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人意烂漫,只向桃花开三分。眼前是景,道的是人事,都是蕴意丰厚,可以细品一番的。唐诗是酒,醉人;宋词是茶,可人。居江南就有这样的妙韵,看到妙处尽可诗赋一番的。上虞地处浙东,也是唐诗之路的一段。诗人的足迹史籍可寻。做出来的诗很有分量,端得是风姿盈盈,光彩欲流。浙东这条路上算是李白的名头最为响亮,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最为出名。"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我为李白可惜了,干吗走水路去呀?想必他是喜欢走水路的人。水更能致诗人灵感的缘故吧,一路听得猿声,可这猿声已非朝辞白帝城的猿声了,清啼之声与啼不住完全是两个概念,这里更显幽深和空灵,只是轻舟一样的过了万重山。他怎么就停不了浆楫走上岸来,岸上就是上虞人家,是在虞南高山了,要真是上得岸来,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这也怪不得李白,他恐怕是追寻着谢灵运的足迹去的,因为谢灵运也曾水路去的天姥,怀揣着名满天下的谢公屐夜宿剡溪,有谢诗为证"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李白完全是按着谢公的路线走的,连到剡溪投宿小店也无二致,我在想倘若诗仙走山路而过堆积山会有怎样的感慨,青史是否会有千古颂唱的诗文留下,不得而知。而高山是有可能让李白醉酒驻足的。

  • 标签: 天姥 谢公屐 剡中 名满天下 诗赋 堆积山
  • 简介:机关大院有一长满青苔的乱石。这天上班,人们发现竟有人用板车搬运石头,蓦地,人们主管语言的神经便活跃起来:"唉,这石头可不是废物,怎能让人搬走!""是啊,谁家砌鸡窝猪舍的,真少不了这些石头。""就是没用,要搬走,总还要算点

  • 标签: 石头 搬运 机关 搬走 卫生检查 语言
  • 简介:乐队训练刚结束,吉米和本开始收拾自己的乐器。凯文正准备把小号收进乐器盒时,一不留神绊倒了乐谱架,乐谱架砸在了小号的号口上。哐!“哦!不!”凯文大喊。吉米捡起小号,检查了一下。他把小号还给凯文,说:“还好,上面的坑本来就挺多的,再多一个也没事。”

  • 标签: 小号 乐器 吉米 乐谱 乐队
  • 简介:县城比内地很小的一个镇子似乎还要小些,大体是安静的白色,被周边稀疏的绿树围着。县城的南边有个屠宰场。长着弯角,身强力健的牦牛看上去像神。像神的牦牛被人用绳子勒住了嘴巴,它不能够呼吸,眼珠子凸出来,它无力挣扎的时候刀子从它的耳后穿进去,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色的血腥味。旺经常从远处跑过来看牦牛被杀死的过程。他不言不语地看。

  • 标签: 水晶石 耗牛 尼玛 石头 生命 简单
  • 简介:外出习惯带上小本本,记点所见所想,美其名日,积累创作素材。其实,真正用于小说创作的寥寥无几。时常翻阅,自感存点意味,便觉得放在本本里有点可惜。既然难以单独成文,筛选少许,辑于此,想象应该有所作为吧。通过现象看本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题记

  • 标签: 边角 创作素材 小说创作 智者 仁者
  • 简介:我一生下就缺奶,阿妈从外祖母家拿回一些玉米碴煮成和饭,一勺勺地喂我。吃和饭长大的我,会说话时说的第一句话,不是阿爸也不是阿妈,而是和饭。和(huò)饭是当地的方言,是把新鲜的或风干的牛羊肉条均匀地砌成肉丁,熬成汤后,倒入大米或黄米煮熟。在蒙古语里,称作蒙古乐布达或奈日布达。

  • 标签: 会说话 心里便 子里 对我说 木叉 我一
  • 简介:关于燃烧有一木柴。把这堆木柴点着火。燃烧于是开始:烟冒,火苗窜出。当烈焰腾空,当火光四射,当热的力量向周边扑去,空气发出呼呼的叫,燃烧处于高潮,连堆放木的那块土地,也热得烫手。热而光亮,就这样,木柴燃烧时最直接的景象。我们人,眼睛看到了,皮肤感受到了,耳朵也听见了。

  • 标签: 燃烧 木柴 腾空 光亮 点着 景象
  • 简介:<正>《红楼梦》元宵节贾母宴花厅一回里,其中提到了丝灯。邓云乡《红楼风俗谭》和《红楼梦鉴赏辞典》都对此作了解释。尤以邓解为精。他说:由于琉璃俗称烧料,故用烧琉璃原料抽出的丝,就叫做丝。同时还根据《韵石斋笔谈》引元马祖常《琉璃帘诗》中,有一句“万缕横陈银色界”,而推论出丝的创造时间,应在元代,其说令人佩服,但还嫌不够,因为丝这一发明,(?)

  • 标签: 马祖常 云南地区 丹阳 红楼梦 下西洋 滇南
  • 简介:本以为夏鲁旺是他的本名,后来才知道,他原名叫旺,出生于日喀则的夏鲁村,幼时在著名的夏鲁寺出家为僧。因为叫旺的人很多,还俗来到拉萨后,为了辨识,更为了纪念,旺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了“夏鲁”二字,于是拉萨就有了一位叫夏鲁旺的唐卡画师。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最独具特色、又最能代表西藏文化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题材广泛,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佛教信徒信奉的重要辅助工具,

  • 标签: 唐卡 画师 藏族文化 艺术形式 西藏文化 宗教色彩
  • 简介:  0  秋深了,黄昏里的三星遗址,像是时间有意无意留下来的一片落叶,在"九天开出一地都,千门万户入画图"的成都平原上,等待着一场不紧也不慢的风,替它说出自己的秘密,或者古蜀王国的秘密.……

  • 标签: 三星堆幻像
  • 简介:这里本是一块沉静的土地,沉静得多少年间都没有谁来踏响细碎的石子,也没有谁来看一眼摇曳的野花。芳草从黎明开始摇摆,一直到晚上。田间的牛羊永远都是一种神态。而

  • 标签: 三星堆 成都平原 名字 人类 姿势 立人
  • 简介:摘要随着广汉三星古城和祭祀坑遗址的发掘,一个失落的文明渐渐步入人们眼里。出土器物各种奇怪诡异的神像和形象,都透露出关于古蜀国神权与王权制度的丝丝信息。三星文明的产生不是孤立的,既存在自己独立悠久的始源,又受到中华文明内部不同地域文化乃至西亚或更远地区的影响,我们亦能从中窥探到三星古蜀国的政治秩序、社会秩序。

  • 标签: 原始宗教 太阳崇拜 宗教立国 神权政体
  • 简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诗句的美景是梁山贾堌农家寨乡村旅游景区的真实写照。贾堌农家寨景区位于梁山县城西北部,东接京杭大运河,北靠梁山北站,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涉及贾堌、大张、沙窝李三个行政村,其中大张、沙窝李为省定贫困村,区域内龙山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

  • 标签: 农家 古韵 龙山文化 京杭大运河 旅游景区 运河文化
  • 简介:浓缩的中国名叫江河,静脉是长江,动脉是黄河.名可名,非常名.一个人从小到大,往往会有好几个名:从乳名、小名开始,逐渐成为学名,大名,后来有了成就的,就留下一世英名、美名……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历史才截取事物较为凸显的部分以一斑而窥全豹.

  • 标签: 水润 润三星堆
  • 简介:,即材料,是素材、题材和资料的统称.缺乏材料、选材不当等皆为文之大忌.张声怡、刘九洲编著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记录了古人大量丰富的关于材料的理论阐述,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古人文章写作的事观,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试作解读,略谈一二,以求借鉴.

  • 标签: 事料 写作事 古人写作
  • 简介:一瘦。俗世的面孔。红色秋衣,肥大的裤子,都自夸似的显露着汗迹和其他污垢。在高寒地带,深秋特别让人警醒。当一阵大风像战鼓一样在耳边响起,像巨鹜之翼推举着你,或扑打着你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突然有被冷水清洗的感觉,灵魂像初睁双目的婴儿一样,袒露在高原的白昼或夜晚。才让旺却浑然不觉季节的更替。他对我抬起74岁的一张面孔。目光浑浊,皱纹七曲八扭,是一张被俗世侵蚀的面孔。他的妻子———一位来自青海湖北岸牧区的女人,有着丰硕的身态,她的微笑还保留着草原女儿特有的光泽。他们的孩子,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在狭窄的客厅撒欢,冲撞着摆满房间的各种荣誉证书、奖状和奖牌———这是他的父亲,一位《格萨尔》博仲(神授)艺人,在俗世获得的奖誉。暖气已经打开,在房间里,寒冷被驱逐,被升温,寒冷无处藏身。满屋子都是来自生活、俗世、肉体的热量。雪域史诗《格萨尔》当然葆有冰雪气质,我真担心在这套西宁普通的居民楼里,那灵异的史诗因为耐不住热量的压迫,而从这位年长的传奇艺人的内心飘离,化为一股失去声音、色彩和重量的青烟,直入云端,驶向草原腹地。6郭建强才让旺的面孔和背影一瘦。俗世的面孔。红色秋衣,肥大的裤子,都自夸似的显露着汗迹和其他污垢。在高寒地带,...

  • 标签: 旺堆面孔 面孔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