进中国的安全利益。在解决不同安全利益的矛盾方面,中国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对繁荣的追求与安全的维护、经济雄心的必然结果是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平崛起与两岸统一和收复失地、外交政策指导思想面临困境。中欧之间的安全合作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安全思维所面临的困境或矛盾,使欧洲面临三大不确定性:太平洋的紧张局势将如何发展?中国将如何捍卫其在新丝绸之路上的利益?太平洋的紧张局势将如何影响中国在欧亚非交汇处的行动?这些不确定性也给欧洲新增了两大战略选择:一是继续与中国在丝绸之路上合作与较量;二是把充满巨大挑战的欧亚非交汇处以及欧洲的近邻作为优先考虑的选项,并接受美国邀请,加入其重返太平洋地区的行动。虽然中国欲与丝绸之路另一端的欧盟建立有意义的合作,以便最终实现责任分担,但前路必将困难重重。

  • 标签: 中国安全思维 欧洲视角 中欧合作 新丝绸之路
  • 简介:草原东西通路便利了中西文化交往,草原也是丝绸交易的路线。应对草原民族的活跃,汉帝国占有河西,控制西域,成就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所谓张骞“凿空”,是指中原往西域的交通大道得以开通。同时草原民族对于丝路贸易及相关文化交流活动也表现出积极态度。草原民族促进丝绸之路交通的历史贡献,值得关心经济史、交通史、民族史和文化交流史的人们注意。

  • 标签: 草原民族 丝绸 交通 匈奴 西域 堂邑父
  • 简介: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自古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到20世纪末,这里的栽桑面积达百万亩以上。种桑、养蚕规模的扩大给丝绸的生产加工提供了原料。当地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桑农收入,鼓励筹建了3家缫丝厂,1家丝织厂,年加工蚕茧能力达4万多担,生产白厂丝300多吨,

  • 标签: 丝绸之路 接力 栽桑养蚕 生产加工 20世纪 养蚕规模
  • 简介: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横贯亚洲的车马故道。东起我国陕西长安古都,经同中亚西亚,西达欧非,以运销丝绸而得名。我国丝绸织品运销国外,多由长安启程(一说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途径甘肃省海拔1200余米的河西走廊,出嘉裕关,抵敦煌市一一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东西汉至南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通商,即经过此地。此站是丝绸之路的主要干道。

  • 标签: 丝绸之路 南北朝时期 河西走廊 甘肃省 敦煌市 长安
  • 简介:<正>从中学教材到大学课本,我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丝绸之路”的记载都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西亚再辗转到欧洲的这么一条经典而充满传奇色彩的路.我是70年代后期读完中,80年代中期念大学的.问题的关键是,我还是肤浅到对我所处的城市即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竟是另一条同样充满传奇、布满故事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浑然不知的程度.即使那时的历史书中实际上已经对此有所提及了,但由于教材中对北丝路的重点渲染,加上当时日本有位叫喜多郎的音乐大师大做北丝路的音乐,使我还是过分固执地浸淫于敦煌的飞天美女、楼兰公主的哀怨及西亚驼铃、大漠孤烟的诗情画意之中.

  • 标签: 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路 少数民族 “丝绸之路” 北丝绸之路 四川
  • 简介:2016年2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撤地设市宣布大会召开。哈密作为新疆的东大门,东与甘肃酒泉相邻,南与巴州相连,西与吐鲁番、昌吉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诞生的最年轻的城市,也是继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吐鲁番之后,新疆第4个地级市。

  • 标签: 丝绸之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城市 哈密地区 撤地设市 乌鲁木齐
  • 简介:<正>2013年,在新疆盘桓三月,期间曾驱车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黄沙遍野、昏昏欲睡中,同行者提醒我,距离公路不远的一处模糊不清的尼雅遗址就是丝绸之路上曾经辉煌一时的精绝古国。那一片毫无生命活力的古迹瞬间让我清醒过来。不仅尼雅,还有营盘、楼兰、米兰等……如果将这些古城串连起来,塔克拉玛千大沙漠的南缘便出现一条生命和文明的链条,只是这一链条已经成了过去时。考古学家至今无法明确定论这条文明线消逝的决定性原因,但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肯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高度发达的文明,若是以物质繁荣为目标而忽视了身边的有限资源,湮灭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这条枯竭的文明线,至今仍在提醒我们生态环境的价值与重要。

  • 标签: 克拉玛 尼雅 曾经辉煌 精绝 生态破坏 环境恶化
  • 简介:摩崖石刻上的惊人发现一位老人的到来,使昔日人迹罕至的佛爷沟热闹起来.佛爷沟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小史店镇东南7公里处的一道普通山沟,原本无名,因为上世纪70年代当地群众在山腰的两块巨石上,发现雕刻有许多佛像,"佛爷沟"由此得名.

  • 标签: 东起点 丝绸之路东 发现丝绸之路
  • 简介: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部世界往来联系的交通要道。本文探讨了丝路交通在中东的发展,研究讨论了中国发明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等传入中东的意义,揭示了丝路对不同文明相互理解、和谐共进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丝绸之路 中东造纸术 伊利汗国
  • 简介:海南岛位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上.从现存的历史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的历史文物来看,古代海南岛的居民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珍贵的海上航行指南《更路簿》.海南岛是古代远洋航船的避风港和补给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口岸.

  • 标签: 海南岛 海上丝绸之路 更路簿 避风港 贸易口岸
  • 简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存着一连串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丝绸之路不仅是古老的商贸之路,也是当今极具吸引力的黄金旅游线路。签证和交通的便利化,让千年险路变通途,“重走丝绸之路”已成为旅游新风尚。

  • 标签: 丝绸之路 旅游线路 风尚 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 吸引力
  • 简介:全球史观是一种新兴的历史观与方法论。它主张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用“全球化”的视角和宏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来考察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运动。全球史主张从大范围、长时段、动态的历史观察方法,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来观察历史,它将历史研究从传统的“国家史”或“民族史”的模式扩展到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的历史现象为基础的对历史的普遍联系的重构。从全球史的视角出发来审视古代丝绸之路,我们发现全球史所主张的那种跨文化互动理论和人类文明共生体系,非常契合对古代丝绸之路的观察。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并将欧亚非等许多地区纳入了人类交流的网络之中,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共生体系。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

  • 标签: 全球史 丝绸之路 欧洲中心论 文明中心史观 互动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尼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个战略构想(简称“一路一带”),这个设想因合作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参与国家更多,获得广泛认同。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是标志着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研究 陈炎 21世纪 合作层次 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