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1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基本结构单位是"字",处在底层表音系统和上层表意系统界面,可定义为"由一个带调单音节所构成具有完整、离散语音形式,在汉语语言系统中能发挥区别价值功能,是一个具有社会心理现实和现成性关联符号单位"。汉语中还存在一个由"字"为基本结构单位构成以双音节字组为核心典型缓冲结构层,起到了二次编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汉语中有限语音形式表达无限概念矛盾。汉语中缓冲结构层存在使其难以用普通语言学理论所认为的人类语言具有三个结构层理论加以准确描绘。"字"使汉语成为了汉语。

  • 标签: 字组 缓冲构层 基本结构单位
  • 简介:在当前汉语国际推广和辞书现代化建设有利形势下,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系统研究势在必行.在语料库语言学指导下,我们按照一定思想和原则,为当前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代表作《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建立了完整系统封闭式信息库,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方面12个属性进行分析,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加深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研究.

  • 标签: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 学习词典信息库 构建与实现 属性分析
  • 简介:文章通过调查宋代至清代语料说明,“仅差+否定词+VP”结构中“仅差”义副词和否定词经历了一系列词汇替换过程:“仅差+否定词+VP”结构在宋金时期只发现2例,元代有了显著增长,元、明、清代分别主要使用“险/险些儿+不”、“险/险些(儿)+不/不曾”、“差一点(儿)+没/没有”。当“了”与“仅差+否定词+VP”共现时,“了”为补语,VP在“仅差+否定词+VP”中表现出强烈负向语义信息倾向。“仅差”义副词由于语义分工以及主观化等作用,导致“仅差”义副词在不同语义区间赋值,当VP为正向语义信息时产生了“基本一样、分明”等肯定语义信息。这种分野为“仅差+否定词+VP”带来了不同语法后果,即:[[仅差+否定词]+VP]和[仅差+[否定词+VP]]。

  • 标签: 仅差 语义区间 语义信息 概念叠加
  • 简介:“其中”解说连接功能具体表现为全部解说、择要解说和补充解说三种不同情形,并受到特定句法分布和语义条件限制,附带有语用优化和信息预示等语用表现。“其中”在一些用例中还表现出功能扩展迹象。

  • 标签: 其中 回指功能 解说性连接功能 语用表现
  • 简介:本文分析比较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VI语流利与准确差异。高水平组在准确两个指标(无错误分句比例和每一百个单词内错误数)和流利一个指标(语速)上显著高于低水平组,但在流利另一个指标(平均语流长度)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随着语言水平发展,流利和准确总体上随之发展,但是从流利一个指标—平均语流长度上来讲,学生准确获得是以牺牲流利为代价。研究发现对英语口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英语水平 口语 流利性 准确性
  • 简介:《海鸥》作为契诃夫经典著作被认为是现代戏剧里程碑式作品。本文将从戏剧传统定义三层基本涵义,即动作、冲突和情境出发,分析《海鸥》戏剧。同时,分析在现代悲剧、喜剧演变背景下,契诃夫如何区别于传统戏剧,将普通人生活搬上戏剧舞台,并将存在本身悲剧冲突寓于荒诞又真实生活喜剧之中,体现了作者精神探索困境及哲学追求。

  • 标签: 契诃夫 海鸥 戏剧性 悲剧 喜剧
  • 简介:在愈演愈烈满族“汉化”趋势下,满族文化式微正在无可避免地发生.对于新时期满族文学而言,民族彰显与维系愈加艰难.作为一种主动选择,新时期满族作家开始了“汉化”突围,通过宣告“我是满族”、具象展示满族文化传统、“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适时整合”来标记、展示文学作品民族属性.部分满族作家为了克服“展示”所带来泛化效应,努力深入满族文化肌理当中,通过反思民族命运、省视民族性格、自我批判与砥砺等方式将民族表达引向深入.此外,他们还自觉秉承满族文学传统,表现满族传统道德、艺术旨趣,借此维系自己书写.

  • 标签: 新时期 满族文学 满族作家 民族性
  • 简介:体育项目的家族相似体现在竞技内容上相互交叉,有的项目共享特征多,有的项目共享特征少,正如一个家族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对比。这些特征在概念结构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特性,包含和被包含结果使体育与战争在概念结构上刚好吻合,所以体育比赛统一基础可以归结为与战争可类比。这种可类比不仅体现为体育项目对战争直接模拟和符号模拟,而且体育比赛全部内容和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隐喻为战争。所有的战争隐喻在体育项目中也具有家族相似特征分布。

  • 标签: 体育 家族相似性 隐喻 奥运会
  • 简介:采用英、汉两种词汇干扰刺激和不同难度语篇阅读任务,考察了外语学习者阅读中抑制无关信息能力及其阅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外语篇章阅读理解同样存在抑制能力个体差异,高阅读水平组对无关干扰刺激抑制能力和阅读效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此外,语篇难度和语言干扰刺激类别对抑制能力和阅读效率具有交互影响;读者对插入中文干扰刺激语篇阅读效率显著高于英文干扰语篇。文章最后围绕该研究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语篇阅读 无关干扰 抑制 阅读效率
  • 简介:研究表明,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学术词块有一定需求。针对学习者这种需求,最新出版国外品牌学习词典如《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都增设了版面,专门介绍学术话语标记语功能和用法。文章通过词典文本研究,探讨和比较了英语学习词典中学术话语标记语信息表征情况,对现有英汉高阶学习词典改善提出可行方案,以切合双语词典国别化趋势和中国英语学习者需求。

  • 标签: 学术话语标记语 词块 学习词典 信息表征
  • 简介: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在茶道形成过程中与禅宗结合,形成“茶禅一心”必然。因茶道与禅宗教义完美契合,禅僧将茶带回日本,并在数代禅僧努力下发展成茶道。而禅宗教义深得日本统治阶层认可,更为广大日本民众接受,因此融汇了禅宗精神日本茶道也由此得以兴盛与普及,从而确立其地位并发展为日本传统文化中一枝奇葩。

  • 标签: 日本 茶道 禅宗 中国茶文化
  • 简介:本文对罗兰·巴尔特著作《小说准备》进行了讨论,该书是他1978-1980年间任教于法兰西学院时两门课程讲义集.这两门课程为作者在这部最后文集中提出小说新视角勾勒出了大致轮廓,这种视角和以往文学批评,以及传统文本分析视角都不同.传统文本分析将小说视为既定、已经写成文本:从这一视角而言,小说是已成“事实”;它也由此被置放在历史或结构框架下加以检视和分类,并且被认为是旨在回答这样问题:“作者意图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构成文本能指真正所指”?与此不同是,巴尔特看法为文本新关系打开了可能:文本核心问题不再是“作者”,而是书写欲望主体.

  • 标签: 欲望 事件 界限 小说 主体
  • 简介:作为一种教学和测试手段,听写能够较好地反映语言学习者总体语言能力,这在英语教学界已得到较为广泛认同。在汉语二语教学研究领域,将听写用于诊断外国留学生学习状况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对某些偏误采取回避策略,使教师难以监测语言学习过程。本文报道一项在留学生中开展听写实证研究,发现听写在汉语二语教学中不仅能够评估学习者综合汉语水平,而且还有着快捷有效诊断功能,包括诊断学习者辨音能力、词汇理解能力、汉字书写能力以及学习者所回避使用教学内容。

  • 标签: 听写 诊断 偏误 汉语二语学习
  • 简介:文章主要讨论隐性否定动词在语义推演和句法共现限制方面的有关特点。首先揭示这种动词词义结构中所包含隐性否定及其语义层次;接着考察这些动词在叙实方面的差别,发现它们推演其宾语所表示命题真值能力很不一样;据此,把它们分别归入叙实词或半叙实词、逆叙实词和非叙实词。然后考察这些动词跟否定极项副词和代词共现限制,发现断言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动词可以允准极项副词“从来”和/或“根本、压根儿”;断言或推论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动词可以允准非疑问用法疑问代词。最后简介隐性否定动词允准否定极项跨语言比较研究。

  • 标签: 隐性否定 语义平面 叙实性 否定极项 跨语言比较研究
  • 简介:本文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二语学习者理解汉语非常规动宾搭配过程进行考察,对汉语动宾搭配提出了新分类,对二语学习者理解这一结构难易层级进行了划分,对影响学习者理解这一结构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实证调查对所提出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汉语非常规动宾搭配形成及理解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语言复杂度、使用频度及文化背景因素对学习者理解这一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最后,以此为据对与该结构相对应课堂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汉语非常规动宾搭配 二语学习者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理解层级
  • 简介: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中,唯有汉字书写演变成一门独立书法艺术,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艺术,它具有造型美、节奏美、线条美、章法美、意境美等诸多特征,而笔者认为,造型美是其关键因素,其他几方面则不具有独特性。试想,我们用中国传统毛笔与宣纸(虽然人们认为这也是促成书法艺术重要因素之一)去写英文、日文、俄文,

  • 标签: 汉字艺术 形式美 表象性 中国书法艺术 民族文字 中国传统
  • 简介:语法教学是中级汉语综合课主要教学任务,本文指出这门课语法教学在语法例释和练习方式上问题,然后根据综合课语法点各自特点分出4类语法点:(1)依赖语境语法点;(2)同现词语语法点;(3)适配人称语法点;(4)满足数量语法点。再根据语法点类型,设置了6个针对练习题型,以便真正发挥练习作用。

  • 标签: 题型 综合课 语法点 分类教学 对应性练习
  • 简介:托尼·莫里森小说以史诗般宏大叙事、浓郁黑人文化和深刻而丰富主题为世人所熟知,一直以来.批评家从多种视角对其小说进行了评论,但仍有未尽之处。在讨论小说中人物身份建构成败问题上,大多数批评家仅仅从种族主义、性别政治和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阐释,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其实,行走这一普通行为被莫里森频繁使用并具有了双重文学意蕴,并且成了莫里森小说主要母题之一。在莫里森小说中,行走不仅是人物成功建构身份手段.同时也是人物建构身份失败原因。

  • 标签: 托尼·莫里森 行走 身份建构 二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