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中国与主要周边国家陆地勘界工作的临近,可以预见,我国今后的威胁将主要来自海上;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开发利用并依托海洋的深度与广度将不断拓展,面临的海上问题将日益增多,即所谓的海洋安全或海上保安。海上安全主要为海上通道安全(海盗行为)、海域划界争端包括岛屿主权归属引发的冲突安全、测量活动尤其是军事测量活动引发的军事安全、大陆架外部界限扩展引发的公海航行安全等。而确保海洋权益、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积极遵守国际、区域以及双边关于海洋问题的条约制度,重点是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关海洋政策与法制。

  • 标签: 海洋权益 海洋安全 海洋政策 海洋法制
  • 简介:古代中国对陆地和海洋的探索与利用或许在国家战略中偶有轻重之别,但在文明层面却无主从之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经略海洋的需求与能力的互动关系,使得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三次历史周期。本文认为,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一是国家的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的地位:二是国家的海洋能力决定着海洋经略的效果;三是海洋经略可能实现海洋强国的塑造却无法阻止海洋强国的衰落。与此同时,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历史还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层面存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特殊性逻辑。

  • 标签: 中国 古代 海洋经略 历史逻辑
  • 简介:中国因历史、地理、科技和意识等原因,积累了较多的海洋问题。为解决这些海洋问题,中国提出了具体的海洋政策,包括优先使用政治方法解决海洋争端,兼顾他方立场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合作制定规则、管控危机、资源共享的基本政策,坚持"双轨思路",提出"和谐海洋"理念等。它们蕴含丰富的文化要素,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的特质。同时,中国的这些海洋政策,不仅具有国际法的基础,而且经实践检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符合国际海洋发展趋势。为此,国际社会应积极支持中国海洋政策,使中国在搭建海洋平台、加强海洋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维护海洋安全和秩序、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处作出更多的贡献,以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法制度和国际秩序。这是国际社会的重大责任和应有职责,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

  • 标签: 海洋问题 海洋政策 海洋合作 海洋秩序
  • 简介:全球化依赖于海上运输的自由往来。国际航运是全球贸易在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亚太地区尤其如此。由于以海运为基础的全球化在面对风险时具有脆弱性,它为我们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国际航运需要以稳定和安全作为保障,美国、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亚太地区大国各自推出了维护地区海域安全的相关战略。本文主要探讨亚太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共同关切以及东盟在促进海洋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各国所拥有的共同关切主要源于缺乏海洋安全和治理所导致的来自海洋以及海上的挑战和威胁,如南海及马六甲海域存在的问题。为了维护良好的海洋秩序,东盟成员国应与中国建立海洋伙伴关系。东盟与中国以及亚太其他主要大国间的包容性和全面性合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与繁荣以及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海洋支点 海洋安全 海洋合作
  • 简介:作为最古老的全球公域的海洋,承载着世界的安全与繁荣的重任。确保航海自由、海上贸易航线、海上关键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流向,都涉及北约的安全利益。在海洋安全面,瞄着巨大的诸如海洋环境恶化、海盗肆虐、新兴国家海军快速发展等挑战下,北约打着保护全球公域的旗号,根据后冷战时代海军执行的几个行动实践,在北约新战略概念指导下,2011年1月通过了“联盟海洋战略”。北约海洋战略赋予其海军承担“集体安全与威慑”、“危机管理”、“合作安全”和“海上安全”的核心使命。在利比亚战争中、在反海盗行动中以及目前的叙利亚危机中,北约海洋战略得到检验,尽管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政治意愿投资海军。偏重于海洋的军事领域、并以军事手段解决海上安全的北约海洋战略,对中国强国战略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北约的海军力量可能会遏止中国军突破第一、第二岛链;可能会介入中国与邻国的海疆纷争;对中国军保护能源安全也会构成挑战。这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确保海洋安全战略所必须高度重视的。

  • 标签: 北约 海洋战略 全球公域 中国海洋安全
  • 简介:冯小宁导演的35集电视连续剧《东方有大海》正在爱奇艺热播,山西卫视也安排上映。6月17日,本刊对他进行采访。据冯小宁介绍,这部作品从拍摄到播出,得到了民进中央严隽琪主席,罗富和第一副主席,贺曼、朱永新副主席以及山东民进、辽宁民进等省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将用更好更新的作品答谢大家。

  • 标签: 海洋国土 大海 东方 故事 中国 电视连续剧
  • 简介:中国大学法政学院是在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大学海洋法学研究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以法学学科为主干的多学科学院,今年满35周岁。学院下设法律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公共管理系、中美法学教育中心四个本科教学单位,设有负责社会学研究生教学的社会学研究所。学院拥有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标签: 中国海洋大学 科学院 学法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位授权点 法学学科
  • 简介:海洋战略是指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方略。中国海洋战略不仅包含强调制海权的海权战略,而且包含强调发展海洋经济的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中国战略主要有三大战略目标: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国战略的三大战略诉求是:完成国家统一和解决岛礁争端、开发海洋资源、掌控海上战略通道;实现中国战略的综合举措主要包括:优先发展海洋科技、坚持陆海统筹和布局全球海洋战略。其中,布局全球海洋战略主要体现为'近海维权、深海开发、远洋护卫',和'利益分布全球化,力量布局地区化'。

  • 标签: 中国海洋战略 概念内涵 战略设计
  • 简介:中国强国战略经过提出、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已成为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包括在基本目标、指导原则、重要理念、基本方向、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路径等方面的确立,形成中国强国战略体系及思想。而实现中国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依法治海。其法律基础主要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一、中国强国战略基本体系1.海洋强国含义之变迁。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强国战略 依法治海 中国 简论 循环系统
  • 简介:“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之后,中国在南海面临的安全形势相比之前发生了极大转变,如美国、越南等国家均因该案而对其原有立场进行了调整。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远洋活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海洋发展利益已经突破领海、专属经济区等近海区域,不断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等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领域延伸,例如积极参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问题执行协定》谈判与国际海底区域勘探活动等,因而海洋安全利益的范围亦相应随之拓展。在全球现代海洋安全问题的范畴之内,“新安全观”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对中国当前海洋安全形势下的需求具有极强针对性。而在海洋法规则中,海洋保护区制度无论在特征、目标还是功能方面,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一定的契合性,该制度适用与否的问题,对中国维护海洋安全利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全球海洋划分为多块不同性质的海域,导致该项制度在不同位置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同样有所区别,所以即便决定选择适用时,亦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应当始终坚持在不同时空维度下的灵活运用。

  • 标签: 海洋保护区 海洋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安全观
  • 简介:一、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其实是第一个建立起世界性的文明体系的国家。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庞大舰队有数十艘宝船,军士多达2.7万人。那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强大的海军,当时的明代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强国。第一个世界文明体系就是靠这样的一个海洋强国建立起来的。二、中国的文明体系不同于西方殖民主义.

  • 标签: 海洋战略 世界性 中国 文明体系 西方殖民主义 郑和下西洋
  • 简介:印度尼西亚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些年,印尼制定了新的海洋发展战略,推出多项政策措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朝着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但印尼要实现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洋强国的目标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印尼应以联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船舶制造、内海航运及相关产业为重点,深化两国的海洋经济合作。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海洋经济 中印尼海洋经济合作 海洋生态环境 保护滨海旅游
  • 简介: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尽管包含着对海洋认识的因素,但是缺乏系统的海洋文化价值观。究其原因,在于陆域丰富的资源限制了对海洋的认知,近代西方入侵的历史强化了内陆防卫的思想文化.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了中国封闭的文化。但是这并非说明中国缺乏构建海洋文化价值观的基础。近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认识西方提供了契机,也说明中国有走向世界的冲动。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速了中国走向世界,认识世界。因此。我国海洋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具备一定的基础。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应该包含以下内容:注重和平与合作:注重权利的维护,而非权力的争夺;建立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形成开放与进取的价值取向。

  • 标签: 海洋文化价值观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和平合作
  • 简介:当前美国各界对华认知整体趋于负面,缺乏对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国情的系统性深入研究,针对中国战略长期目标和意图的研判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在许多中国权威人士与媒体眼中,美国依然习惯于以冷战思维来看待中国,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不仅未得到缓解,

  • 标签: 中国文化 长期目标 海洋战略 文化层面 意图 结构性矛盾
  • 简介:随着中国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对中国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凸显.然而,印度洋并不平静,“中国威胁论”的嗓音,美国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部署以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联合牵制中国的势头,印度洋沿岸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愈演愈烈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等因素的叠加使我国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压力当头,我们要主动探索相应的安全路径,从主动发出中国声音入手,以构建中美印良性互动关系、组建维护印度洋海上通道的多边安全机制为重点,抓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战略机遇,同时加强远洋海军建设,让安全畅通的印度洋海上通道服务于实现中国强国战略目标的大局.

  • 标签: 印度洋海上通道安全 中美印关系 多边安全机制 海洋强国战略
  • 简介:宋元时期和明末清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两次发展机遇,但分别被明清政府所扼杀。东南沿海商民的海外开拓,在极端专制的明清政府看来,是游离于朝廷控制的不安定因素,必须予以打击。郑和则是实施明初海外政策的执行者,其结果是中国背向海洋,毁灭了宋元时期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机遇。郑芝龙海商集团的崛起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机遇。但满清入主中原后,建立同样的极端专制统治,基本上继承明代的内外政策,葬送了明末清初中国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在明清数百年东南沿海商民面向海洋和朝廷背向海洋的抗争中,强大的中央政权都是最后的胜利者。

  • 标签: 明清 宋元 贸易 海洋史
  • 简介:2017年9月23日至24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创中心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协办的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战略高端论坛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

  • 标签: 一带一路 研究院 海洋战略 高端论坛
  • 简介: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以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强调协调与合作的一种全新的、快速发展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海洋与湿地、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目前,海洋生态系统管理在一系列国际、国内海洋环境立法及政策中得以直接规定或间接体现。中国环境立法应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为指导,转变立法理念,完善法律体系,理顺海洋环境管理体制,重视多种管理机制及手段的综合运用,以适应中国生态保护的需要。

  • 标签: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海洋环境 海洋资源
  • 简介:本文以当代区域整合的概念,结合传统“中华世界帝国”区域整合概念,诠释“航线共同体”的建构,并多角度地分析了明朝郑和创建的“封贡航线”和二战后美国在世界建构“全球围堵航线”,双双建构了海洋霸权。据此启示,通过“东亚共同体”走向“亚洲共同体”,再经“亚非共同体”迈向“地球共同体”的阶段性海洋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权发展才能建构出足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秩序,创造出安和富庶、共存共荣的优质国际社会。

  • 标签: 区域整合 “中华世界帝国” 航线共同体 封贡航线 围堵航线
  • 简介:中国权意识的演进与其对海洋的认知密不可分,海洋认知作为重要的引导性因素在海权意识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互为促进,历经海洋认知不断深化、海权意识走向勃兴的发展进程。

  • 标签: 海洋认知 海权意识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