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5例A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84h。手术前诊断6例,9例根据手术所见作出诊断。2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300cm,4例行局部溶栓治疗。住院死亡4例,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和与体征不符的腹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彩色多普勒、CT是敏感的检查方法。局部溶栓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有计划的再剖腹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生机肠管的必要步骤。电视腹腔镜技术在AMVT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及其临床防治。方法针对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28例进行分析,并针对术后深静脉形成的患者进一步分析,总结导致深静脉形成的原因,并予以深静脉形成的患者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肝素抗凝以及尿激酶溶栓等治疗,同时予以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在选取的28例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有2例出现深静脉,发生率为7.14%,分析总结发现导致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有血管内膜损伤、血流速度缓慢以及血液凝固性增加等。深静脉患者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开始缓解,治疗后3个月复查,均治愈。结论临床导致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早起予以准确诊断并及时予以有效处理措施,对于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应加强术后深静脉的预防。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并浅静脉手术治疗改进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段两侧远端结扎后剥脱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浅静脉。结果患者患侧下肢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小腿及踝部色素沉着逐渐变淡消失,溃疡愈合。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浅静脉段两侧远端结扎后剥脱手术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并浅静脉血栓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行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肝硬化急性门静脉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7~71(46±9)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3例、B级8例、C级0例,观察术中即刻血栓清除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血栓复发率、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支架通畅率。结果患者均治疗成功,门静脉主干即刻血栓Ⅲ级清除率9/11,Ⅱ级清除率2/11;尿激酶用量30~60(40±5)万U,穿刺点轻微渗血3例,术后门静脉复发1例,再出血1例,肝性脑病2例,支架一期通畅9例。结论TIPS联合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形成安全、有效,术后门静脉通畅率及肝内分流道通畅率高。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放射学,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AngioJe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并发下肢静脉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这68例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观察统计护理效果。结果68例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8.53%(67/68);68例髋部骨折并发下肢静脉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68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没有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有1例患者穿刺部位血肿,1例患者穿刺部位渗血,均在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136例手术后患者采取早期功能锻炼及抗凝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的发生,于术后第7d超声检查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对已发生下肢深静脉的患者采取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结果136例骨科术后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后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为2.21%,采取溶栓、抗凝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溃烂、坏死及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骨科患者下肢疾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适当药物溶栓、抗凝是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发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行骨科手术后,深静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出现深静脉后,会导致静脉内血液的正常凝结功能受到破坏,在静脉回流受阻后,出现机体功能异常。目前,行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可达30%左右。同时,发生下肢深静脉,是引发肺栓塞的主要因素,若症状严重,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则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因此,在行骨科手术后,进行深静脉预防是主要工作。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是骨科围手术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围手术期 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诊断在下肢深静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58例(均为单下肢血栓)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无下肢病变健康者58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检查,对比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58例患者共检出56例,其中有1例漏诊,1例误诊;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55%。58例患者超声特征为急性期学血栓可见静脉管径扩张,管腔内实性低回声,管腔加压不变形;慢性期血栓或者是亚急性期可见管径扩张,回声逐渐增强,栓塞附近内径增宽,管腔加压不变形。CDFI显示管腔边缘可见窄带状血流信号;对照组58例体检者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腓肠肌间静脉、胫后静脉、腘静脉;均显著高于研究组58例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在下肢深静脉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检出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