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拍,现在已经如洪流般全面泛滥了,吃个饭要和食物自拍一张,看个演唱会要和舞台自拍一张,有时甚至在上厕所的时候也忍不住要自拍一张……我们高中生在自拍队伍中也算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族群。这位同学,不要再看别人了,小编说的就是你!

  • 标签: 自拍 精神病 高中生
  • 简介:摘要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而在这种经济发展无比迅速的年代,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越来越多,而带来这一心理问题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人口的激增、成功的压力、信息的复杂、家庭的分离以及交通的拥堵等。我国的统计数据信息显示,在中国患有抑郁症的人口数量高达3900万左右,而这些抑郁症患者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病情。另外,抑郁症的最低估计患病率为2%,即我国每年直接或者间接由2600万抑郁症患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比640亿元还多。除此之外,一项关于精神疾病流行学的调查在中国的十二个地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现阶段约有1600万人是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而我国精神疾病的患者数量也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而逐步增加,而越来越多的精神患者是由于心理治疗不及时而患病情逐步严重。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犯罪 监护 权益
  • 简介:摘要:精神患者因精神疾病导致其精神异常,往往思维模式、意识状态、行为举止异于常人,精神患者肇事肇祸、致人死伤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本文对精神患者引发警情的处置方法和异常情况应对措施进行了梳理,以供现场执法民警参考借鉴。

  • 标签: 精神病 警情 处置 措施
  • 简介:摘要:精神院作为为精神类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的场所,具有独特性。保证病人的安全性是精神院的设计的关要,医院空间环境对病人无论从心里、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也逐渐被认识,本文以南雄康宁精神专科医院为例,探讨精神院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 标签: 精神病医院 公共空间环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精神药物与药源性精神障碍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75例药源性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实践治疗分析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并得出抗精神药物对药源性精神障碍的影响。结果药源性精神障碍的高发期是服用抗精神药物后的1~3个月。长期大量用药、药量的突然增加或递减者容易发生。女性,老年患者易发生;递减药量、停药后5~14d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多有改善。结论抗精神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精神障碍应该引起重视,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鉴别、仔细分析、坚持合理用药,防止出现新新的并发症。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可能与患者多巴胺变化有关。

  • 标签: 抗精神药物 药源性精神障碍 多巴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现代电休克(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对30例应用心理及药物治疗无效的癔症性精神患者施行MECT治疗,采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及依从性。结果BPRS总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MECT治疗癔症性精神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癔症 MECT 治疗
  • 简介:清代初年,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思凡》和《下山》两出戏,在保存原有的唱词后,还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折子戏,并且流传至今。《思凡》中只有一位角色进行演出,而就是因为这一位演员的演绎,表现出角色丰富的情感以及心理和精神的变化。笔者将以昆曲《思凡》色空这一角色为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 标签: 《思凡》 色空 精神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精神药物对精神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及白细胞计数(WBC)影响,为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使用常用抗精神治疗方案治疗精神患者225例作为观察对象,每2周开展1次全面检查,分析ALT、WBC变化。结果发生不良反应105例,32例患者ALT显著升高,其中第6周末检出20例,19例患者WBC显著下降,第8周末及以后检出13例;8周后ALT高于4周后,4周后高于2周后,2周后高于治疗前,8周后WBC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用抗精神药物应用方案中,氯丙嗪ALT显著上升比重最高为19.05%,其次为氯丙嗪+利培酮15.0%,氯氮平WBC显著下降比重最高为10.81%,其次为利培酮8.07%。结论抗精神药物可影响精神患者ALT、WBC水平,存在潜在的伤害;应规范不良反应管理,做好定期复查、复检,掌握药物禁忌症、适应证;选择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 标签: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 谷丙转氨酶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精神患者的用药情况,指导其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0年在我院住院治疗一周以上的≥60岁的精神患者112例作为调查对象,对其一般情况、住院期间使用药物名称、用药日剂量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阿尔茨海默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使用最多,其次为利培酮。结论应针对老年精神患者自身特点合理用药。

  • 标签: 老年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 调查分析
  • 简介:在人们的印象中,精神疾病是由重大精神刺激引起的,它总是与成年人联系在一起。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怎么会患精神呢?然而回答却是肯定的。上海市儿科研究所曾在上海市区调查3岁儿童485人,5岁儿童571人,结果发现前者有精神卫生问题者为6.0%,后者为6.1%。另据上海忻仁娥等调查分析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儿童精神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精神病 行为问题 精神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器质性精神使用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4人。实验组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予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8%。实验组出现震颤7例(20.59%),失眠5例(14.71%);对照组出现增重5例(14.71%),嗜睡6例(17.65%)。2组中均各出现兴奋1例,口干2例。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安全性方面,齐拉西酮所致不良反应与奥氮平不同,在锥体外系反应上偏高,表现为震颤与失眠。故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若已经存在失眠则避免使用齐拉西酮以免失眠程度加重。

  • 标签: 齐拉西酮 脑器质性精神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临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就非典型抗精神药物的作用途径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1)有一位病人来找神经科医师。病人:“我一直觉得我是一只鸟。”医生:“哦,那很严重啊。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病人:“从我还是一只小鸟的时候。”

  • 标签: 精神病院 病人 医师
  • 简介:精神学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几年来我室在教材编写、教学方案的制定、课件制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作为实践教学的临床精神学见习仍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

  • 标签: PBL 精神病学 见习
  • 简介:目前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推崇的热点,但是由于目前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进行双语教学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应结合我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精神学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改革,其形式应灵活多样,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标签: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精神病学专业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陷管理模式运用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提升工作整体水平。方法对62例住院精神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缺陷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对比管理前后各项指标。结果缺陷管理后,患者各方面情况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管理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陷管理能够提升精神人的护理水平,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神病护理 缺陷管理 探讨
  • 简介:写作精神院里的一个病人在写信,护士小姐路过,问道:“你在给谁写信呀?”“给我自己。”病人说。“哦,那你写的什么呀?”护士又问。

  • 标签: 精神病院 故事 写信 病人 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