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我科2006年5月和2008年2月共诊治2例骨折患者,按Hawkins分类为Ⅲ型骨折,其中一例合并同侧内踝骨折,2病例均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8月,骨折均良好愈合,取出内固定后,踝关节功能评价,无疼痛和僵硬,其中合并内踝骨折病例踝活动轻度受限,为良,另一例为优。结论Ⅲ型骨折虽然缺血坏死率极高,但只要治疗得当,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关键在于把握好手术时机,良好的复位固定,损伤软组织的恢复,恰当的功能锻炼。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血运受损解剖 复位愈后锻炼
  • 简介:摘要是连接足与下肢的关键结构,在创伤后极易发生缺血性坏死,骨坏死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尽可能地保留踝关节及后足功能。本文拟从的解剖及生物特性、骨坏死临床分期、骨坏死的保守治疗和传统手术方法及假体的最新进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距骨坏死 踝关节融合术 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术 3D打印 全距骨假体
  • 简介:摘要报道1例15岁肥胖少年软骨损伤合并痛风的病例。患者2年前扭伤致左侧踝关节疼痛,加重1个月就诊,诊断为左侧软骨损伤、高尿酸血症。行关节镜探查术,发现受损软骨表面呈白色尿酸盐结晶。通过文献复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青少年肥胖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可使外伤导致的软骨损伤加重。

  • 标签: 距骨 软骨损伤 痛风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机器人导航置钉对骨折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13例因骨折在徐州仁慈医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6±12)岁;右侧8例,左侧5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复位,结合骨科机器人三维导航定位置入空心螺钉。术后随访观察伤口及并发症,末次随访测量双侧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术前与末次随访患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取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量表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发现,13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时间(95±45)min,出血量(45±10)ml。患者获得(15.0±3.5)个月的随访。其中2例出现下关节炎,未出现骨坏死及骨折不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测量双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患侧为25.8°±1.9°,与健侧(26.2°±2.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双侧踝关节跖屈活动度:患侧为44.2°±2.7°,与健侧(44.7°±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末次随访时患足疼痛VAS评分为(0.53±0.18)分,与术前[(0.87±0.2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平均为93.5分。本研究表明,关节镜辅助复位结合机器人导航置钉治疗骨折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机器人 距骨颈骨折 置钉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自行设计胫骨骨膜-复合体移植治疗Hepple Ⅴ期软骨损伤(OLTs)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分析2011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接受治疗的30例Hepple Ⅴ期OL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0±11)岁。对患者进行自体胫骨骨膜-复合体移植治疗,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对比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足踝关节预后评分(FAOS)、美国骨科足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症状评估(SSE)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患者平均随访63.9个月(24~110个月),29例(96.7%)患者疗效满意。末次随访时,患者FAOS由术前的(53.5±6.2)分升至(88.4±6.6)分,AOFAS从术前(61.6±8.2)分升至(90.8±6.8)分,VAS评分由(4.3±0.2)分降至(0.7±0.7)分,以上指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SSE评分14例为差(46.7%),16例(53.3%)为一般,末次随访时,优23例(76.7%),良6例(20%),一般1例(3.3%)。影像学检查显示25例(83.3%)囊变治愈,表面的修复组织表现出良好的软骨缺损填充,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发现退变的迹象。然而,与正常关节软骨相比,所有修复组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质信号。结论自体胫骨骨膜-复合体移植治疗HeppleⅤ期OLTs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中远期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距骨 距骨骨软骨损伤 胫骨 骨膜-骨复合体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内松质的具体走行及结构,以了解力在内传递的机制,为骨折的复位及假体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20年1月于天津医院骨科获取20对共40例完整的成人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分别计算骨头、颈、体的体积分数、表面积分数、小梁厚度、小梁数目、小梁间距及小梁模式因子,分别对相同侧别不同部位以及相同部位不同侧别的各项参数的差异进行比较;使用硬组织切片机分别在冠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将切成2 mm厚的薄片,随后使用高分辨X线依次对切片进行扫描,对内结构进行观察描述。结果内外侧及左右侧小梁体积分数、表面积分数、小梁厚度、小梁数目、小梁间距及小梁模式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骨头、颈及体部小梁数目分别为(1.608±0.150)、(1.639±0.142)、(1.749±0.159)个;骨头、颈及体部小梁间距(μm)分别为0.378±0.054、0.370±0.053、0.331±0.062;骨头、颈及体部小梁模式因子(mm-1)分别为-0.407±0.699、-0.478±0.848、-1.029±0.851;骨头、颈分别与体小梁在小梁数目、小梁间距及小梁模式因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观察发现体小梁结构由前后走行的相互平行垂直排列的板状小梁组成,颈小梁为外上到内下扭转的网状板结构,呈后向前走行,骨头部小梁由类似平行排列的半弧形外上内下走行的小梁构成。结论小梁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功能性,故骨折后应达到解剖复位标准;同时,关节内假体的设计需对假体在行走、站立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及方向做充分考虑。

  • 标签: 距骨 骨折 骨小梁 Micro-CT 松质骨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创伤性骨折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基于全身骨骼在骨质疏松疾病状态下发生的病理性骨折,其病变的实质是强度的下降。强度受到骨骼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以及肌肉负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量和骨质量等多方面的损害,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即使成功的手术治疗也无法阻止骨质疏松损害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材料属性和组织结构损害进行阐述,强调明确并重视这些骨骼病变及其风险,积极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提高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干预的临床疗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骨强度 骨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钛钢板治疗跟骨折的实际效果,总结手术注意事项。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根骨折效果之优劣。方法采用单纯闭合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骨折48例。结果48例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2.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斯氏针内固定术31例,优8例,良14例,差9例,优良率70.9%,钢板内固定术17例,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4.1%。术后并发症斯氏针内固定者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钢板内固定者,切口延迟愈合2例,其中1例刀口部分裂开,2个月愈合,无皮肤坏死及感染发生。结论对严重粉碎性跟切开复位并一期植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植骨内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牵引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骨科36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牵引治疗的护理方法,包括保持患者功能位置及有效牵引,重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落实基础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及结论经过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以及指导患者功能锻炼,36例牵引患者无并发症发生,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股骨颈骨折 牵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折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行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必要时辅助植治疗Ⅱ~Ⅳ跟骨折20例。结果20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0%,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1]。结论开放复位解剖钢板治疗跟骨折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跟骨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植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唐氏入路行后踝清理术治疗后结节撞击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后结节撞击症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5~65(36±7)岁,左足31例,右足33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唐氏入路关节镜下后踝清理术,即患者取侧卧位,取外踝尖入路及跟腱后外侧入路构建关节镜通道。手术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影像学评估,并进行前后对比检验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5.6±4.2)个月,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4±11)分,末次随访时为(92±9)分(P<0.05);术前疼痛VAS为(4.5±3.0)分,末次随访时为(1.0±0.3)分(P<0.05)。影像学评估中术前后结节与切线的垂线距离为(4.0±2.0)mm,跟后关节面后缘与切线的垂线距离为(-8.4±4.2)mm,术后后结节向后方与切线的垂直距离平均值为(-7.9±4.6)mm,术后下关节裸露距离为(-2.1±3.0)mm。结论经唐氏入路关节镜下清理后结节可有效缓解因后结节问题而引起后踝撞击症的症状,具有避免手术反复更换体位、消毒铺单等,减少感染可能等优点。

  • 标签: 距骨 距骨后结节骨折,后踝撞击症 关节镜
  • 简介:有个朋友,酷爱微摄影。每次收到他的邮件,我都盼着附件里贴着他新近的得意之作。借助他的镜头,我看到过绿蜘蛛身上长着俊俏的人脸,看到过卷曲的藤须与蜗牛的触角相触的奇妙瞬间,看到过蜜蜂站在娇美的花朵上抖落脚上沾染得过多的金色花粉,看到过不知名的植物种子整齐地坐在小船般的豆荚里待命出征……我点击鼠标,把可爱的小东西们放大,再放大。当花蕊成为森林,当叶脉成为道路,我就在这森林和道路面前慨叹。

  • 标签: 微距摄影 世界 森林 镜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跟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辩证治疗跟骨折的疗效。方法48例跟骨折患者均采用跟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辩证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48例患者骨折全完愈合,无跟骨感染发生;优32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结论跟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辩证治疗跟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内固定钢板中医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