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地名是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是人民群众根据生活经验创造出的文化财富,也是比较稳定的代际传递式文化资源,具有地域性、延续性、人文性、多元性等特点;地址是具有地名的自然或人为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具有确定性、层次性、详细性等特征。地名地址是由政府统一发布的社会公共信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更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信息资源纽带。

  • 标签: 国家级 地名 地址 数据库 信息化发展战略 人文地理
  • 简介:本文研究了中国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截留问题。理论分析表明,上级政府有激励去截留转移支付,增加本级支出;而财政体制与官员管理体制使得上级政府有能力截留。实证部分使用省级与地级数据,通过分析转移支付比重与人均转移支付对省内或市内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影响来验证截留是否存在。1994-2009年省级数据表明,省级财政与地级财政都有截留转移支付,但前者更为明显。2000-2009年地级数据表明,地级政府对转移支付仍有明显的截留;且专项转移支付的截留比一般性转移支付更多;财力净流入地区(即中西部地区)的地级政府对转移支付的截留更为严重;截留在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公检法司支出等项目上比较明显。本文还检验了转移支付对省级、地级与县乡级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厘清了转移支付被截留的具体路径。

  • 标签: 转移支付 截留 财政支出分权 财政支出规模
  • 简介:县级政府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县级也是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终落脚点。本文运用1994—2009年中国县级社会经济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那些财政自给能力弱、财政努力程度低的县级地区获得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促进财政均等化是中央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目标;2002—2009年期间,那些教育供给水平低的县级地区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表明相比于分税制初期,近年来中央政府开始关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研究还发现,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人员规模与财政转移支付正相关,表明"经济效率"和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也是中央政府在转移支付分配过程考虑的因素。本文的发现对推进我国转移支付制度顶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未来的改革应强化转移支付的积极效应,同时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影响因素 财政均等
  • 简介: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对中国宏观经济有着巨大影响,也给中国医疗费用支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文章梳理老龄化与医疗服务费用的既有文献,提出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医疗费用关联影响的应然性。通过建构关联模型,借助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1)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和人口抚养比均对人均门诊费用产生显著性的正向影响,但对人均住院费用尚无显著影响;(2)A均GDP、三级医院比重以及时间变量都对人均医疗费用的增加产生了正向效应;(3)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城镇人口比重抑制了人均医疗费用的增长,但医疗保险参保率和死亡率尚未对人均医疗费用产生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增加会显著促进门诊费用的上涨,但其对住院费用并无显著性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抑制基本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从而促进社会质量的有效提升。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医疗费用支出 门诊费用 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