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主流民事诉讼理论以及民事诉讼立法均否认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损害赔偿,一般以宣告性救济方式、禁令性救济方式作为民事公益诉讼诉讼形式。实际上,剥离了损害赔偿,特别是针对小额受害人扩散性利益的损害赔偿,无法彻底实现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同时,在承认民事公益诉讼的损害赔偿方面,两大法系国家和地区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其也体现在许多国家的立法中。民事公益诉讼中损害赔偿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其正当性和必要性。

  • 标签: 诉讼形式 公益诉讼 民事赔偿 诉讼功能
  • 简介: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公益诉讼的引入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认定的探讨。回溯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并考察其他国家的做法,本人认为公民起诉确有必要,并针对公益诉讼现状,提出了赋予公民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想建议。

  • 标签: 公益诉讼 公民 原告资格
  • 简介:由于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导致实践中制度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确实具有区别于原告等当事人的独特属性,应当赋予其“公益诉讼人”的特定称谓。同时,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目的在于节约诉讼资源,应当在特定情形下行使,非特定情形的无需履行诉前程序。相关立法制度设计应放在现行民诉法框架下作为专编规定,立法中应秉持融合原则、平等原则和审判中立原则。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制度设计
  • 简介: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但其并未规定相应的诉前程序。后来出台的《环境保护法》、《民诉法司法解释》等相应的法律、司法解释也并未涉及诉前程序,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有关文件对提起环境民事公诉规定了较为简略的前置程序。从环境民事公诉目的、防止滥诉、检察权性质考虑,环境民事公诉应当设置诉前程序,具体来看,应从公民或环保组织、检察院和法院三方面来构建与完善我国环境民事公诉的诉前程序制度。

  • 标签: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诉前程序 必要性 构建完善
  • 简介:基于私权自治以及权力法定之法理,实践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必将面临诸多法理诘难和现实难题,欠缺直接法律依据,且“公益”范围难定、“公益诉讼人”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存疑,以及检察机关处分权界限问题等等。建立公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实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化,关键在于加强立法、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督促行政机关严格依法管理,实现行政权和检察权的有力对接;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作为,培育社会内生力量;加强公益宣传和法治教育,培养公民维护公益的自毙洼。

  • 标签: 检察机关 民事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法律监督 民事诉讼法
  • 简介: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开展民事公益诉讼的一项新型权力,但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设计仍留有空间。鉴于检察实务需要,本文对调查取证权的由来、不足等进行了初步探析,提出了相关制度建议。

  • 标签: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调查取证权
  • 简介:传统以维护特定主体私益为基点构建而成的环境侵权纠纷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将因果关系存否的证明责任分配给被告来承担,然而司法实践中的现实状况却与该规定相距甚远。此种局面决定了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作为传统环境侵权纠纷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确立基石的证明责任转换,应由更为契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程序定位与价值追求的证明责任减轻所替代。在具体规则的设计中,应对不同主体提起的以及不同类型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明责任减轻的处置方式进行深入考量。

  • 标签: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证明责任 证明责任减轻 因果关系推定
  • 简介:2015年1月1日,原告自然之友、福建绿家园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新《环保法》的相关规定,对李某槊与谢某锦等人非法占用农用地行为,向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该案是在新《环保法》施行的第一天正式起诉并立案受理,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几个实践难题都在该案得到了妥善处理,对今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本案中得到了积极有效的应用,今后应当通过立法途径构建和完善专家辅助人的主体资格、诉讼地位、权利义务、出庭程序、意见效力、选任监督、运行保障等相关制度,从而保证具有涉及专门性问题的案件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审理,促进司法公平公正。

  • 标签: 新《环保法》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专家辅助人制度
  • 简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民群众也日益关注环境问题,环保已是不断加强,公民逐渐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切实利益。环境污染事件的频频发生,人们在捍卫自己权利的同时,也感到了环境公益诉讼相较于常规诉讼的无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建议。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制约因素
  • 简介: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责任制度存在名实不副、合法性欠缺、保障机制不足、执行责任乏力等问题,不利于诉讼追求的公益目的的最终实现。美国公民诉讼中的禁令制度类型丰富、范围广泛,内容灵活,便于操作,并有良好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执行责任保障,效果良好。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探索禁令制度,弥补现行制度之不足。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民事责任 禁令 美国
  • 简介: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具有其自身的天然优势。但由于我国目前立法不完善,存在主体地位不明,诉讼权利不清的弊端。地方法院、检察院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有益探索,弥补法律缺失的不足,同时也为立法工作提供更多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

  • 标签: 司法实践 专门检察院
  • 简介: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单方面提高个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从法律角度进行规整,公益诉讼作为一条解决路径,对环境保护的有效施行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介绍环境公益诉讼基本内涵以及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剖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目前的发展及其必要性,进而结合现状提出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些建议。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知情权 环境权
  • 简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拓展,目前这一制度正处于试点时期。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基本原理是宪政精神、检察监督和风险社会;诉讼程序上应遵循普遍性和特殊性、独立性和附带性、衔接性和转换性规律。检察机关应当结合诉讼领域、案件线索、前置程序和办案效果,从主体、程序和实体三个方面对提起公益诉讼进行制度构建。

  • 标签: 公益诉讼 检察监督 原理 规律 制度构建
  • 简介:我国在2012年公布的’《民事诉讼法》中首次引入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并在2014年公布的《环境保护法》及2015年公布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中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细化规定。国家在立法层面不断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且在全国设立了77个专属环保法庭,并于2015年赋予人民检察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但2015年1月至11月全国各级法院共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仅48件①。一边是国家立法支持,相关法律规定、配套措施层出不穷;一边是新设立的环保法庭案件稀少、门口罗雀,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信访、上访屡见报端;公共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热点有着巨大的诉讼需求,却无法在司法审判中得到有效释放,造成这种不良后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主体数量、能力、意愿、监督措施的缺乏。在多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中拥有环境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作为最优选择,在立法层面及司法实践中未获重视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的发展遭遇瓶颈。将环境管理机关确立为环境公益诉讼主要原告主体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诉权监督机制是突破环境公益诉讼所面临现实困局的关键。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环境管理机关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逐渐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实现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虚假诉讼民事网络审判中出现的次数日益增多,主要是在对视听技术利用的基础上,忽视了对案例本身的分析,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实际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司法部门的权利和威严。为进一步明确民事远程审判中的虚假诉讼问题,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民事远程审判虚假诉讼的特征展开分析,同时研究民事远程审判中关于虚假诉讼的问题。

  • 标签: 民事远程审判 虚假诉讼 立法模式
  • 简介:起诉资格是环境公益诉讼得以启动的关键,建立在起诉资格前提之上的起诉主体顺位设计是对最优起诉主体的探寻,在避免司法资源浪费、协调诉权冲突以及保障环境公益诉讼实施效果等方面均有所裨益。通过最强公共利益标准与诉讼经济标准的衡量,将检察机关定位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第一起诉顺位,环保社会组织和公民分列第二、三位。对环境公益诉讼顺位设计标准的把握应当灵活,契合当下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实践。不同顺位之间的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应相互协作,合力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救济功能的实现。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起诉资格 顺位设计 诉讼经济标准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实施的法治效果。目前我国采取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附属型模式,在立法技术、立法听证、立法评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且还只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实践的初步探索,离真正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科学立法之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从立法条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意义上而言,环境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型模式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环境法领域的一场程序立法革命,而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法律体系法制化的一场绿色革命,对于走向通过环境程序法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法治化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建言是:构建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公益救济的立法模式;建立公共执法为主的起诉模式,能动司法为主的审理模式。

  • 标签: 环境公益诉讼 立法模式 专门立法
  • 简介:大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而台湾地区自1998年“行政诉讼法”修改以来就已经从立法层面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加以明确规定,经过发展,其制度构建已经基本成型。通过对两岸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制度设计、诉讼主体资格、诉讼范围、诉前程序设置等多个方面汲取台湾地区的有益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 标签: 行政公益诉讼 台湾地区 比较分析 借鉴
  • 简介: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将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要贯彻落实好这一基本原则,需要围绕诉讼目的、诉讼主体、诉讼行为、诉讼内容和诉讼规则等要素对民事诉讼结构进行重构,特别是诉讼规则结构。根据司法信用体系建设理论,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结构 规制 诚信 诚实信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