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并在其与闪族等外来民族冲突、融合中不断完善,它体现了两河流古早时期的各种观念,与古代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同有异。通过对比《吉尔伽美什》与中国古代文献,可以发现他们在对于'死'的观念上有着相同的看法,而在对'神'方面的看法则有较大差异。

  • 标签: 《吉尔伽美什》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神” “死” 两河流域
  • 简介:杨树达指出,表器物的形声字,其重文的形在表义功能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甲骨文字形的形相对剀切,而后起的小篆字形的形则相对空泛。本文通过剖析,认为他所举的例证不一定恰当,但其观点基本上还是正确的。当然,完全坐实这一观点,还有待更丰富的出土材料发掘和更进一步的古文字研究。

  • 标签: 杨树达 形符 剀切 空泛
  • 简介:研究河流名称的由来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差不多每条河流的名称都与其本身的某种特征有关。河名可与水流特征、河水的颜色和味道、河流的大小、河底特征,甚至河岸种植的树木直接相关。(一)由水流的特征而得名Омьр.(鄂木河)是苏联一条大河。水流平稳

  • 标签: 河名 北高加索 同根词 亚佐夫 诺夫哥罗德州 突厥语
  • 简介:莫里斯推动了用思想的发展,用学分支的提出是他用思想的集中表现,话语类型的划分则是他用思想的具体运用。莫里斯结合符号意指方式和符号用途两个维度将常用语篇分为16种类型。基于行为学符号理论,他的这一区分不仅虑及符号与对象、符号与符号,更关注了符号与其使用者的关系,是他用思想的具体运用。符号的起源、用途与效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符号的充分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等问题也同时得到了关注。将符号使用纳入符号学研究,突破仅从形和义方面对符号意义的考察,突出符号解释者在符号意义过程中的作用,使符号学处于开放的系统中,必将进一步促进符号学的繁荣发展。

  • 标签: 莫里斯 符用思想 话语类型 符号意指方式 符号用途
  • 简介:文本的码具有强编码或弱编码的不同类型。码的这种特征与"物-符号"的二级特征相联系,当码偏向于强编码时,文本的性质偏向于符号性,具有符号表意的片面特征;当码偏向于弱编码时,文本的性质偏向于事物,在认知中类似于对事物的多维度探索,从而使文本阐释得出不同层面的意义。《周易》的文本阐释以观物取象为特点,卦画、卦辞与《易传》等系统都与"象"的建构密切相关。通过《周易》的取象思维,可以深入发掘《周易》作为弱编码文本在阐释中获取多重意义的认知过程,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表意特点。

  • 标签: 《周易》 符号 取象 弱编码
  • 简介:传统名篇教材《信陵君窃救赵》节选入人教社1981年12月第1版和1995年6月第2版高中语文课本时,都有12自然段。而入选2002年10月第1版时,却只有11自然段,少了原来的第5自然段。少的文字如下:

  • 标签: 信陵君 初中语文课本 文字 高中语文 自然段 人教版
  • 简介:考察《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1019条酒类语词,发现它们作为语象符号,可以运用广义修辞学相关理论进行综合解读。因为"酒"由表示液体物质的语义泛化扩张到超物质层面的语义,承载了创造主体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融入了社会精神文化,建构起独具特色的修辞阐释空间。本文据此通过剖析这1019条酒类语的丰富语义蕴含,着重阐释凝定在这些语义蕴含中的颂酒和贬酒两个修辞场,并揭示其主要成因。

  • 标签: 语符 修辞场 成因
  • 简介: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喜欢在画作上题诗。作为一种艺术传统,中国文人画一直追求画与诗的完美结合。这样,在同一张画纸上,诗与画便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意义,因此,分开来看,二者都很难阐释或者翻译。中国传统文人画则不然,它不但为画家提供了阐释自己作品的舞台,也给鉴赏者提供了理解画家创作意图的可能。文人画中这种诗一画相互阐释、互为翻译的现象被罗曼·雅各布森定义为"际翻译"。翁贝托·艾柯在他的翻译理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他的理论也被视作对雅各布森际翻译论的发展和补充。基于对阐释的拓扑学分类,艾柯详细阐述了际翻译中存在的五个显著特点。本文旨在阐明这五个特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画互译中体现出来,同时指出诗-画互译这种独特的际翻译现象中存在的其他特性。

  • 标签: 符际翻译 传统文人画 诗-画互译 阐释
  • 简介:《大广益会篇》又称广益本《篇》,是宋代官修的一部重要字书,在辞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收录了大量形、音、义有问题及来源不明的字,给后人识读造成了困难。文章在对《篇》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根据汉字俗写变易规律,结合具体文献用字,以形、音、义为线索,对广益本《篇》中的13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

  • 标签: 《玉篇》 疑难字 考辨
  • 简介: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标签: 《孟子》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英语翻译
  • 简介:在网络科技高度发展的伊托邦时代,港台作家善于化用新奇的虚拟赛博网络空间元素,再现伊托邦、乌托邦、恶托邦交织的E时代想象,创造新时代文学新码。新生代及中生代作家们的创作印着强烈的代际符号,他们发明了杂唛时代的新人学,为21世纪文学开创了一条新的想象之路。

  • 标签: 伊托邦 恶托邦 赛博空间 新符码 新人学
  • 简介:裁的转注理论源于业师戴震,但有所拓宽.并有大量的实践.形成一种比较系统、影响深远的转注说。段氏认为转注有二义:一是指互相为训.二是指以同意之字为训。段氏还根据转注关系考定了不少《说文》误字.充分发挥了转注的功用。

  • 标签: 转注 段玉裁 《说文》 误字 试析 同意
  • 简介:在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始终作为崇拜物而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的道德象征意义为着眼点,从汉语构词、成语语义搭配、取名用字习俗这几个方面论述了汉语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 标签: 汉语 词汇 玉文化 道德象征意义 人名 教学
  • 简介:由陶慕宁先生校注、宁宗一先生审定的《金瓶梅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有不少注释,其中有一些注释,我们有不同看法。如下面的“箸”:

  • 标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金瓶梅词话》 道家 注释
  • 简介:篇》存有不少疑难字。《篇》不少新增的来源不明的字可见于佛典。当这些字有了具体的用例后,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些字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它们存在的价值。

  • 标签: 《玉篇》 疑难字 例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搢是有清一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仿《尔雅》体例,“取字体之假借通用者,依韵编次”而成《别雅》,不仅在收录内容和体例上是对《尔雅》一类雅书的补充和拓展,而且在文字、音韵的研究方面也具有一定价值。《别雅》在中国“雅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予以重视。

  • 标签: 《别雅》 吴玉搢 成就 不足
  • 简介:<正>一引论原本《篇》的反切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江南语音的重要资料。目前国内还没见到对原本《篇》的反切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周祖谟先生曾据日本《篆隶万象名义》一书归纳出原本《篇》音系,这是对《篇》研究的一大贡献。不过由于《名义》一书材料的种种缺憾,也有人对周先生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孰是孰非,参考原本《篇》的反切,当更容易作出正确判断。

  • 标签: 玉篇 广韵 反切 残卷 声类 舌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