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以纳米SiO2颗粒为增强体,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基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颗粒对复合材料密度、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加入,使基体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但随着纳米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和硬度均呈下降趋势;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的减摩耐磨性最好。

  • 标签: 纳米SIO2 铜基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 简介:研究开发了一种FeAlCrNbB新型喷涂粉芯丝材,并结合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工艺制备了该材料的复合涂层,分析了涂层的常规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油润滑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和常规FeAl涂层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FeAlCrNbB涂层具有相对较高的显微硬度和拉伸结合强度、低的孔隙率,组织致密,形成了由Fe-Al金属间化合相、氧化以及少量非晶和纳米晶组成的复合结构,由于这种复合结构的材料特征,使涂层具备较好的耐磨损性能。

  • 标签: FE-AL金属间化合物 高速电弧喷涂 复合涂层 组织结构 性能
  • 简介:针对无机阻燃剂在聚丙烯复合材料中添加量大、相容性差、力学强度低等缺点,采用添加相容剂或阻燃剂表面改性的方法改善聚丙烯/氢氧化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表明:PP-gMAH的引入使MH阻燃PP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但相应冲击性能提高有限;硬脂酸钠改性氢氧化镁显著改善了MH阻燃PP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所得阻燃PP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硬脂酸钠对氢氧化镁的改性会明显降低氢氧化镁的团聚现象,从而提高氢氧化镁与PP基体的相容性。

  • 标签: 阻燃 聚丙烯 氢氧化镁 改性处理
  • 简介:在火灾调查工作中,初步估计局部火灾现场的温度是非常必要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受热温度下导线断面形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对导线微观组织进行研究,得出断面形貌特征与受热温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断面形貌特征判断导线所处火场温度的方法,从而为火灾调查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火灾调查 断面形貌 痕迹物证
  • 简介:利用非等温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内蒙古和山西的4种煤样的氧化热解过程,计算了煤样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参数。结果表明对于某一具体煤层或采空区,其煤氧化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数值是确定的,并且可通过现场实测或实验方法获得,可以建立一个普适的煤氧化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用于煤自燃的数值模拟。

  • 标签: 反应动力学模型 氧化热解 煤自燃 热重分析
  • 简介:为提高铝合金装甲的抗弹性能,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elf-propagatingHigh-temperatureSynhesis,SHS)与热压(HotPressing,HP)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在7A52铝合金表面制备TiC陶瓷涂层.对所制备的涂层材料进行了形貌、结构、显微硬度以及抗弹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陶瓷涂层具有硬度高、韧性好、组织致密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7A52铝合金的抗弹性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自蔓延 TIC 金属陶瓷 抗弹性能
  • 简介:复合导线具有一种很有价值的高电导特性:在一定的频率区域,铜包钢复合导线的导电性能明显地高于导线.文章给出了这种高电导特性与传输频率及导线结构的关系.

  • 标签: 铜包钢 复合导线 高导特性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制备了添加0.75wt%的纳米SiO2(n-SiO2)和0.75wt%Cu包纳米SiO2(Cu/n-SiO2)复合粉体的新型基摩擦材料。采用惯性台架试验机,研究比较了2种材料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0.75wt%Cu/n-SiO2的基摩擦材料,耐热性提高了32%,摩擦因数更稳定,耐磨性提高了2.02倍。经包覆处理后的n-SiO2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优于未处理的n-SiO2。

  • 标签: 铜基摩擦材料 纳米SIO2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08
  • 简介:东汉时期普遍存在的托留名的心理需求在史学上的这种,留名心态的普遍存在和立碑镌铭的日益盛行,如《后汉杨君碑》碑阴题名者一百三十一人

  • 标签: 托物 物留名 留名史学
  • 简介:车间这边,钢花四溅炉火熊熊;操场那边,操枪弄炮热火朝天。走进钢陵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门,你会立刻被两种不同的火热场面所吸引。初来乍到,如果没有公司的同志在一旁介绍,还真难分清这里是企业还是军营。

  • 标签: 民兵 股份有限公司 场面 纪实 出路 吸引
  • 简介: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节能环保等优点,其氧化陶瓷膜具有阳极氧化膜和陶瓷喷涂层的双重优点,能够克服铝合金硬度低、耐磨性能差的缺点,在军工、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生长机理及技术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铝合金 微弧氧化 研究进展
  • 简介:采用CMR-1A复合材料热补仪和3234/G814复合材料预浸料贴片,对完全断裂的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双面修复。通过正交试验法获得了最佳修复工艺参数:固化温度为130℃;固化时间为80min;贴片层数为5层(单面);真空度为0.04MPa;贴片长度为50mm。对优化工艺参数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层压板拉伸强度从0MPa增加到320.84MPa,提高了57.29%;LY12CZ铝合金和45钢板拉伸强度恢复率分别为96%和75.53%。

  • 标签: 层压板 断裂 工艺参数 复合贴片 正交试验
  • 简介:为研究7.62mm子弹对斜置陶瓷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针对典型7.62mm穿甲子弹结构,利用ANSYS/LS-DYNA动力学软件对穿甲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弹道枪试验对不同斜置角度复合装甲进行了防御性能测试,最后分析了子弹的破坏形式及斜置角度对毁伤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7.62mm子弹对陶瓷复合靶板的毁伤效能随靶板斜置角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回收的子弹式样的剩余质量逐渐增加,同时钢芯的质量侵蚀由垂直侵蚀向轴侧倾斜方向侵蚀过渡;且随斜置角度的增加,穿甲子弹的偏转角度先增加后减小,其对复合靶板的极限穿透速度呈指数型增加,其中穿甲子弹对陶瓷复合装甲的极限穿透斜置角度为0°~15°。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穿甲子弹 斜置 弹道极限 复合装甲 毁伤效应
  • 简介:为了诊断3维编织复合材料弹道侵彻模型是否合理解释了回归变量与响应变量的关系,提出分段趋势性分析法,构造了分段趋势统计量,论证了分段趋势分析法的相关结果,在模拟数据的模型检验中比较了传统模型检验方法与分段趋势性分析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分段趋势性分析法能够更有效地诊断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回归模型的同一性,有效弥补了传统模型检验方法对局部系统误差的模型反应不灵敏和过于强调正态假设的不足。

  • 标签: 分段趋势分析 模型诊断 拟合优度检验 F检验
  • 简介:为提高装备部件用20钢基体表面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表面经热浸镀铝处理后,分别采用浸入式和喷淋式2种微弧氧化方式制备陶瓷层,并分别采用覆层测厚仪、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材料表面性能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表面处理涂层厚度、残余应力、临界载荷、摩擦磨损和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浸入式和喷淋式陶瓷层颜色呈灰色,且表面平整度接近,其中浸入式陶瓷层表面和颜色更均匀,呈浅灰色;与镀层相比,浸入式和喷淋式陶瓷层的残余应力分别降低了18%、38%,临界载荷分别提高了1.6、1.8倍,浸入式陶瓷层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小,其耐磨性优于喷淋式,2种陶瓷层的耐腐蚀性能提高,但仍差于20钢基体。

  • 标签: 20钢 微弧氧化 浸入式 喷淋式 耐磨性能 电化学腐蚀性能
  • 简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几种固体可燃材料燃烧烟尘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聚合材料燃烧烟尘主要为分散的凝团,凝团形态为链状、簇状和絮状,凝团是由直径几十纳米的准球形基本组成颗粒互相链接而成的。常见木质装修材料燃烧烟尘则主要为黑色碎片结构,在碎片周围附着有少量凝团。在受热炭化的聚合燃烧烟尘中也会发现一些黑色和半透明碎片结构,但数量较少、尺寸较小。

  • 标签: 燃烧 烟尘 微观特征 火灾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