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民俗(Volkskunde)是关于“传统的制度中的生活(列奥坡尔德·施米特)”的科学,这也就是说关于那些在不同的社团组合中接受过来、又延续下去的行为规范及表现形象的科学。民俗所从事的是关于高度文明的民族的底层的文化形式和生活形式的研究,就

  • 标签: 民俗学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奥地利 地图集 德国 年鉴
  • 简介:<正>文化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标志,作为动物之一的人类,怎样区别于其他动物呢?或者说,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他的特征是什么呢?对此,有的学者着眼于人的社会,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也有的学者着眼于人类的躯体的变化,认为人是直立的动物(由于不断劳动的结果)。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看法。近年来,有些文化人类学者,把“文化”作为人类存在的特征。因为即使是那些高级动物如猩猩、猴子之类,也不

  • 标签: 民俗学 习尚 人类存在 猩猩 高级动物 风俗文化
  • 简介:我国至今有小说而无民俗小说,这是一种遗憾。但民俗是需要小说的,因为民俗有三个压力需要通过创作民俗小说去化解:一是资料的压力,虽然民俗研究民间文学,但民间文学的传播却要靠文学;二是研究的压力,民俗的田野研究重视个人生活,但个人叙述中的主观意识不是民俗,而是文学;三是非遗保护的压力,民俗的本质是承认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是一门富有差异化属性的文化科学,而这也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但民俗只能揭示其中的"看不见"的精神种类和文化逻辑,文学却能保存其中的"看得见"的形象和文化符号,民俗对于"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文化施行双重保护是有压力的,而它的解压者正是民俗小说。

  • 标签: 民俗学 民俗学小说 民间文学传播 个人生活史 非遗保护的本质
  • 简介:民俗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在90余年的历程中,经过了初创、发展、徘徊、失落、恢复、再发展等不同的阶段。目前,我国民俗专业(学科点)分布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没有形成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尤其是缺少基层的本科(学士)教育,这对民俗科建设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该文从应用民俗本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应用研究提出了建设完备的民俗高等教育体系,并从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角度阐述了民俗课程和学科建设的关系,并提出了建设的具体建议。希望促进和提高民俗科建设。

  • 标签: 民俗学 应用民俗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 简介: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院是以我校民俗学科为依托,在2003年4月建立的社会学民俗系基础上成立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所属的社会学、民俗、人类学等三个二级学科。其中,民俗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是学校优先发展的特色学科,社会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 标签: 民俗学 社会学 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 二级学科 重点学科
  • 简介:<正>一门独立的学科大都有它的结构体系,民俗也如此。这门学科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民俗原理的探索与阐发、对民俗民俗的研究与叙述、民俗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民俗的结构体系。

  • 标签: 理论民俗学 民俗志 结构体系 民俗史 民俗事象 民俗学史
  • 简介:民俗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一百多年来,它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分支学科不断产生.今天,它的研究涉及到人类生活、文化的许多层面,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研究社会生活文化的科学.

  • 标签: 民俗学 研究范围 发展变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钟敬文先生民俗神话学的总体研究,全面探讨了钟的70余年的神话学,兼及钟的民间文艺学,作了公允的功过得失评价。

  • 标签: 民俗学神话学 标志性成果 狮崇拜文化
  • 简介:民俗的知识基础是田野作业。根据课程需要和作者田野工作经验,分析了民俗课程组织学生进行田野作业的时候所欲达到的目的和应该经受的各种训练;对参与田野工作的人在知识储备、心理素质、调查准备、实地工作方法和原则等内容,提出了常规性的要求和诚恳的建议。

  • 标签: 民俗学 田野作业 行前准备 访谈 抽样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民俗文化的发展概况,分析当代陶瓷设计的民俗文化体现,探究民俗文化对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启示,采取有分析的、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陶瓷艺术创作的发展。

  • 标签: 民俗文化 陶瓷 设计
  • 简介:从田野作业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民俗田野作业的发展历史,阐释和分析了民俗与田野作业的关系、进入田野的方法论、田野中的身份视角和书写田野民俗志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 标签: 田野作业 民俗学 视角 身份 民俗志
  • 简介:分析民间地藏信仰的社会心理,指出对死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民间神鬼文化中存在着神位“空场”及地藏信仰与传统道德价值耦合共同构筑了地藏信仰的民俗基础;能愿满众生、度苦扼厄则是其核心内容;自我牺牲、服务众生是其在民众生活中首要的积极的现代价值。

  • 标签: 地藏信仰 民俗 现代价值
  • 简介:【摘 要】:黑色这一颜色词,作为一个语言单位载着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情、信仰、生活观念等内在的文化。“黑”这一词给人的感觉总是与一些消极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本文主要从民俗的方面来探究黑色所承载的积极文化内涵。

  • 标签: 黑色 民俗 积极 文化内涵
  • 简介:为学科名称的学者认为民俗的研究对象现在已经扩展到整个民间文化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促进民俗整个学科的发展,会给现阶段民俗的学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困惑前瞻 民俗学困惑
  • 简介:<正>民俗和民间文艺学这两个学科,不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当前的学术活动中,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难以辨清的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着两个学科的建设。本文想从整体上粗略地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和一些肤浅的认识。

  • 标签: 民俗学 民间文艺学 民间文学 民俗事象 谣俗 人类学派
  • 简介:<正>广东海丰出了两位与农民关系极密切的名人,一位是革命家、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一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和民俗家钟敬文先生。他们都在"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斗争中,书写了少年壮志的激情经历;又都在东渡日本的岁月里,留下了追求真理的奋斗足迹。他们还曾相倾谈、相勖免,以后选择了不同的报国之路。当1926年农民运动讲习所出刊《中国农民》时,钟敬文虽身在岭南却已是北京大学歌谣学运动的一员骁将。他正在大学里专为农民的艺术产品而热情讴歌,与友人出版了新诗集《三朵花》,创办了《倾盖周刊》,编译了第一部两广民族情歌

  • 标签: 中国民俗学 钟敬文 民俗学家 东渡日本 反帝反封建 农民运动
  • 简介:民俗的角度看,明清以来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珠江三角洲盛行一时的"自梳女"习俗,与古越族风俗有直接或间接的渊源关系.越族是一个古老的族群,它有众多分支,珠江三角洲曾是南越人的居住区域,"自梳女"习俗形成的深层原因,是母权制的遗存.

  • 标签: 民俗学 自梳女 习俗
  • 简介:王梵志诗是唐代白话通俗诗歌的代表,是敦煌俗文学的经典。以民俗的视角关照王梵志诗,可以发现其在物质生产生活、人生礼仪、伦理关系、日常礼节、民间信仰、游戏娱乐等方面都有着内涵丰富的民俗价值,是初唐中原地区一幅精美的民俗画卷。

  • 标签: 王梵志 民俗 信仰 思想观念
  • 简介:<正>福田亚细男是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专门从事日本民俗研究。近年来他亦数次赴中国贵州省实地调查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范围颇广。《日本民俗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一书是福田氏的代表作之一,于1984年由日本弘文堂出版社出版。该书由

  • 标签: 民俗学研究 柳田国男 田氏 日本 证法 民俗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