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中方言的中性问句是多型并用、类型混杂的。在分类的第一个层次上,“VP-neg-[VP]”与“k—VP”以及二者的混合型格式“k_VP—neg”型并存;在分类的第二个层次上,主流格式是“VP—neg”,但是有少数动词的中性问可以是“VP—neg-VP”;在分类的第三个层次上,主流的格式是“VO-neg”,但有少数动词的中性问可以是“V-neg-VO”。台中方言中性问句的另一个特点,是疑问的焦点在情态词而不在VP,这符合闽语的普遍特征。

  • 标签: 台中 方言 疑问句 中性问
  • 简介:晋语中有不少活跃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它们的存在对于研究晋语中的特征词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晋中方言中几个常用的非常有特点的词语,揭示了这些词语古雅的含义。

  • 标签: 晋中方言 饿 窈窕
  • 简介:<正>晋中方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不少,这里斟谈几点,文内的标音以平遥话为准。一、词的重叠词的重叠形式是现代汉语的特点之一,许多方言中都有,而且有其一定的规律,但是重叠的格式及其作用就各有不同了。普通话中词的重叠现象,表现在量词、动词、形容词中最多,重叠之后所表示的意义都有一定的变化。比方量词重叠之后,多半表示“每”的意思,动词重叠之后表示

  • 标签: 晋中方言 方言普通话 语法现象 量词重叠 形容词 语气词
  • 简介:在山西方言“的”的复杂用法中,晋中方言的“的的”“地的”连用比较特别。从语法功能来看,“的的”连用分为“动宾+的+的”和“动词+的+的”两大类,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六类;“地的”连用中,“地”是形容词性成分的标记,“的”是名词性成分的标记,“的”用在带”地”的状态形容词后面,起使状态形容词名词化的作用。名词化的方式是“加和”。

  • 标签: 晋中方言 “的的” “地的” 连用
  • 简介:方言作为前景化的语言,在鲁迅小说《离婚》中起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社会地位以及展示地域风情等重要功能。本文统计出该小说原文本中的主要绍兴方言共73条,将其划分为人名与称呼语、詈言、风俗和地方特有表达用语共4类。基于阿克西拉的有关文化专有项的11种翻译策略分类法,具体对比分析了王际真、杨宪益夫妇、莱尔和蓝诗玲所译的4个英译本采取的翻译策略,认为对于方言翻译策略的选择,要以最大限度地准确再现原文的前景化效果为前提。

  • 标签: 《离婚》 方言 前景化 英译策略
  • 简介:摘要本论文通过对杨争光作品中的方言词进行收集整理,根据词性和使用频率将其分为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现在创作中使用关中方言词,能使作品读来更有地域文化色彩,更能凸显出他笔下西北农民们直爽豪迈的性格,展现了浓厚的陕西关中农村气息。

  • 标签: 杨争光 作品 关中方言 研究
  • 简介:多年来,论述英语辅音的唇化(labialisation)文章或著作实属少见,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唇化的发音只是与元音有关。从埃利斯(A·Ellis)、沃德(I·Ward)到琼斯(D·Jones)、吉姆逊(A·C·Gimson)等英国著名语音学家都很少涉及英语辅音的唇化问题。其实,不仅是英语元音,如后元音/(?),u,u:/在发音时要唇,就是英语辅音中也有不少是唇化的。如果长期观察英国操RP者在说话时的语流,完全可以证实英国当代语音学家艾伯克龙比(D·Abercrombie)的论断:“大多数英国操RP者在语流中有唇现象,这种唇化发音与其说主要起源于元音还不如说是起源于辅音”。①这一大胆的创见打

  • 标签: 唇化 艾伯克 埃利斯 沃德 破擦音 正音学
  • 简介:诗歌作品"在+NP+方位词"结构中的方位词可以突破常规语法规则删略,NP的中心名词可以是人体部位、季节时间、空间实体、虚构空间、非居实体等非处所词。方位词删略对常规语法规则的突破,具有渐进性特点。与此同时,与体貌范畴相排斥、NP高区别度、结构焦点化和话题化三条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诗歌作品"在+NP+方位词"结构方位词删略的自由度。这种非常规删略是"语言特区"平台上语言运用的"复古"现象,其使用目的是把三维空间关系降级为二维平面关系,凸显NP使之意象化,以契合诗歌作品经验呈示的特征。

  • 标签: 诗歌 方位词 删略 “语言特区”
  • 简介: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系耀以《慧琳音义》为主体来研究唐代关中方言音系的重要著作,但由于当时治学环境以及黄先生个人身体原因还存在一定疏漏,需要参考慧琳《一切经音义》、蕃汉对音、日译汉音、后世西安方言等材料进行补苴。声母上可以给黄先生的系统增加一个喻三W,知、庄声母改拟为t、ts。介音上可以增加一个二等介音,并将黄氏系统原三、四等介音互易。韵母上则以模配虞,改拟更部为tuoη,京部为mieη。另外黄书构拟是从音位着眼,E聪慧琳音义》提供的韵系大大简化。以其为突破口,可以观察音位音系构拟的原则。明确标明音素音系与音位音系可以减少音韵学研究中的问题纷争。

  • 标签: 黄淬伯 唐代关中方言音系 一切经音义 音位音系
  • 简介:摘要从某一个层面来讲,西方的圆形大多都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来表现的,而中国的圆形则是以更高级的方式来展示,远远超过了西方那种通过物质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不停留在理念的阶段而是升华到了精神的层面,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文化已经扎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得以体现。的元素作为一个在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的形状元素,本文重点探究的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的元素被高频率提起的原因以及的元素在今后使用过程中的创新方式,力求达到将古老的元素呈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 标签: 形状元素 园林景观
  • 简介:对外汉语教材常使用三点式省略号来表示虚指性省略,即固定结构中的可能性内容省略。从规范化角度出发,国家标准中的省略号应增加“可能性内容省略”这一义项,从而把三点式省略号规范为六点式。在此基础上,应将汉语拼音和英文注释汉字中的省略号都应统一书写为六点式。

  • 标签: 省略号 对外汉语 教材 语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