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发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以疲劳、肌无力及痉挛等症状为特征。过去认为多发硬化病人不宜参加运动,因为一些症状可能因运动导致的体温升高而加剧。但是,最近发现多发硬化病人可因运动而受益。通过文献资料法,总结并分析以往至最新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多发硬化患者的影响。

  • 标签: 运动 多发性硬化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多发硬化(MS)观察其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使用甲基泼尼松龙500~1000mg/日,3~5天继之以泼尼松60mg每日一次口服,7天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28例,使用地塞米松15mg/日静滴,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MS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甲基强的松龙 多发性硬化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硬化的近期疗效;方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治疗50例。一般剂量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治疗36例,对比其疗效;结果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未出现痤疮及肥胖的症状;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多发硬化症,疗效迅速,且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甲基强的松龙 冲击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中医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M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医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结果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13例(61.90%),观察组总有效19例(90.4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8例(38.0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3例(14.2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MID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要优于西医治疗,对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中医药疗法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骨髓瘤(MM)患者伴发第二肿瘤与其他恶性肿瘤伴发MM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转归。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诊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MM伴发第二肿瘤组以及恶性肿瘤伴发MM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初诊年龄、分型、分期、合并恶性肿瘤类型以及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差异。结果MM伴发第二肿瘤组患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M(Q1,Q3)]61.5(56.8,68.0)岁,总生存期49.5(32,58)个月,自伴发第二肿瘤至死亡的时间12(4,21)个月。恶性肿瘤伴发MM组患者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64.0(57.0,71.0)岁,总生存期97(61,171)个月,伴发MM后至死亡的时间32(18,47)个月。诊断MM至发生第二肿瘤时间为37(18,50)个月,早于其他恶性肿瘤伴发MM时间[53(31,117)个月](P=0.016)。两组发生的其他恶性肿瘤类型不同,MM伴发第二肿瘤组中第二肿瘤占比高的是血液系统肿瘤(12/20,60.0%),而恶性肿瘤伴发MM组中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占比较高(13/29,44.8%)(P<0.001)。结论MM伴发第二肿瘤或恶性肿瘤伴发MM均可能对患者的生存期造成负面影响;MM患者出现的第二肿瘤中血液系统肿瘤占比较高,而在伴发MM的恶性肿瘤中以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占比较高。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第二肿瘤 恶性肿瘤 总生存期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参联合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骨髓瘤(MM)疗效和不良反应。〖HTH〗方法〖HTSS〗〓16例MM患者(治疗组)每例均采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Tidpo,1-28天,沙利度胺200mg/d1—28天,地塞米松40mg/d1—4天,每四周重复一次,与以往21例应用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病例相对照。结果中位随访12个月,治疗组11例有效(68%),其中两例完全缓解(12.5%),9例部分缓解(56.3%),不良反应主要是便秘,血小板减少。结论丹参联合化疗对MM有效,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丹参 沙利度胺 地塞米松
  • 简介:摘要:目的:MRI与CT在确诊老年多发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多发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在65岁到81岁之间。比较CT组和MRI组的诊断符合率及检查出病灶的指标。结果:在收集的120例确诊病例中,在12小时内发病CT检查诊断符合率(44.82%)高于MRI检查(14.51%),差异显著(P 0.05);12小时到24小时内发病CT检查诊断符合率(25.86%)低于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38.70%),差异显著(P 0.05);24小时以后发病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46.77%)明显高于CT检查(29.31%),差异显著(P 0.05)。结论:患者发病时间在12小时内,选择CT检查效果更好,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后选择MRI更好。

  • 标签: MRI CT 脑梗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中医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M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医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结果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13例(61.90%),观察组总有效19例(90.4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8例(38.0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3例(14.2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MID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要优于西医治疗,对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中医药疗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及自体干细胞移植在一线的广泛应用,多发骨髓瘤的疗效越来越好,但绝大部分患者疾病终将复发。复发难治多发骨髓瘤仍是目前治疗的重点及难点。尽管国内外有多个针对复发难治多发骨髓瘤的诊治指南或共识,但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仍发现在诊断与治疗中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方面,本文就此方面的困惑做一述评,以期对临床一线医生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难治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技术随着多发骨髓瘤(MM)治疗的进展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反映疾病缓解的程度,还可以预测MM患者的预后,提示复发,且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长期持续MRD阴性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MM治疗目标,但MRD检测在临床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解决。本文就MRD检测在MM中应用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进一步提升该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微小残留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6年来收治的24例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这24例患者中,GOS评分良好的有8例,重残有6例,植物生存有4例,死亡有6例(死亡率25%)。结论在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的手术中、手术后应注意急性脑膨出及迟发血肿的形成,以求做到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

  • 标签: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 急性脑膨出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多发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影响。方法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VCD)或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诱导,序贯ASCT治疗的92例初治MM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MRD阴性率。评估不同临床特征、诱导方案、移植前疗效和移植预处理方案对于移植后第100天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中,男45例,女47例,中位年龄57.3(35~67)岁,接受VCD和VRD方案诱导的患者分别为57例和35例,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依托泊甙(BCV)或高剂量马法兰(HDM)方案移植预处理的患者分别为43例和49例。92例患者移植后总CR率由23.9%(22/92)提升至移植后的58.7%(54/92),MRD阴性率由4.4%(4/92)提升至33.7%(3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前获得部分缓解(P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CR疗效的三组患者,移植后MRD阴性率分别为17.6%(6/34)、33.3%(12/36)和59.1%(13/22)(P=0.006)。初诊时伴或不伴浆细胞瘤的患者,移植后的CR率分别为36.4%(4/11)和65.4%(53/81)(P=0.029),MRD阴性率分别为18.2%(2/11)和39.5%(32/81)(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与标危组移植后MRD阴性率分别为30.5%(12/28)和42.9%(18/59)(P=0.258)。移植前达到≥VGPR疗效的患者,移植后的MRD阴性率在VCD诱导组和VRD组分别为29%(9/31)和59.3%(16/27)(P=0.033),BCV预处理组和HDM组分别为24%(6/25)和57.6%(19/33)(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CT能克服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等不良因素,显著提升MM患者的CR率和MRD阴性率,但初诊时伴浆细胞瘤的患者获益不如无浆细胞瘤的患者。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马法兰 浆细胞瘤 回顾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