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郭沫若同志在《日本的汉字改革和文字机械化》一文中指出:“想减轻学生的负担,缩短教育的年限并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在我看来,汉字改革是应该充分加以考虑的。”又指出:“毫无疑问,汉字必须继续加以整理,以减轻初学者的负担,并以便利一般的应用。”这个意见对小学语文教学是很好的启示。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想对语文课本上用字应该统一和规范的问题,提一些意见。当前小学语文课本用字有下面几个问题:异体字问题所谓异体字,就是一字多形,古书上的异体字要否取消,不在本文探讨范围,暂且不谈,但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如果让它存在,实有百弊而无一利。如“跺脚”的“跺”,本有“跺”“跥”两种写法,经过文化部、文改会整理,把“跥”作为异体字停用了,但高小语文第二册第八课《工地的雪夜》中,还是“跺”跥”并用(前者见课文,后者见课文后的“问题和作业”)。又

  • 标签: 小学语文课 语文课本 学语文 汉字改革 学生负担 教学工作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测试设计、命题、实施和评分等四个测试内部环节中诸多因素引起的学生测试焦虑情绪,正是测试焦虑情绪影响了考试中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了测量误差的产生。任何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减少测量误差以避免基于测试结果的错误决策,因此,文本结合拙见提出了系列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 标签: 减少 测量误差 测试焦虑情绪 测试环节
  • 简介:“多”在数量结构中的分布和语义解释受到量词、数词、名词的性质以及“多”字结构所在的句法环境的影响.文章引入测量的视角,对这一系列看似错综复杂的现象做出统一的解释.文章提出,“多”的使用条件具有双重性:1)只有具有内部结构性,即能够被“部分-整体”关系所定义的属性,才能成为“多”的语义作用对象;2)“多”不但要求其语义作用对象满足“部分-整体”关系的定义,并且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也必须维持相应的“部分-整体”关系.这一单调性限制不但为深刻说明“多”的分布和语义解释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汉语中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类别量词与其他量词等的分立提供了语义理据.

  • 标签: “多”字数量结构 单调性限制 测量语法 汉语数量结构
  • 简介:文章对韩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性的测量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检验了有效句法复杂性测量指标与写作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话题链数量、话题链分句总数、零形成分数量、T单位长度4个指标可以作为韩语母语者汉语写作句法复杂性发展的有效测量指标,而T单位数量、T单位分句数、话题链长度、话题链分句长度、话题链分句数不是有效的发展测量指标。另外,研究还发现,话题链数量、话题链分句总数、零形成分数量、T单位长度既能有效区分韩语母语者的汉语水平,也能有效预测写作质量。

  • 标签: 韩语母语者 句法复杂性 测量指标 写作质量
  • 简介:“语言水平”是语言能力投射在不同语言习得阶段的镜像,但该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在语言测试和语言习得研究这两个领域中并不相同,在语言研究中,“语言水平”这一变量的数据不能用标准测试成绩来代替。文献计量统计显示:国内相应领域的研究在测量和界定“语言水平”时存在概念混淆、工具与研究问题脱节、方式单一等不足之处。

  • 标签: 语言水平 语言测试 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究 测量和界定 文献计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