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这次对刑事诉讼目的的修改,既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重视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人权事业从理论到行动的深刻进步,更将进一步推动人权保障意识在全社会的普及与发扬。

  • 标签: 人文精神 人权 刑事诉讼目的
  • 简介:摘要2012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改了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其中将尊重与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写入了新法更是一大亮点。本文基于此,对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被告人以及嫌疑人的人权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更好的理解新刑事诉讼中尊重与保障人权的精神。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改 宪法 尊重与保障人权
  • 简介:摘要《刑事诉讼》,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于1979年7月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1980年元旦实施。之后与1996年进行了一次修订,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最终,新的《刑事诉讼》于2013年元旦开始实施。原来的《刑事诉讼》主要关注于犯罪嫌疑人的判决,而对财产方面的规定很少。这造成了在实际司法过程中,对各种贪污及其他犯罪行为惩处力度不足的现象,因而在新的《刑事诉讼》中,出现了财产没收程序的相关法律法规。本文首先分析了了《刑法》中财产没收制度的分类,并根据制度分类探讨了判决前的财产没收程序问题,最后判决前财产没收程序的立法意义和不同立法方式。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判决前 财产没收程序
  • 简介:修正后的《刑事诉讼》首次确立的技术侦查制度,解决了长期以来技术侦查实践无法可依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刑事诉讼修正案对技术侦查制度的规定过于简略,从而使相关规定缺乏程序应有的明确和操作性。本文将首先明确技术侦查的概念,其次将对新刑事诉讼中有关技术侦查的制度进行解读,在肯定其进步性的同时,对其不足之处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 标签: 技术侦查 权利保障 种类
  • 简介: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修正案加大了对贪污等职务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这对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刑事诉讼修正案也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如何合理的运用刑事诉讼,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者之间寻找到正确的平衡点,这对我国反贪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刑事诉讼认真分析研究,找出其对我国反贪工作的相关影响,并试图寻找积极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反贪工作 职务犯罪案件 保障人权 犯罪嫌疑人 廉政建设
  • 简介:摘要2013年1月1日,2013刑事诉讼开始施行,总结对比2013刑事诉讼中对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的完善的具体内容,对于讯问人员更明确地理解并严格地执行2013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

  • 标签: 2013年刑事诉讼法 审查逮捕阶段 讯问犯罪嫌疑人
  • 简介: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赫伯特.帕卡提出诉讼价值的观念,之后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刑事诉讼的价值理论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关于刑事诉讼价值的基本理论,试图从多种理论的较量中探索平衡我国的刑事诉讼的价值。

  • 标签: 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价值 价值选择
  • 简介:众所周知,当前的反腐工作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特有的证据及司法体制,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现代反腐机制的两把利剑,其在实践中的证据互认及衔接问题日显突出,而两者的证据衔接机制顺畅与否将直接影响反腐斗争的力度及成效。因此,本文意在通过论述两者的内涵及转化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两者转化的理论途径。

  • 标签: 纪检监察 刑事诉讼 证据转化转化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民事诉讼已经不再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加快现代民事诉讼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民事司法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成就,这也是我国民事送诉讼逐渐转向现代的重要趋势,能够更好地保障民众的权益,实现司法各个要素的全面变革。本文就对现代民事诉讼改革的趋势及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现代民事诉讼法 改革趋势 改革路径
  • 简介:摘要公益诉讼制度古已有之,在现代社会中,公益诉讼在实践中发生的案例非常之多,但胜诉的案例却少之又少,纠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民事诉讼中一直未构建公益诉讼这一制度,法律的缺失使得法院在审判时无所适从,不得不判决原告败诉。多年来,广大学者、司法工作者、公益团体等呼吁立法机关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立法机关决定在修改《民事诉讼》时加入公益诉讼的内容。针对《民事诉讼》(草案)中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本文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以期达到各抒己见、促进立法之目的。

  • 标签: 公益诉讼 环境损害 食品安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利科把对文本的阅读和解释的本质理解为文本-读者的,在文本解释中,在文本解释的过程中

  • 标签: 利科 文本解释 理论初探
  • 简介:<正>一定是有人对约瑟夫·K进行了诬陷,因为他沒有做过什么坏事,却在一天早晨被捕了。他的房东格鲁巴赫太太的女厨师,每天早上八点钟左右给他送早餐,这一次却沒有来。这样的事还从未发生过。这天,K还等了一会儿,靠在枕头上,望着住在街对面的那个老太太,她正以一种她待有的异乎寻常的好奇心注视着他,接着,他感到既奇怪又饥饿,便按了一下铃。当即有人敲门,一个他在这所房子里从未见过的人走了进来。这个人身材修

  • 标签: 衣服 床头柜 上楼梯 办公室 办公桌 房间
  • 简介:<正>法兰西学士院法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1635年在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1585——1642)倡议下建立,黎塞留亲任院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国民议会取消(1793)。1803年重新建立。1694年编纂法语词典(1931—1935出第8版),1932

  • 标签: 学士院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新建立 法兰西 学术研究 法语词典
  • 简介:摘要现行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与1979年刑法的相关规定相比,在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的问题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上述关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显现出较大缺陷,没有达到相对负刑事责任立法形式的立法要求,导致立法与司法实践严重脱节。在学理上和司法实务中产生了重大的分歧。

  • 标签: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 责任标准 刑事责任
  • 简介:认定一个“理”,普通农妇硬是“民告官”。屡经周折困惑,反倒处变不惊;疑是山重水复,终归浑水澄清。故事亦张亦弛,错落有致,时代特征与鲜活人物相映成趣,读来饶有兴味。

  • 标签: 万家诉讼 长长短短 人说 复议决定 王桥村 七八
  • 简介:摘要刑事和解主体的定位,应当从实践应用刑事和解制度参与人的利益和效用出发,以主体性要素为基准,包括基础性要素和必要性要素。刑事和解中的主体应当包括加害人、被害人和公权力机关三方,其中公权力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刑事和解三方主体的关系应属典型的公法契约关系,其关系模式应定位为平等关系。

  • 标签: 刑事和解主体要素 加害人 被害人 公权力机关
  • 简介:<正>一、言语行为与诗歌语体语体是由特定交际需要所促动形成的语言变体,这种变体如果呈现出稳定、系统的区别性特征,我们就叫它语体。人们使用语言跟人类许多别的社会活动一样,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一系列语法运用单位的组合——句组。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由行为主体、行为受体及行为过程在一定环境中构成,语体是言语行为类型化的结果。只有在完整的行为过程中去寻找由交际需要引起的一系列言语形式区别特征,才能真正认识各类语体。

  • 标签: 诗歌作品 言语行为 交际需要 意象群 语言变体 音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