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用图示法巧解浓度难题,形式新颖,直观表示了变量的变化关系,简单易懂,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认知模型,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理念,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 标签: 图示 浓度 计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化学反应原理》教材中用来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药品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不同浓度的草酸溶液反应,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不妥之处。文章主要针对这些缺点,结合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的色度传感器做了一个数字化的验证实验,并提出用溴水与葡萄糖为反应物的实验探究。

  • 标签: 浓度 反应速率 实验创新 朗威色度传感器
  • 简介:摘要:以煤油、四氯化碳、苯为不同溶剂对同体积不同浓度或同浓度不同体积的溴水进行萃取,探究萃取后有机层和水层颜色的差异与溴水浓度、体积之间的关系。

  • 标签: 不同溶剂 萃取 浓度 体积 颜色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慢阻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华西医院门诊进行。连续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其中慢阻肺组(75例)来自呼吸专科门诊就诊人群,健康对照组(57例)来自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肺通气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浆。检测血浆中环状物4、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IL-1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肺通气功能参数、CRP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环状物4浓度对慢阻肺的诊断效能。结果慢阻肺组血浆环状物4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1.3±14.2)比(27.7±13.3)ng/L;P<0.001)],环状物4诊断慢阻肺的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02。全部受试者血浆环状物4浓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以及用力呼出50%、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MEF50、MEF2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均呈负相关(r=-0.399、-0.321、-0.439、-0.363、-0.458;均P<0.001),与CRP呈正相关(r=0.311,P<0.001)。结论血浆环状物4浓度升高导致慢阻肺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环状物4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洗脱前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筛查中国人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切点值,降低PA筛查中洗脱药物带来的风险。方法入选2017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参照美国2016年PA诊断指南及我国2016年PA诊断共识进行PA诊断。测定药物洗脱前后的血醛固酮浓度(PAC)、肾素浓度(DRC)及ADRR。绘制ADR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Youden指数最大时,确定最佳切点值。结果入选高血压患者542例,其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467例(男297例,女170例),确诊为PA患者75例(男51例,女24例)。PA患者洗脱前后的PAC、ADRR均高于EHT患者[150.0(130.0,210.0)比120.0(80.0,170.0)ng/L,170.0(120.0,260.0)比130.0(90.0,180.0)ng/L;28.9(15.9,63.5)比4.3(1.9,11.8)(ng/L)/(mU/L), 55.6(39.0,109.0)比9.8(4.5,21.3)(ng/L)/(mU/L),P ≤0.001],而洗脱前后的DRC均低于EHT[4.0(2.0,10.0)比27.0(10.0,64.0)mU/L, 3.0(2.0,4.0)比12.2(5.0,27.0)mU/L,P<0.001]。EHT及PA组洗脱后均为PAC升高(P=0.001,P<0.001),DRC降低(均P<0.001),ADRR升高(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洗脱前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36~0.895)。洗脱前ADRR以7.8 (ng/L)/(mU/L)为切点值筛查PA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66.8%,此时Youden指数最大(0.615)。结论洗脱前ADRR>7.8 (ng/L)/(mU/L)可作为切点,在不能进行药物洗脱条件下作为筛查PA的替代指标。

  • 标签: 醛固酮 肾素 醛固酮增多症 化学发光测定法
  • 简介:摘要: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结合初高中对配制溶液的教学要求,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探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步骤,创新实验仪器,体会各个实验步骤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 标签: 配制溶液 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
  • 简介: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文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恰当情境、搭建适当的支架、组织合作探究、评价等环节,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团队精神开拓了思路。

  • 标签: 核心素养 支架式教学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及其代谢产物7-羟基甲氨蝶呤(7-OHMTX)浓度监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MTX延迟排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4至8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97例ALL患儿,所有患儿共进行了192次大剂量MTX治疗。采集患儿大剂量MTX治疗后停药0、24、48 h外周血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MTX和7-OHMTX的浓度。根据判断延迟排泄的浓度标准,分为正常排泄组(n=149)和延迟排泄组(n=43)。根据年龄分为0~9岁组(n=95)、10~14岁组(n=50)、15~18岁组(n=47)。分析正常排泄组和延迟排泄组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在停药后不同监测时间点MTX和7-OHMTX浓度差异。根据停药后0 h时MTX和7-OHMTX浓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曲线上约登指数最大一点对应的浓度值设定为预警延迟排泄的警示值。分析大剂量MTX治疗后延迟排泄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延迟排泄组在不同监测时间点的MTX和7-OHMTX浓度均高于正常排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本研究使用的治疗方案下,可将0 h时MTX浓度(CMTX-0h)>148.8 μmol/L和7-OHMTX浓度(C7-OHMTX-0h)>17.8 μmol/L作为警示值,预警ALL患儿可能发生MTX延迟排泄的敏感度分别为72.1%和97.7%,特异度分别为84.6%和54.4%。MTX延迟排泄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58,P<0.01)。延迟排泄组肝功能损伤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2.6%、37.2%,高于正常排泄组的12.8%、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间在不同监测时间点的MTX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7-OHMTX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HPLC-MS/MS法同时监测血浆中MTX及7-OHMTX浓度可以为ALL患儿大剂量MTX治疗时临床个体化用药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白血病,淋巴样 甲氨蝶呤 药物监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