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应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系的邀请,组织几位作家与前来中国讲学的加拿大作家亨利·先生座谈。亨利·先生是加拿大著名作家,已经70多岁,头发花

  • 标签: 亨利·贝塞尔先生 先生一席谈
  • 简介:一前些日子,又去学院图书馆借了索·娄的小说《洪堡的礼物》的英文原版本来看。这本书,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读过它的中译本了——当时是如此喜欢蒲隆的中译,以至于在大学读了英文专业之后找了《洪堡的礼物》的原著来看,反而不喜欢——因为一个文本有一个文本的内在语调和节奏,习惯了一种语

  • 标签: 索尔·贝娄 洪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知识分子 礼物 三十年
  • 简介:"我坚信,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播载体,电子文本的出现,只是在形式上将小说边缘化,这种趋势今后还将继续;但是在内容和精神上,小说是不会消亡的。这是一种重要而有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华语圈的广大文学读者来说,威尔·夫这个名字有点陌生,读过他作品的人更是稀少。但在当代英国文坛,威尔·夫却是极具才华、极富争议的人物,在作家圈中享有很高声望。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成立的威尔·夫俱乐部,俱乐部成员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记者、学者和作家,他们每年至少聚会两次,用一种类似宗教体验的形式,朗诵、研讨威尔·夫的作品。夫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 标签: 塞尔 小说 消亡 艺术形式 2010年 传播载体
  • 简介:<正>在以流派众多、标新立异闻名的当代美国文坛,索·洛(1915—)的地位是十分突出的。早在六十年代,洛就以其杰作《赫尔索格》(1964)确立了自已在当代美国作家中的代表性地位。进入七十年代后,他仍然以旺盛的精力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按连发表了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等作品。1976年,他以其作品“对当代文化赋予人性的理解和精妙分析”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他又发表了新作《院长的十二月》(1982)和中短篇小说集《失言的人》(1984)。今天,在谈到当代美国文学时,评论家们总是不

  • 标签: 欲望 小说创作 当代现实主义 当代美国 现代主义作家 意识
  • 简介:<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坛,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索·娄(SaulBellow,1915—)的名字特别引人注目。早在六十年代,当娄的长篇小说《赫尔索格》(1964)发表时,著名的文学史家坎利夫就称他为“当代仍活着的最优秀作家”。到了七十年代,娄又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和《洪堡的礼物》(1975)等作品。一九七六年,瑞典皇家科学院为表彰他“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授

  • 标签: 索尔·贝娄 中篇小说 现实主义作家 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 现代主义
  • 简介:时光如驹,相依相扶了千余年的双塔:一名舍利塔,一名功德塔,仍然静静地矗立在姑苏城内小桥流水畔的定慧寺巷,塔影斑驳,岁月留痕,那暮烟疏雨里的塔铃声,犹记得当年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思想在历史的年轮里停留片刻.曾几何时,大清赫赫有名的一代功臣李鸿章,竟然就在这千年古塔下,大开杀戒,屠杀投降的忠王李秀成部下达2万余人,留下了一段臭名昭著的血腥故事,为李中堂大人的顶戴花翎,抹上了一痕永远遗臭万年的斑斑血迹。

  • 标签: 罗尔纲 忠王 李秀 顶戴 古塔 定慧寺
  • 简介:生态批评理论的兴起给文学作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娄的《勿失良辰》中体现了重要的生态意识。本文主要运用了鲁枢元教授提出的“三分法”,从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角度来分析《勿失良辰》中的生态思想,揭示了当时社会唯金钱至上导致的欺骗、不良竞争、人际关系疏离和利益投机的社会生态危机,和主要人物内在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面临的极大困境和自救能力。

  • 标签: 《勿失良辰》生态批评“三分法”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 简介:·娄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也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当代美国文坛上最主要的小说家,长篇小说《赫索格》是其代表作,获得1965年的全国图书奖。1976年他又双获美国普利策奖和国际诺贝尔文学奖,奖励“他作品中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精湛分析”。他将情节和事件编织、穿插在人物的心理活动中,使现实主义叙事传统与现代派的意识流技巧有机结合,突出表现人物对生活现象的体验观察和思考理解。小说《赫索格》正是娄运用了这种枝蔓式立体交叉结构和意识流手法的得意之作。

  • 标签: 《赫索格》 叙事艺术 贝娄 当代美国 诺贝尔文学奖 意识流技巧
  • 简介:<正>对先生的书,我是没有资格去评价的,一棵小草怎能去对大树评头论足呢?但我要说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云溪笔记》。小草说她喜欢大树,可以吗?

  • 标签: 王尔 一朵朵 女诗人 声地 借景抒情 声来
  • 简介: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建国后前30年索·娄作品被排斥在阅读和研究视野之外。后30年来,我国对索·娄小说研究经历了开创、发展和初步繁荣三个阶段,对娄小说的内容和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成果丰硕。其中,形式研究成为我国迥异于国外同期娄研究的中国特色,但我国的娄研究尚未能参与国际对话,成果的原创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索尔·贝娄 小说研究 历史考察
  • 简介:摘要包先生是著名维吾尔族爱国爱教人士,他在短暂的一生中通过自己坚守地爱国、和平扩容地爱教、平等地维护民族团结等实际行动来创造了爱国爱教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本论文通过运用宗教学和民族的研究方法对包汉爱国爱教思想进行浅析。

  • 标签: 包尔汉 爱国爱教者 核心价值观
  • 简介:2016年10月29—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纪念亨利·詹姆斯逝世一百周年专题研讨会“理解·亨利·詹姆斯”在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二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英语系的唐纳德·斯通(DonaldStone)教授(他也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研究中心的荣誉教授)、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Uni—versity)的格雷格·扎卡赖亚斯(GregZacharias)教授(他也是美国亨利·詹姆斯协会的执行主席,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詹姆斯 亨利 学术讲座 逝世 纪念
  • 简介:<正>在一九八○年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美国二十世纪文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索·娄在……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至少在他的畅销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出版以后,娄就被宣布为美国现实主义的主要发言人,在美国最具有人道主义表现力的、最能深奥微妙地打动人心的现代喜剧作家之中,甚至于威廉·福克纳曾经戴过的天才桂冠也已落到了他的头上."的确,在今天美国的小说界,假如离开了他和他的作品,那将是无法想象的.索·娄(SaulBellow,1915-)连同他发行量高达数千万册的小说,已经早就超越了美国国境,越来越引起读者和评论家的兴趣.

  • 标签: 索尔·贝娄 当代现实主义 小说家 犹太人 威廉·福克纳 美国现实主义
  • 简介:<正>欧·亨利作为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因为其作品主题深刻广泛,语言幽默风趣诙谐,行文构思精巧,特别是小说的结尾经常峰回路转,画龙点睛,因而被评论界定义为"欧·亨利式的结尾"并蜚声文坛,享誉全球。他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因此还与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的个人经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正是由于他自身的真实生活体验,使得他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更多的是

  • 标签: 欧·亨利 艺术特色 最后一片叶子 小说情节 马克·吐温 写作手法
  • 简介:<正>华莱士:为什么历史学家约翰·布拉辛格姆的书对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黑人学研究起了这样重大的作用?盖茨:美国黑人思想史上的怪现象之一就是,在约翰·布拉辛格姆的《黑奴社会》一书

  • 标签: 思想史 历史学家 美国黑人 六十年代 七十年 黑人女作家
  • 简介:空旷中,那些针茅都,聚集在一起,他看见一行白鹭,在云之上,留下酒神的预言。

  • 标签: 针茅 酒神
  • 简介:亨利·詹姆斯《专使》中圆周句众多从句和插入语的扩展模式是主人公推迟其专使使命结束的方式,圆周结构拖延句法完结和推迟具体指明的战略运用于旬式、情节安排与人物刻画诸方面,以创造悬念和模糊效应。对话中的断句和疑问成分反映主人公有意识却迟疑拖延的倾向、抽象且详尽修饰和限制的精神过程和模糊知觉。作家在《专使》中构建了庄重地模糊而抽象的圆周文体,巧妙地突出了小说的情节、人物个性和主题内涵。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周文 主人公 人物个性 小说 主题内涵
  • 简介:本文从小说文本方面入手分析索·娄的中篇小说,说明该小说旨在表现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及其对自我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探寻.在现代社会里个人与社会严重分裂,失去了生存的立足点,面临生存危机,但是并没有丧失生存的勇气,始终在困境中抗争,寻求真实的自我,探索生命的意义.

  • 标签: 索尔·贝娄 中篇小说 《勿失良辰》 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