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2 个结果
  • 简介:在词汇层面上,存在一些最为明显的元语用标记语——言语行为动词,在一定的句法语用条件下,它们描写了正在实施的言语行为。对这些言语行为动词的分析也就是对词汇化了的言语行为范畴的分析。句类是句子的交际功能的分类,而句子的交际功能就是句子所标示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行为动词可以成为句类的充分标记,可作为句类划分的标准。

  • 标签: 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动词 句类 标记 充分条件 划分视角
  • 简介:指出:“伴随语言学的概念是一个功能概念,因此,应该把它确定为语言学的一门辅助学科。该学科研究非语言手段在组成具体言语行为中的功能运用。”本文试图以俄语语言材料为素材,以俄语教学为出发点,对伴随语言手段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进行论述。本文所指的伴随语言

  • 标签: 语言手段 伴随语言学 俄语教学 功能概念 信息发出者 话语内容
  • 简介:俄语中话语词的组成部分有语气词、副词、插入词、情态词和词组等。话语词的使用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从言语行为角度看,话语词传递的不是句子的真值条件,而是有关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或施为的信息,并能对话语的施事语力进行调控。

  • 标签: 话语词 言语行为 语用功能
  • 简介:由武汉大学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三峡大学和湖北师范学院协办的“言语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25—28日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内地、澳门、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越南、土耳其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论文提要60余篇。

  • 标签: 言语义 言语表达 言语应用 “言语与言语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简介:本文界定了疑问句间接功能的范围;从言语行为角度归纳了疑问句在交际中行使的五类间接功能:陈述类功能、指令类功能、承诺类功能、表情类功能和联络类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主要表达模式;阐述了疑问句规约性和非规约性间接功能的主要特征.

  • 标签: 言语行为 疑问句 间接功能 间接言语行为
  • 简介:<正>当今,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人们为了达到交际的成功、预期的目的效果,非常重视交谈言辞修辞。人际言语修辞及交流活动应以相互尊重信赖、合作融洽、恪守社会公德为原则,此乃正道大道。可是有个别人搞言语修辞的旁门左道,以预设的含混言语,诱人误入其言语的陷阱圈套,蒙人骗钱,宰客损人,以牟取蝇头小利,到头来,必遭世人谴责唾弃。下面随手拈来二例——

  • 标签: 陷阱 言语修辞 左道 蝇头小利 牵马 社会交际
  • 简介:外语专业,同其它专业一样,都必须根据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考虑课程设置。选择教材,组织全部教学活动。因此,师范院校的外语专业应该考虑培养中学师资这一目标,体现师范特点,切实提高符合专业实用方向的外语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中学外语师资。这是从整个师范院校培养中学师资这一师范专业来说的,因此,要体现师范特点是毫无疑义的。但师范院校具体到外语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否体现师范特点?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

  • 标签: 言语技能 外语专业 外语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 师范院校
  • 简介:在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上,有同志提出一个主张。我国俄语专业的教学应从以语言为中心转移到以言语为中心。这个主张当时就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会后决定将言语教学问题列为下届年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外语教学法科学的宏观角度,对“语言中心论”和“言语中心论”的历史、现状以及“两论”的基本理论主张,站在当代应用语言学的水平上,加以初步的考察,并提出一些需加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言语实践 外语教学法 中国俄语教学 俄语专业 语法翻译法 语言规则
  • 简介:文章从言语行为的哲学认识人手,讨论人类的社会行为和语言功能范畴化,归纳语用类型的原则和标准以及语言运用的层级性,最后把问题集中归结于语体意识,认为语言运用的核心是语体意识。

  • 标签: 社会行为 言语行为 言语类型 语体 语体意识
  • 简介:一本篇的目的是想对于所谓“理论的知识”做一个比较满意的解释。亦可以说这就是一种知识论。原来我这个意见曾蓄在心中有好多年。最初使我得着一些暗示乃是由于我发见西洋哲学上的问题大半不是中国人脑中所有的问题。我因此乃觉得西方与东方在心理上,

  • 标签: 节选 文化 言语 知识论
  • 简介:本文对言语冒犯和冒犯性言语行为进行了界定,对汉语冒犯性言语行为的构成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揭示了冒犯程度和言语行为类型的关系,并探究了汉语冒犯性言语行为的话语结构,揭示了其会话进程,即通过相邻对了解了冒犯性言语行为的发生情况,从听话人的回应当中发掘了冒犯实施的证据,通过其后继发展,研究了该言语行为的发展进程和终结过程;文章还从和谐社交关系的管理角度,解释了汉语冒犯性言语行为发生的原因。

  • 标签: 汉语冒犯性言语行为 冒犯程度 话语结构 会话进程
  • 简介:1.言语统计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言语统计,目的在于根据量的描述给出质的评价,即依靠定量分析得出定性分析。统计结果一般是做出各种频度表,供各个不同专业的人员使用。近年来,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言语统计工作,既快又准,统计量不受限制,而且能提供多种参数,因而促进了统计语言学的大发展。

  • 标签: 统计语言学 中文信息处理 出质 词频统计 出现次数 静态数据
  • 简介:1.分类的首要条件是确定分类的标准。searle认为言语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言语行为的目的不同行为有不同的目的。发布一项命令,目的是要听话者去干某一件事。作出一项描述,目的是要说明一件事情或一样物品。作出一则许诺,目的是说话者作出保证,将来要采取某一行为。Searle认为这种意图上的差异是分类依据的主要标准。2.词和外界之间的符合方向某些言语行为要求词(严格地说,是词所表达的命题内容)符合外部世界,而另一些则要求外部世界

  • 标签: SEARLE 言语行为 命题内容 分类标准 深层结构 行为动词
  • 简介:一、引言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经常碰到交际双方情感互不流通的情况:一位五十多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家吃饭。一进门,女主人就把4岁的女儿平平介绍给客人,于是这三者之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母亲:Pingping,say’howdoyoudo,granny’!平平:Howdoyoudo,granny!

  • 标签: 过渡语 美国妇女 共有知识 邓炎昌 称呼语 参考书目
  • 简介: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口语交际中,说话者不仅传递提供信息,而且完成许多其他行为。一个人直接通过话语形式的字面意义来实现其交际意图,这是直接的言语行为;当我们通过话语形式取得了话语本身之外的效果时,这就称作间接言语行为。语调是口语交际中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它承载着说话者的意图,受话者通过语调识别话语的“言外之意”。英语口语交际中说话者通过英语语调的调型变化、调群切分、调核重音实施“言外行为”;受话者则主要依靠交际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特定的语境来推导“言外行为”。言语行为理论称之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 标签: 英语语调 间接言语行为 言外行为
  • 简介: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辛永芬博士所著《浚县方言语法研究》于2006年12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正文分五章,前四章分别从音变、重叠、附加、格式和语序等语法手段入手,系统地探讨和分析了河南浚县方言中由这些手段所构成的种种语法形式所表达的语法意义,第五章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对浚县方言整个语法系统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出了浚县方言语法方面的一些重要特点。

  • 标签: 方言语法研究 河南浚县 出版 国际教育学院 语法意义 语法系统
  • 简介:文章从七个方面记述徐州方言的某些词法和句法现象:(一)几种特定格式;(二)双音节叹词;(三)语末助词“起来的”;(四)语气词连用;(五)程度副词“甚”;(六)动词后缀“-拉”和“-登”;(七)特殊的独词句。从中反映出徐州方言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语法特点。

  • 标签: 徐州 方言 语法现象
  • 简介:在口译活动中,对原语的接受和理解是起始阶段,也是最难以被观察考量的阶段。根据巴黎高等口笔译学院的观点,构成交际意图的正是言语意义的产生。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等跨学科论点,提出意义集群理论和口译要求等式,以更好地认识从事适一古老而新兴的职业活动。

  • 标签: 原语接受 言语意义 意义集群理论 口译要求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