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侧支代偿不充分,颈内动脉闭塞残端的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的栓塞引起远端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脑缺血事件发生。随着神经介入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血管介入再通技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成为关注的热点。血管开通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和风险性。如何严格筛选患者,也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开通需要规范化的管理,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 标签: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缺血性卒中 多模式影像评估 神经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采取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介入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采取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Vs),以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两组患者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介入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以及椎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变血管血供,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介入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栓塞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综合使用新型球囊、颅内支架铺助栓塞技术、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探讨技术难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共应用支架53个,每个支架内分别填入弹簧圈1~13只,平均5.4只。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进行脑血管造影,动脉瘤均获栓塞。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失语症状,经扩张血管、扩容、活血化瘀治疗后好转。对本组45例患者(其余5例均为2011年后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45例患者均未复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效果理想,且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微创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医院接收的7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使用自愿的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为35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常规心率失常治疗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方式。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室性早搏情况与左室射血情况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的优于对照组82.29%,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心率失常治疗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早搏情况或者是左室射血的情况,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患者 临床特征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推动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增加这一技术在基层医院的适用性。方法通过对30列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经皮血管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中适应症、术前准备、使用仪器、治疗方法、使用药品、操作技术、术后反应几方面的总结,阐述经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结果30列肝脏恶性肿瘤进行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手术均获成功,临床疗效得到肯定。结论血管介入栓塞灌注化疗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操作技术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使用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 标签: 恶性肿瘤栓塞灌注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进行研究,从多个方面进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48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85例患者出现了院内感染,占总老年心血管患者的17.7%,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5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1%;未超过70岁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3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4%;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有4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0.2%;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4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4%;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中有48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6%,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中有37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0.6%。使用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中有5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7.4%,未使用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有3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1.4%。结论年龄、使用抗生素情况等均是导致心血管科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性的加强防治工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治疗工作的临床分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心血管科收治的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44例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患者。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同时注重细节的管理。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医疗失误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的治疗后,均取得了不同的效果。从整体上来看,使用中西医结合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优于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及医疗失误,提高治疗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血管,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管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临床见习是衔接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的桥梁,是医学生向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抓紧早期教育,促进学生见习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关键。心血管系统作为内科学的重点,内容繁多,同学们难以理解,而见习时间相对较短。如何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临床知识,关键在于合理安排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见习质量的提高

  • 标签: 临床见习 心血管内科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管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41例患者行45处支架置入术,成功置入42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支架成形术前4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2.36±12.22)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95.33±5.54)分,术前与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血管支架成形术后有36例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未出现,1例患者术后死亡,4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高,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病 合并血管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治疗后,应激性高血糖指数(SHR)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方法入组患者来源于急危重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监测与管理的队列研究(RESCUE-RE)数据库。筛选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发病24 h内、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且接受血管治疗的患者。SHR通过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预估的平均血糖的比值计算得来。依据SH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Q1组、Q2组、Q3组、Q4组)进行后续分析。主要结局为发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3~6分]。次要结局包括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症状性颅内出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SHR与患者临床预后指标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入组592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入组患者年龄(63±12)岁,其中男性患者403例(68.07%)。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5(11,20)分,SHR为1.23(1.07,1.47),即Q1组:SHR<1.07;Q2组:1.07≤SHR<1.23;Q3组:1.23≤SHR<1.47;Q4组:SHR≥1.47。SHR水平较高的患者成功血管再通率更低[Q4组再通率(70.27%)低于Q1组(83.67%)],且4组间成功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完全校正潜在协变量后,Q4组患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风险是Q1组患者的2.38倍(调整后OR=2.38;95%CI:1.59~3.57,P=0.003)。Q4组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是Q1组患者的1.80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HR=1.80,95%CI:0.90~3.62,P=0.098)。结论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后接受血管治疗的患者,较高的SHR与发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应激性高血糖指数 临床预后 血管内治疗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等1。心血管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大,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建立较强的风险意识,提高预见性问题的能力,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血管科学的快速发展要求医学生和临床医生能熟练使用医学英语,及时准确地了解国际上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诊疗进展。心血管科专业英语词汇量大而且易混淆,是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师资力量、学生认识水平、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期待能帮助临床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完成心血管科医学英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

  • 标签: 心血管内科学 医学英语 英语教学
  • 简介:摘要上皮样血管皮细胞瘤(EHE)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肝脏、肺、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胸膜的EHE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胸膜的上皮样血管皮细胞瘤。

  • 标签: 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胸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素、尿激酶及肝素加尿激酶治疗急性大鼠下腔深静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