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羌人内迁关中,南北朝时已分布很广.至隋唐,关中地区仍有许多羌村,居住着大量羌人.利用碑铭,结合传世文献,概括隋唐羌人在关中的分布,并探讨关中羌汉融合的原因.

  • 标签: 羌人分布 关中 碑铭 隋唐
  • 简介:1931年11月7日,在中央苏区瑞金召开的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根据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要求,制定和通过了《中华全国苏维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劳动法令》(草案),以下简称《劳动法令》。红四方面军入川后,1933年3月10日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翻印,在川陕苏区散发宣传,贯彻执行。

  • 标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法令 劳动 石刻文献 第一次代表大会 红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 标签: 大足石刻
  • 简介:<正>陈(陈默,以下简称"陈"):你作为一位当代活跃的雕塑家和一位资深的公共艺术家,倾其毕生的财力、精力、心力来营建一个石刻私立博物馆,特别是当你跨入六十岁这个人生的重要时段时,又来创立这么一个很特别的建筑图像文献馆,你的初衷、缘起与动机是什么?朱(朱成,以下简称"朱"):我不是无缘无故地做这个博物馆,它是我一生的情结宿愿。追根溯源,还得从我童年说起。我上个世纪40年代诞生于成都。自我有视觉记忆开始,

  • 标签: 文献馆 朱成 石刻艺术 视觉记忆 建筑形态 中国古典建筑
  • 简介:石刻是我国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界对石刻的整理成果很多,也注重开发利用石刻文献价值,但已有的整理成果中多有不足,比如常出现人物误录、格式误录、字形误录、误入(拆出)他碑、断章取义、疏略漏录、放弃辨识、误辨朝代、属地误录等问题。研究石刻整理常见误录原因,有利于学界对前人成果的利用,也有利于反省石刻整理中易发生的错误,以使再次整理石刻时尽量避免类似问题。

  • 标签: 石刻 整理 误录 探因
  • 简介:红山摩崖石刻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灵山镇大石岩村之阴窝自然村。北齐天保六年刻石,距今已经有1462年的历史,记载了北齐皇帝高洋命令3000人在红山上开采大石事件。摩崖石刻的发现,找到了北齐建造宫殿和“铜雀三台”使用红山石料的实证。是鹤壁境内最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历史留给鹤壁人民的一块瑰宝,对其加以考证研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 标签: 鹤壁 红山 摩崖石刻 考证
  • 简介:一、云南石刻档案的分布及其分类石刻一般是指刻有文字、图画的碑、喝等石制品和石壁,也指上面刻的文字。大部分石刻因具有原始记录性,反映当时当事当地人们社会活动的真实面貌,可以起到凭证依据作用,有保存和利用价值,具有档案性质,在档案学界被称为“石刻档案”。石刻档案包括碑、碣、摩崖等。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现存二千多块碑刻资料,它们是研究云南历史以及云南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民族关系的珍贵历史档案材料,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烈士纪念碑 石刻档案 宗教石刻 摩崖石刻 云南 文学艺术
  • 简介:石刻题跋索引》是整理、研究和利用古代石刻资料的重要工具书,然其编制过程中存在排印、内容、条目和检索点设置等多种错误。本文归类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以求补正。

  • 标签: 《石刻题跋索引》 金石学 索引 数据库
  • 简介:石鼓唐初出土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出土至今约一千三百余年,其间屡遭迁徙,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箭亭。下面尝试从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等三个方面对秦石鼓文书法风格特征作一简析:一、点画用笔——典型『圆笔』风格篆法用笔,又称笔法,指使用一定的书写工具、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书写出来的点画形态及其效果。秦石鼓文篆书的典型用笔是『圆笔』式笔法,笔形向线条化发展,线条等粗、匀一。相对于刻意刻画或描摹象

  • 标签: 石鼓文 用笔 章法布局 三个方面 风格特征 线条化
  • 简介:广西玉林的石刻文化历史悠久,内容非常丰富,是玉林市重要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桂南文化、整个中国石刻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玉林石刻文化根植于广西玉林市这块土地,吸收了中国传统石刻文化中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军事价值、宗教价值。

  • 标签: 玉林 石刻 文化价值
  • 简介:河北保定伊祁山文化遗存以尧王庙、昭阳太子庵为主题,至清代初年,忽然有王余佑、李兴祖、僧一心等人的活动,新近发现诗刻多首,保留完好如初。王余佑为明末遗民,是最早起兵抗清的北方学者,新见诗刻多与《五公山人集》所载相互对应。2012年8月3日至7日,学者一行七人对此进行了考察。

  • 标签: 王余佑 五公山人 李广宁 僧一心 伊祁山 太子庵
  • 简介: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伊祁山上陆续发现珍贵摩崖石刻石刻作者集中在明末清初,重要为王余佑、李兴祖、邓鏻、林兰友等人。截止2012年8月,伊祁山上共发现古代摩崖石刻21处,其中王余佑题记1处,诗4首,李兴祖诗3首,邓鏻诗1首,兰友诗1首。文字内容与历史背景多与王余佑《五公山人集.法华岩记》相对应。

  • 标签: 伊祁山 摩崖石刻 五公山人 王余佑 李兴祖 李广宁
  • 简介: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桂林石刻文献英译为例,考查MTI翻译工作坊习作中普遍出现的三类主要失误:词汇选择失误、理解失误、跨文化翻译失误,建议从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感、提高跨文化意识三方面入手,提高翻译教学效果和学生翻译能力。此外,建设案例库和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旅游翻译能力。

  • 标签: 目的论 误译 对策 桂林石刻
  • 简介:作为明代文化的发源地凤阳,其中最为著名、最为珍贵的是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明代石刻,而明代石刻中最为精彩的又属明中都“龙凤石刻”。该石刻细致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明中都作为明代最早期都城建设的规格和显赫地位,是南京、北京明都城及其石刻的起始和不可超越的见证,在明代雕刻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内涵和属性,而对该石刻的保护也必须依据其特殊地位制定相应措施。

  • 标签: 明代雕刻 明中都 龙凤石刻
  • 简介:<正>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的伊阙峡谷,隋炀帝建都洛阳,因宫城城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因此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龙门石窟规模宏大,石窟南北长约1千米,现存窟龛(kān)2345个,碑刻题记2800多品,造像10万多尊。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今天,

  • 标签: 石刻艺术 古阳洞 奉先寺 龙门二十品 伊阙 遂良
  • 简介:青州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多彩的石窟造像、摩崖题刻、寺院造像、刻石造型、碑碣墓志等,文化遗存丰厚,具有重要的旅游审美价值和文化史料价值。云门山的大"寿"字和摩崖石龛佛教造像及驼山摩崖造像群等是研究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我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历史资料。

  • 标签: 青州石刻 云门山 驼山 摩崖造像
  • 简介:字石是普陀山最大的摩崖石刻,首推普陀山摩崖石刻,    二、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的价值    (一)书法字体的特征及其内容  摩崖石刻绝大多数题刻文字均为楷体阴刻包括行楷

  • 标签: 书法特色 摩崖石刻 石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