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学者们从总体上提出了乡镇治理的四种改革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缺点,而在保证国家制度供给能够控制乡村社会的前提下,撤消乡镇政府,实现有限的乡镇自治,最终才能达到国家在乡村社会的“善治”。

  • 标签: 乡镇 乡镇政府 治理 乡村
  • 简介:本文对中印贫困的现状、外在表征和内在成因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揭示出中印贫困现象背后深层次的运行机理,进而为两国政府探索消除贫困、制定切实可行的因应对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 标签: 中印 贫困 比较
  • 简介:新生女性小说是2090中国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生于60的一批女性作家和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生于70的一批女性作家,在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影响下,高举性别旗帜,用独特的女性话语描写女性心理与生活体验,在文本中表现出愈陷愈深的“自恋”情结和渐行渐远的“恋父”情结,凸显了新生女性小说明晰的情感价值走向。

  • 标签: 女性小说 新生代 情感价值 走向
  • 简介:2090以来我国的小说创作逐渐走向繁荣,这种繁荣也带来了小说叙述模式的多样化,除传统单一的线形叙述模式外,一些更为复杂的叙述模式也深为作家们所青睐,包括交叉性的立体重叠叙述模式、蒙太奇的自由组接叙述模式、冥想式的个人化叙述模式等,叙述模式的多元并存对新世纪小说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进作用。

  • 标签: 小说 叙述模式 创作
  • 简介:美刊20034月号刊登了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茨题为的文章,认为美国90的经济扩张打上了深深的新自由主义烙印:资本收益急剧上升,劳动收益下降,边缘国家利益受损加剧,对金融资本控制下降,经济投机盛行,形成泡沫经济和过度投资,--这些因素将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长期难以摆脱衰退.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20世纪90年代 美国 经济扩张 经济投机 泡沫经济
  • 简介:本文探讨了新加坡2090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其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其中3个方面的改革做了重点论述与分析:规模扩大的质量提高、大学的自治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3个方面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走向强国必须面对的,新加坡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 标签: 新加坡 高等教育 改革与发展
  • 简介:2090以后,国际政治出现了三次大的转折,其一是1981苏联解体,促使两极冷战格局终结,各级局面日益形成;其二是1999的科索沃战争,"新霸权主义"显露无疑,新干预主义作为对外干预新手法,越来越为西方大国所采用;其三是"9·11"事件造成全球经济震荡及其他消极影响.认真研究和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对我们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国际政治 苏联解体 科索沃战争 9·11事件
  • 简介:2090以来,随着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政治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双方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中国大量的新移民也随之因留学、旅游、商务、技术及劳务输出等方式涌入新马,给新马华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与影响。新移民的形成,除中国与新马政治关系的日益坚实、经贸日益密切外,还有交通及签证的改善及国内一系列因素的推动而致。

  • 标签: 新加坡 马来西亚 中国新移民
  • 简介:2020—30,出于推行本土化政策和掌控乌克兰政局的需要,布尔什维克党在乌实行了乌化政策。作为扩大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自治权利的重要举措,乌化运动取得一定成就。在乌克兰化运动期间,乌克兰共产党员和政府官员基本实现本土化,乌克兰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20后期,国外的反苏行动使斯大林非常担心与波兰接壤的乌克兰会成为西方国家分裂苏联的前沿地带,乌领导人卷入党内政治斗争以及乌民众对农业集体化的强烈反对使斯大林确信必须收回给予乌的各项自治权利,用高压手段来控制乌的政治局势。到30后期,斯大林完全取消了乌克兰化政策。

  • 标签: 乌克兰 苏联 语言 文化
  • 简介:一1949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外交活动和国际法的发展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与民国时期不同,新中国高层领导人提出了对建国初期国际法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四项原则.

  • 标签: 中国苏联 国际法移植 年代中国
  • 简介:[7] (p. 68) 可见工党政策调整更强调社会的平等、公正、自由团结等社会价值内容,欧洲社会党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适应了二战的各国经济和社会状况,工党主张的社会主义主要强调工人阶级的物质利益

  • 标签: 原因启示 复兴原因 年代社会民主主义
  • 简介:2090以来,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主要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新经济"飞速发展.世界经济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全球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分解、分离的整体;经济活动的中心由物质生产转向知识生产,知识本身成为生产中的首要因素,知识、能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对经济活动日益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予测,在不远的将来,世界将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人类的状况--人类的生存能力、活动能力、驾驭自然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也将大大改观.

  • 标签: 世界 经济 变化 特点
  • 简介:1930进行的全国红军整编,是我军历史上最初的正规化建设尝试。这次整编,第一次建立了全军统一的领导机构,确立了全军统一的体制编制,制定了第一批条令条例。整编不仅为红军反围剿打下了基础,也为我军以后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 标签: 中国工农红军 正规化建设
  • 简介:2070,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立的两极格局向中一美一苏大三角关系演变。作为西方阵营跟随者的东盟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对华政策,双方关系大致经历了从对抗、中立到接近的过程。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率先实现与中国建交。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 马来西亚 建交 意义
  • 简介:2030,“摩登女郎”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符码之一。各类报刊刊载了数十篇关于“摩登女郎”的讨论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其大加贬斥。而“摩登女性”是一个立体多维的概念体系,其形成原因并非30社会媒介所以为的“来源于英文modem的音译”这般简单,而是充满了丰盈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很有可能受到日本“摩登女”概念的影响。这数十篇文章,从家庭职能、传统妇德、两性关系、国民责任等方面展开对摩登女性的声讨和规训,发表各自对于理想的、“真正的”摩登女性的想象与期待。然而摩登女性的概念和实际状况都是复杂难言的,社会媒介对她们的期待和要求带有许多虚构成分,摩登女性自身则在社会媒介众声喧哗的裹挟下,近于湮没无声。

  • 标签: 摩登女性 日本“摩登女” 社会媒介 30年代 女性解放
  • 简介:侨乡是在某一地域内,由于一定时期内持续和较大规模地向国外移民,在移民网络、移民跨国实践和侨汇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导致移民输出地家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发生整体性变迁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闽浙等传统侨乡的非传统侨区,以及在东北、部分内陆省份和沿边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侨乡,对于此类新侨乡现象,学术界尚缺乏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透过对延吉田野的多纬度理论解析,从侨乡形成过程而非以给定社会指标(比如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人口比率等)的方法来判认侨乡,阐释和解读前述定义下新侨乡的形塑。

  • 标签: 延吉 侨乡 移民网络 移民跨国实践 侨汇
  • 简介:<正>这是一本预测性的书,作者一开头便指出: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十。这十将于2000宣告终结,并迎来人类文明的另一个千盛世。本书主要论述90世界发展的十大趋向。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是总部设在美国华

  • 标签: 亚太地区 人类文明 社会主义 福利国家制度 生活方式 年代
  • 简介:2030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 标签: 左联 文化启蒙 文艺大众化运动 革命文学
  • 简介:2090以来,我国学界对于拉美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得益于现代通信传播技术的日益发展,拉美妇女研究的资料也在日益增多,国内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在此基础上,对1990以来的国内学术界尤其是拉美研究界的学者对拉美妇女问题包括妇女参政、就业、家庭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些梳理,厘清相关问题,可为进一步推动拉美妇女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 标签: 拉美 妇女问题 参政 就业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