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你好,莫斯科!波音747客机平稳地降落在莫斯科四大机场之一——国际机场,时间是1993年10月18日下午6时。从北京起飞是在当日下午3时,经过8个小时的航程之后,居然才到下午6时,飞“丢”了5个小时——北京时间和莫斯科时间的时差。1993年10月18日飞抵莫斯科的特殊之处,是“十月事件”后叶利钦发布的戒严令刚刚在1个小时以前解除:我们是解严以后达到莫斯科的第一批中国人。

  • 标签: 国际机场 十月事件 莫斯科人 列宁墓 地铁车厢 塔拉斯
  • 简介:<正>在那些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那些因为我的祖国的命运而痛心沉思着的日子里,——哦,伟大的、有力的、真实的和自由的俄罗斯语言啊!只有你给予了我以援助和支持。要是没有你的话——在看到国内所

  • 标签: 俄罗斯语言 祖国 戈宝权 沉思 真实 国内
  • 简介:[译者按]:《蚕豆公主》的剧本发表于1993年,影片摄于1997年。剧本发表时就获1993年俄罗斯“塔夫尔电影节”最佳剧本奖。1997年影片在“俄罗斯电影颂电影节”上获“观众最喜爱的影片”奖。同年,俄罗斯《苏联银幕》杂志的读者评选影片中尼娜的扮演者叶列娜·萨丰诺娃为1997年最佳女演员。本片由乌克兰的敖德萨电影制片厂与俄罗斯的“电视中心”合拍。但编剧和大多数演员都是俄罗斯人。影片反映的也是发生在莫斯科的故事。青年女编剧玛莉娜·玛列耶娃和青年导演维林·诺瓦克把情节剧的样式与童话故事的样式揉合到了一起。影片很真实地反映了俄罗斯各阶层的人在大动荡的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影片中既有苦涩,也有眼泪和欢笑

  • 标签: 女侍者 女伙伴 小伙子 乌兹别克人 自动电梯 母亲
  • 简介: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故事是上帝设定的,搭上界了就是有大故事,躲也躲不过;搭不上界的怎么也扯不上,忽悠也是白扯。中国与俄罗斯的故事就是如此。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该讲关于俄罗斯的故事了。

  • 标签: 另一个国家 俄罗斯文学 对我说 自由飞翔 我自己 在乡下
  • 简介:该文认为,巴金作品第一个真正的俄文本1954年才发表,1955年才有了第一篇以序言形式介绍巴老创作的论文。在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大浪过去后,才到了翻译巴金、老舍、叶圣陶和曹禺的时代。

  • 标签: 巴金研究 俄罗斯 现实主义文学 无产阶级文学 社会主义 前苏联
  • 简介:没去过俄罗斯之前,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俄罗斯画家西多罗夫的油画.画面上蓝色的湖泊里映着朵朵悠闲的白云,几棵静止的绿树投下了淡淡的阴影……面对这一尘不染的世界,我呼吸也轻,并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 标签: 乡村感受 俄罗斯乡村
  • 简介:<正>过绥芬河国门,穿越俄罗斯远东广袤的草原、森林和河流,从乌苏里斯克到哈巴罗夫斯克,近千公里的行程,列车向北一路风驰电掣。长长的铁轨在夕阳中闪动着光芒。凭窗览胜,除偶见一些涂有红色蓝色尖顶木制的具有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的郊外别墅群以

  • 标签: 哈巴罗夫斯克 乌苏里斯克 别墅群 古典建筑 北一 俄罗斯远东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后,巴金在文章中、在与友人通信中,多次表示要完成翻译赫尔岑的巨著《往事与随想》,并把这件事看成是他“一生最后的一件工作”。

  • 标签: 巴金 俄罗斯 作家 赫尔岑 文学作品 中国
  • 简介:论哈尔滨俄罗斯侨民诗歌李延龄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是独特的文学。它之所以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俄罗斯人在中国土地上创造的。笔者以为,它既是俄罗斯的,又是中国的。是的,它是俄罗斯的,但它与俄罗斯本土文学不一样;是的,也有理由说它是中国的,但它与中国文学又有区...

  • 标签: 俄罗斯侨民 哈尔滨俄侨文学 文学作品 诗歌 俄罗斯文学 知识分子
  • 简介:据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俄罗斯侨民现象。《清史录》记载,康熙22年(1683年),清廷命令:“罗刹(指俄罗斯人)归顺人颇多,应另编为一左领,令其彼此相依,庶有资藉。”①不过,那仅仅是开端而已。大批俄罗斯侨民现象的出现是在1889年(光...

  • 标签: 哈尔滨俄侨文学 俄罗斯侨民 中东路 中东铁路 经济基础 文化
  • 简介:郭沫若与俄罗斯文学袁获涌1915年秋,郭沫若在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留学期间,开始接触到俄罗斯文学。那时,屠格涅夫的作品在日本很流行,因而郭沫若首先读到的便是屠格涅夫的小说和散文诗。不久,他又陆续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在日本留学的十年时间里,郭...

  • 标签: 郭沫若 屠格涅夫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 托尔斯泰 新时代
  • 简介:<正>今年是伟大的十月革命70周年,特翻译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诗人的一些诗篇。以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1895年到1917年是俄国解放运动的无产阶级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英姿勃勃地登上了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日益结合,人民革命斗争波澜壮阔,风起云涌。这一时期的革命诗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生活土壤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它揭示了新兴的无产阶级和腐朽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歌颂了革命人民坚不可摧的斗争精神和气壮

  • 标签: 革命活动 红旗 战士 舞台 无产阶级革命 八十年代
  • 简介:《跳舞者的时代》摄于1997年。影片于1997年在俄罗斯“塔夫尔电影节”获最佳编剧奖,并与《窃贼》、《兄弟》等两片同获该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该片还获俄罗斯电影工作者一年一度评选的1997年“尼卡”奖的最佳编剧奖。编剧阿历克山德尔·明达泽与导演瓦吉姆·阿勃德拉什托夫从1976年合作拍摄第一部影片《辩护词》以来,一直是经久的创作搭档,《跳舞者的时代》是他们合作的第十部影片。影片《跳舞者的时代》表现了三个同乡朋友在北 高加索地区的人生经历与命运,片中有真诚的友谊,感人的爱情,也有复仇与宽容。影片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政治与经济双重危机的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这是一个既是胜利者、又是失败者的时代,也就是跳舞者的时代。编剧阿·明达泽在他的每一个剧本中都能令人信服地、详尽地把生活在当今世界中的现代人描绘出来;而导演瓦·阿勃德拉什托夫是一个始终对一些本质性的问题感兴趣的电影艺术家,他关心人应该怎样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究竟是谁的过错?

  • 标签: 电影 文学剧本 俄罗斯作者
  • 简介:家庭暴虐下的俄罗斯女人罗·维利卡诺娃德宜摘译我说的打人,不是一般地打,而是把人打伤、打半死、打残废。打人者不是劫道的土匪,也不是黑暗中的性欲狂,而是受害者的丈夫。据俄罗斯内务部93年的统计,被打成重伤、变成残废的妇女,全国有5万4千5百人之多,这是一...

  • 标签: 健康家庭 新俄罗斯人 危机中心 庇护所 丈夫 卫国战争
  • 简介: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婚礼习俗。俄罗斯人的婚俗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俄罗斯的风土人情息息相关。作为民俗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俄罗斯的婚礼习俗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国家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且,这种展示是动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影响下,俄罗斯的婚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只是它的核心部分即基本的礼仪没有改变。

  • 标签: 俄罗斯 婚姻习俗 东正教婚礼 婚宴
  • 简介:"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是孔子的名言,不过包括康有为、聂绀弩等后世学者都认为他这句话讲错了,要么是"天下有道则庶人议"要么是"天下无道则庶人不议"。按常理推断,康、聂等人的说法是对的,因为好议论是庶人的天性,而使他们主动泯灭这种天性只可能缘于恐惧,对天下无道的恐惧,乃至不敢议了。然而,草民是很狡黠的,不敢议往往只是外表,私下里他们会采取种种奇特的方式议政,政治笑话就是其中的一种。苏联解体后,许多媒体纷纷刊布此类政

  • 标签: 天下无道 后世学者 聂绀弩 会说话 鹅鹉 哲学教授
  • 简介:东正教在今日俄罗斯任光宣从80年代末开始,在俄罗斯大地上掀起了一种强大的东正教热潮,恢复东正教信仰成为俄国社会的普遍现象。这次宗教热潮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信教人数的急剧增加,无神论者人数大幅度下降。如今,俄国半数以上的居民成为东正教信徒,认定东正教信仰...

  • 标签: 东正教 俄国文化 宗教与文学 基督教 东正教会 俄国文学
  • 简介:俄罗斯戏剧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伟大的传统,以A·奥斯特洛夫斯基、契诃夫为代表的剧作家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为代表的戏剧理论家交相辉映。在当代特别是“后苏维埃”的90年代,俄罗斯国内对A·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经典戏剧一直追捧,甚至引发一股“热潮”。可以说,20世纪末的俄罗斯当代戏剧裹挟着历史与传统的惯性,捕捉人民大众的心态与期待,从诸多侧面反映着社会现实,在舞台上继续

  • 标签: 俄罗斯剧作家 剧作家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