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外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可取之处,但其理性缺陷也十分明显。正确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构建我国新型的生态伦理关系,必须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诉求,从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两个方面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生态理性对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超越。

  • 标签: 传统生态伦理 当代中国生态理性 价值向度 实践向度 超越
  • 简介:伦理学的研究似乎正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向:一是注重史料的梳理,识读传统文本,考察先人智慧,试图以此得出符合历史本真的解释;一是采取现实的态度,瞩目生活世界的林林种种,面对各个不同的社会领域作出道德思考,提取其伦理层面,以规范具体领域的行为.

  • 标签: 伦理精神 《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 樊浩 书评 道德哲学
  • 简介:创建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关照自然的意识,而且需要注意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这种要求,已在《周易》中有所蕴含。从整体主义看,《周易》通过卦爻变化来构造不同卦象,以期达到对于世界万物及其变化的整体构造,不仅承认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价值和生存权利,而且自觉地把顺天的仁爱之性发扬光大,因此成就了一种广阔的生态伦理拓展;从多元主义看,《周易》是以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体悟来参透万物之状,强调的是如何思考作为主体的"人"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人"与其所处的"世界"的关系;从政治伦理看,《周易》通过对天地万物内在价值的肯定,示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主张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无论是整体主义、多元主义视角还是政治伦理视角理解《周易》,贯穿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线索是"生生之为易"。这一思想线索使从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理论转换过成为可能,当然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整体主义 多元主义 政治生态 生态价值
  • 简介:这是一种与传统伦理文化中对,传统伦理文化的创化开新,传统伦理文化的再生奈件传统伦理文化遭遇市场经济

  • 标签: 中国传统 传统伦理 伦理文化
  • 简介:壮族传统习惯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是壮族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壮族传统习惯法在维护民族利益,调整社会秩序,调整婚姻关系,保障民族繁衍,规范生产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起着积极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 标签: 壮族 习惯法 社会功能 民族文化 婚姻关系 民族繁衍
  • 简介:在人类文明体系中,科技与伦理,是表征“物理”与“入理”的两种智慧形态。在智慧的层面,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借用宋明理学的学术语言表述,就是:理一分殊。二者“理一”于人类的最高目的与终极价值,“分殊”于人类价值体系中的不同取向和对于世界的不同态度。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以及不同文明体系中,曾历时或共时地存在两种价值霸权,即伦理至上主义与唯科学主义。现代文明的危机,相当程度上是人类智慧的危机。超越危机的重要路径.是建立科技与伦理的毕杰智慧与价值生态

  • 标签: 科技 伦理 物理 入理 生态智慧
  • 简介:中华传统伦理是在儒家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儒、墨、道、法、佛教各派学说关于伦理和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在统治阶级的大力倡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必须对其加以区分,取其有益成分,去其精神糟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 标签: 中华伦理 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全球伦理运动是由基督教神学界发起、得到世界各宗教团体广泛响应的一场确立并推行人类共通与基本伦理规范的运动,其目标在于从信仰、道德的层面来有效化解道德沉沦、民族宗教冲突和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难题.印度教的非暴力主义,当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爱人如己'的道德律令鼎足而三,使构建中的全球基本伦理更加坚实有效;印度的多元宗教传统,对于各门宗教之间形成多元共存、和平竞争的正常关系,亦当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 标签: 全球伦理 印度教 非暴力 多元宗教
  • 简介:随着人类文明日益进步和经济飞速增长,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作为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现代企业,应该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哲学,让企业生态伦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企业生态伦理 生态环境 工业文明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老子》中的政治、哲学和宗教等思想,而忽视了其中富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而这在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子》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人与自然万物是平等的;人在自然万物面前要自然无为;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进行战争;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慎重对待科技。

  • 标签: 《老子》 生态伦理 可持续发展 现实意义
  • 简介:人类文明日益进步和经济飞速增长,而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作为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现代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哲学,让企业生态伦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生态伦理问题的提出谈起,在阐述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企业生态伦理的措施。

  • 标签: 企业生态伦理 提出 意义 措施
  • 简介:儒、道、佛三家都反对虐待动物,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儒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反对虐待动物,即便是杀食,也反对给动物造成无谓的痛苦。道家将人与万物的生命视为自然的过程和现象,否认人类具有超越万物之上的权力和地位,较之儒家,其反对虐待的态度更加强烈。在中国三大文化传统中,佛教在反对虐待动物方面不仅具有最为系统的思想观念、最为坚决而彻底的立场和态度,而且还将救助动物作为一种宗教修行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活动。因此,不忍心看到任何动物遭受杀戮,对任何形式的生命都充满关爱和敬畏,才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真正尊重。

  • 标签: 反对虐待 尊重传统 敬畏生命
  • 简介:在咱们中国,谈论得比较多、比较久的话题中,生态伦理问题应该算得上一亿在老祖宗那儿,它被称为“三才”。后来的学者把“三才”学说提升到一种哲学理论的高度。

  • 标签: “三才” 生态伦理 学说 伦理问题 哲学理论 祖宗
  • 简介:现代性消费伦理是一种极度应享性消费伦理,其实质是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在消费领域中的体现,由它主导的消费方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超越现代性消费伦理,倡导生态消费伦理,是人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现代性消费伦理 生态消费伦理 生态价值观 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自周初德治主义的萌芽至汉朝中国伦理传统“德治”模式的确立,其间历经管仲以法为主的德法结合论、孔子的以德治国论、荀子的礼法并重论等治国理论。然而,基于批判秦朝“法治”实践发展起来的汉朝治国模式,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走向了纯伦理化的“德治”。与之相应,其培养“德治”主体道德素质的“治德”范式呈现为片面的伦理型特征。自汉至清历朝历代由盛而衰的“德治”循环实践证明:伦理型“治德”前提下的“德治”陷入了“德治”悖论。化解“德治”悖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选择是全面认识、借鉴吸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及其“治德”范式,促进“治德”的伦理制度化。

  • 标签: 德治 治德 伦理 制度
  • 简介:加强中华优秀伦理道德传统教育,是贯彻中央精神,在高校中对大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结合可借助于高校德育、心理学教育为实施的突破口,也是在当前对外开放条件下,为了抵御国外腐朽思想侵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的有效载体。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伦理教育,具有现实、深远意义。一、加强中华优秀伦理教育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优秀伦理,是经过长期积淀、筛选和升华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的结晶,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永恒性和增值性。其作为载体的被代代口耳相传的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因在历史上有其人其事的真实性,因而具有鲜明生动、曲折动人、趣味易懂和渗透性等特点。用传统文化中的中华优

  • 标签: 中华优秀 优秀传统 传统伦理
  • 简介:江泽民从哲学与伦理学的高度,鲜明地提出了“要促进入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构成了江泽民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支点。同时,从生产力和精神文化等视角创造性地阐发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取向,明确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和要“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良好愿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条件,阐明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方略是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些精辟的重要理论观点为我们解决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江泽民 生态 伦理思想
  • 简介:全球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其中科技成为导致生态危机不断深化的工具,而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内在的伦理关系断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伦理根源。因此,要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必须从和谐生态入手,构建有利于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科技伦理

  • 标签: 生态危机 和谐生态 科技伦理
  • 简介:师生关系的发展基本是沿着双方权利的不断平衡协调这一主轴实现的。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权利是一个不可回避且必须明确的主题。师生发生冲突的实质是道德权利的缺失所导致的师生权利关系结构的失衡,师生关系的伦理生态正在逐渐恶化。其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教育形式多元化的冲击等。因此.必须在教育伦理精神的观照下重构师生关系,首先是弘扬教育的仁爱精神,实现学生被爱的权利;其次是追求教育的民主平等,构建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 标签: 师生关系 伦理生态 道德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