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句式“V也V,不V也V”有全式和简式之分。全式为两项对举,即前项为肯定式,后项为否定式。句式中各V同形,并可带宾语。在表义上,前项是陪衬,后项是语义所在。句式表示:或人的主观意志,或客观情况使人非这样(做)不可,带有不可变通的命令色彩。例如:

  • 标签: 汉语 语法 句式 全式 简式
  • 简介:本文考察不同母语背景及学习阶段的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对两种“”字补语句的习情况。考察发现,结构复杂的重动V句,二语者优先习,并且使用频率高。影响习的因素至少有三个方面,即语际迁移,目的语典型顺序的作用,教材的编排。当然这几个因素的作用表现也不完全一样。

  • 标签: 重动V得句 前受事V得句 迁移 典型顺序
  • 简介:前几天,我应邀到刚刚成立的局直单位——卫生监督所做以“依法行政”为主题的演讲。根据该单位的要求,我运用Power-Point软件,将演讲内容的提纲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 标签: 演讲 多媒体课件 情感表达 语言
  • 简介:”读作[ta?^→43],苏州话的“”用法上跟北京话“”大同小异。所以,其本字的资格是不用怀疑的。我们把“”分为两个:“1”和“2”。二者的差别有三条:

  • 标签: 苏州方言
  • 简介:汉英词缀构词的对应关系汤道淮1.0引言按照语言的谱系划分,汉语属于汉藏(Sino-Tibetan)语系,英语属于印欧(Indo-European)语系。汉英两种语言渊源迥异,差别甚大。然而,转换生成语言学派语言共性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语法知识包含...

  • 标签: 词缀 构词法 准对应关系 汉语 英语 语法
  • 简介:在逻辑上,肯定与否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立概念,要么肯定,要么否定,非此即彼,概莫能外。但在语言上则不然,比如英语,在肯定和否定之间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近乎肯定的almost和nearly;一种是近乎

  • 标签: 肯定和否定 对立概念 HARDLY 语法学家 seldom ENOUGH
  • 简介:摘要在第二语言习中,文化因素无处不在,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第二语言习。而文化从“语言系统组成要素”上升到“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这是文化在语言教学界地位的一次重大改变,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文化在第二语言习中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第二语言习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对第二语言习的影响。

  • 标签: 第二语言习得 文化 文化因素 文化习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内容简介:学会标准的普通话口语是广大汉语二语习者的首要学习目标,也是其最大的学习困难。其中汉语辅音和声调又是其难中之难。本书以该两个难点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设计标准化的实验,借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将感知实验与发音实验相结合,将横向习实验与纵向习实验相结合,重点总结了汉语二语习者习汉语口语语音的偏误规律,

  • 标签: 文化传播 汉语 教育 文化交流
  • 简介:汤溪话有两个“”。一个是动词,[tε^55],义为获得,得到,例如:~着得到|~宝|~法。另一个是助词,[tei^55]、[tei^24]、[tei^33]、[tei^0](轻声包括若干无辨义作用的不同调值)等读音。

  • 标签: 汤溪方言 结构助词 “得”
  • 简介:成年人适合和倾向于学习语法的原因是由于他们与儿童在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明显差异,更是由于截然不同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所造成的;语法在语言学习环节中的不可取代性和不可缺失性也是成年人学习外语的一种自然和必然的选择。

  • 标签: 语法学习 成年人 适合性 内在倾向性 不可缺失性 目的性
  • 简介:明朝嘉靖年间,一日,太医徐伟为明世宗御脉:徐伟入室.见世宗皇帝坐在龙榻边.龙袍拖在地上.徐急忙跪下,移动了数步后.不敢再跪行往前.他怕压着世宗皇帝的龙袍。皇上问为何还不诊脉,徐伟叩奏日:“皇上龙衣在地上,臣不敢进.”世宗听后随即挽起龙袍,伸出手腕让徐拿脉。完毕,徐便退出。

  • 标签: 字重赏 说字
  • 简介:隐喻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是隐喻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外语教学的需要。本文通过封隐喻的定义、功能等方面的阐述,来讨论怎样提高和培养外语学习者的隐喻意识,从而促进外语词汇教学。

  • 标签: 词汇隐喻 功能 能力培养 外语教学
  • 简介:就近五年来发表在国内主要期刊上的10项关于词汇附带习的实证研究展开评述,重点讨论了概念的使用、干扰变量的控制、以及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等问题,其中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又涉及受试的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施者等要素。最后指出,实证研究之所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皆源于二语习的复杂性,使研究者很难排除所有的混杂因素。

  • 标签: 第二语言习得 词汇附带习得 实证研究
  • 简介:本研究基于大约1岁到2岁半的4名北京儿童、共计195次访问记录的语料,讨论了儿童对焦点副词(“又、也、还、只、才、就”)的习。研究表明,焦点的词汇与句法标记发展不同步,副词是儿童早期标记焦点的最重要手段;添加性副词的习情况要比限制性的好;部分焦点副词的辖域解读表现出主语或谓语倾向性;儿童对焦点副词的连用、焦点副词与其它逻辑词连用时在线性次序上的限制条件已表现出敏感;不同的儿童存在个体差异,但共性更为显著;成人用于标记焦点的副词并未都出现,表明焦点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标签: 儿童早期语言习得 焦点 副词
  • 简介: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考察""字句的限制条件。语义上,补语所表示的结果、状态、程度等必须缘起于""前的动作行为或状态。句法上,否定式补语、"把"字句和"被"字句主要动词带的补语、二级补语等不能转换成状语。重动句的谓语动词通常不能是非自主动词;补语语义指向动作的重动句是否表示惯常性的行为要视整个句子的情状而定;动作行为为旧信息时一般不使用重动句。

  • 标签: 语义 缘起 句法 限制 重动句
  • 简介:《金瓶梅》中“”字句(述补结构)分析夏齐富明代中叶的白话小说《金瓶梅》①中近代汉语语法现象非常丰富,该书“(的)”字句,计1085例,这个统计不包括下面带“”(或“的”)的这一类句式:(1)自从嫁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35页)(2...

  • 标签: 《金瓶梅》 “得”字句 述补结构 “得”后成分 语义指向 “的”字短语
  • 简介:周国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该书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语言习研究。这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汇集,包括汉语句法结构习研究、儿童句式发展研究、汉语语法范畴习研究等。该书对汉族儿童句法习的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描述,并初步建立起汉族儿童句法习的理论体系,

  • 标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儿童语言习得 句法习得 汉族 研究成果 句法结构
  • 简介:有人说,在所有的汉字中,以“的”字使用率最高,也最容易出错“的”与“地”、“”不注意区分,则是更常见的毛病.鉴于“的”、“地”、“”的分别问题,在各种报刊上用法不够统一,给社会交际、信息传播和学校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加以再议论

  • 标签: 用法 社会交际 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 汉字 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