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三十多年来,中国不仅始终践行政治改革,而且还形成了政治改革的中国经验。那就是:由政治改革起步,但政治改革与其他改革的主次地位随着改革各阶段的侧重点而变化,有效地保证了改革的整体推进;一直以务实的国家制度建设作为核心,以政府管理体制为重点,有效地避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先于国家制度建设带来的破坏;采取了渐进政治改革的策略,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社会政治秩序;在经历了稳步并进后,逐渐确定了一条独特的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路径;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中国模式。

  • 标签: 政治改革 中国经验 渐进改革 路径 中国模式
  • 简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党的建设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也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的法宝。9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夯实党的组织原则、严明党的纪律规矩和贯彻运用科学方法,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宝贵经验。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组织纪律松弛,规矩意识淡漠;党内组织生活缺乏原则性和战斗性,实际效果堪忧;党内政治文化变异,政治生态恶化等。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是新时代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 标签: 理想信念 政治纪律 批评和自我批评
  • 简介:运用政治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云南地方党组织在党建上的经验,可以发现,维持开放的边界、提供合格的生态因子、合理的内部联系、自组织性、自我净化为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系统的演化和新陈代谢提供了弹性、张力和内原动力。

  • 标签: 云南党建 政治生态 自我净化
  • 简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下大力气构建和谐执政环境、采取措施保持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而实现了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设目标。本文从民生建设、反腐倡廉和干部教育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延安时期的政治生态建设经验

  • 标签: 延安时期 政治生态 廉政建设
  • 简介:新中国成立60年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民主要制度化和法律化;要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要用中国民主共识统领政治制度创新。本文认为,我国的政治建设要把主要着力点放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政治建设提出什么变革要求,政治体制就应该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既要从消极的方面对权利和权力加以规范和制约,更重要的是从积极的方面把政治制度创新成果用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和法律确定下来。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是政治制度存量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增量资源的开发创新的有机统一,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各项基本政治制度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党的领导和执政包含在"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之中。"寓党于民"、"寓党于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比较理想的模式。60年政治建设的最重要成果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初步形成了"中国民主共识"。"中国民主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民主多元发展的重大贡献。

  • 标签: 政治建设 基本经验 “寓党于民” “寓党于政”
  • 简介: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民主政治建设,中央苏区的民主政治为革命时期的党领导的局部政权和建国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总结了党在这一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并针对现阶段的民主进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标签: 中央苏区 民主政治 经验 启示
  • 简介:"生命线"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定位和形象表述,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人民群众体现着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必须正确对待群众,坚持以群众为本;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需要正确处理疏和导、疏导和思想斗争的关系;说理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需要讲究艺术和科学;身教重于言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需要教育者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和以身作则;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必须紧扣主题;灌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能,需要提高灌输的有效性;党的领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证,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工作 历史经验
  • 简介: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成都市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出现了公推直选、"三会"开放、"三务"公开及民主评议等多个突破性的民主改革,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效。全面总结成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进一步推进成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成都方式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党内民主 体制内民主
  • 简介:政治学概念“西学”百年的过程,使得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西学初步化到意识形态的全盘苏联化时代再到改革后不加批判地全盘西化,西方主流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的具体实践并产生了诸多理论误区.中国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将中华文明传统基体、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和改革三十多年发展经验结合的有效性,这要求理论界基于西方的理论实践与话语体系在批判的使用中加以改造,在吸取了西方理论经验的同时,挑战性地批判改造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与中国实践具体经验并不契合的部分,形成中国自身的话语权建设,为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作出中国的贡献.

  • 标签: 社会科学理论 意识形态 西方话语 中国政治
  • 简介:当代含义的不确定性所谓"当代",并非准确概念,就本文来讲,它是对90年代以来至今的文化经验加以描述的时间界定.仅就这点,学术界也未达成一致,众说纷纭.其实当代主要指称-个有相对稳定性的视点.进入90年代几乎可以常常感受到失却范式而焦点模糊的生活经验,在这种"逝者如斯夫"的年代,似乎确定性是可疑的.然而观念总以寻找确定性为使命,这是到目前为止理性文明的基本法则.只要现代性没有完结,人们就只能在诉诸理性的生活和知识层面上书写历史.因此,在视线虚化的后面没有人真正怀疑确定性的存在.只不过这种确定性的本质应该理解为是观念的建构,不同的建构方式便产生出不同的"当代",当代的主题书写是多元可能①.在此举下述几种观点,更直观地认知这种多元性.

  • 标签: 当代 概观 文化经验 年代 中国文化 范式
  • 简介:美国两大政党长期轮流执政,是同其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政治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为适应政治生态环境,两党都不断调整执政理念,关注执政基础,采取灵活务实的意识形态和推进自身内部变革。

  • 标签: 美国政党 政治生态 执政理念 执政基础
  • 简介:我军从1927年建军至今,变迁中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四个特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贯穿始终,时代感鲜明突出,号召力广泛强烈,大众化深入人心。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迁发展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始终围绕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构建与言说,结合革命的政治目标与官兵切身利益进行表达,在巩固意识形态话语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活话语的运用,话语创新与大众化需要紧密联系军事实践活动持续推进。

  • 标签: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变迁 特点 经验启示
  • 简介:条块协调何以可能是理解中国官僚体制的弹性和活力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考察了上海市的城市基层治理经验,发现大都市对治理质量的高要求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条块协调构成了巨大压力,由此形成基于正式政治的条块协调机制和基于非正式政治的条块协调机制协同并用的城市基层治理景观。本文在分析城市基层治理中条块矛盾的表现形态和发生机制的基础上,着重梳理了条块协调的正式政治和非正式政治的多样化形态。文章最后对条块协调的正式政治和非正式政治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双轨运作"的理论框架,并尝试性地解析了"双轨运作"中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的四种交互模式。

  • 标签: 城市基层治理 条块协调 正式政治 非正式政治
  • 简介:历次全军政工会召开的经验:在时机上,开在党和军队发展转折期的全军政工会往往更具历史影响;在任务上,全军政工会总是着眼贯彻党的决策意志、研究解决政治工作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在目的上,全军政工会都为了改进政治工作、强调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巩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成果上,全军政工会总能极大地促进一个时期军队战斗力和政治工作发展。

  • 标签: 历次 全军政工会 历史经验
  • 简介:在我国,政治稳定一直被看成经济转型的前提条件和目标函数之一.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政治稳定比较好地配合和支撑经济转型,经济转型维系着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政治因素介入经济转型的全过程,也产生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若得不到有效地遏制,极有可能破坏经济转型的成果.在新世纪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政治稳定尤为重要,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经济转型目标能否最终实现.

  • 标签: 经济转型 政治稳定 经验 偏失
  • 简介: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当时青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借鉴。新时代青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本文通过对中央苏区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系统总结苏区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启迪和思考。

  • 标签: 中央苏区 青年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西方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概念,实际上,它们通过种种渠道、方式,从事了大量实质性的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目前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选取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育目标、内容及方法等方面,以寻找其中值得我们借鉴、利用的有益成分。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日本 青少年 经验 资本主义国家 阶级统治
  • 简介:现代社会的媒体已成为公共领域信任关系的中介。公众对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可能对政治信任产生复杂、多元的影响。本文总结出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两种影响路径:直接的认知效果和社会资本的中介效果,并分析互联网作为公众政治认知、互动、表达和参与的媒介,对其政治信任水平的可能影响。对一项2010—2011年全国性公众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和电视与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具有不同的政治涵义。当控制住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在网上接触海外"另类媒介"越多、网上公共事务参与越频繁的公众,其政治信任水平越低;但网上政治信息获取、政治互动和表达与政治信任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研究还发现,传统媒体在"涵化"公众政治信任方面的功效极其微弱,体现出新媒体互联网对传统媒体政治传播效果的"挤迫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请相关管理部门以互联网为平台展开有效的政府-公众沟通,以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水平。未来研究有必要采用随机样本,同时需要对政治信任概念的测量更加精细化。

  • 标签: 媒体 政治信任 互联网 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