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元代疆域辽阔、气势宏大,是一个民族文化交融和发展的时代,少数民族士人大量崛起,融入中华文士队伍之中,登上中国文化史的舞台,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色目文家赡思就出现在这一特殊时期,他的散文创作著述颇丰,虽存世之作不多,但对研习其作品的整体风貌,却颇有价值。

  • 标签: 元代 色目人 赡思 散文
  • 简介:颜崑阳教授是台湾中文学界知名学者之一,在学术研究、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成就都非常突出。大陆中文学界对颜崑阳的了解,多停留在其学术研究方面。其实,除学术研究外,颜崑阳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台湾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散文创作,底蕴深厚,既得古典诗词神韵,又得庄子寓言之神理,更有鲁迅式救世情怀。

  • 标签: 颜崑阳 台湾散文 才性 使命 哀大学
  • 简介:行板如歌我在工厂期间,出门的随身物品除了家门钥匙,就是自行车钥匙。打从上班那天起,近二十年里,没有一天不骑自行车。第一天报到,盼得心焦,凌晨五点就醒了,犹如顽童渴盼大年三十。就要骑上崭新的自行车汇入上班的人潮中,成为欢声笑语风雨同行的工人中的一员,想着那未知的未来,陌生的环境,激动的内心不免有些忐忑……但,有辆心爱的自行车,就都是好的。

  • 标签: 风雨同行 随身物品 我在 捷安 阿米尼 一晃而过
  • 简介:这个题目,是很多年前我的一本小书的名字.现在又想起来,是因为在我的意象里,写作的女性如空谷幽兰,在很多的时候是孤芳自赏兀自灿烂的.她们在自己的文字里沉溺,想象世俗里遥远的美好和爱情,展露内心细腻而在现实中往往被忽略的丰富世界.文字成为她们与世界的链接,让她们掏心掏肺地诉说自己的爱意.

  • 标签: 孔瑞平毕红风 寂寞浅论 散文创作
  • 简介:一床铺再软乎,对腰椎都是磨损。是一种坚硬的磨损。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家,屋脊上的步履灵巧、轻盈,摇曳耳际,一会儿虚无,一会儿黏稠。我瞅一眼身边的父亲,看他是否也在倾听。父亲如婴儿一般安静,我就明白了这叫压抑,或者是一种即将失去的恐惧。

  • 标签: 散文 磨损 父亲
  • 简介:医院家属楼和办公楼之间是一片狭长的隔离带,一片由杉树主宰的林子。隔离带之前是一片荒地,长满了蓬勃的杂草。家属楼和办公楼相继建成之后,荒地里便栽下了杉树,每到冬天或者医院的后勤人员清理之后,满眼枯槁的草色之上,规律地点缀着点点惹眼的绿,像一张色彩斑斓的巨型地毯,像一张草草绘制的阔大水墨;杉树渐渐长高,那些肆无忌惮的杂草便被迫收敛起了良好的长势,无可奈何地将大片的隔离带让位给了杉树;密密麻麻的杉树

  • 标签: 隐身人 环卫工人 青年男子 敲门声 后勤人员 目力所及
  • 简介:一我不是农民,我父亲不是农民,我爷爷是半农半商。上山下乡插队,我体味过在土地上刨食的艰难,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深刻的理解。我九岁离开农村,移民到宁夏,在城市长大,对农村只存一个模糊的记忆。我父亲二十岁以前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对农事略知一二,而他一直上学读书,没有亲历农事,二十岁当兵离开农村,每年回家探亲一个月,顶多能帮着家人干些农活儿。后来,我们一家人随军走出农村,脱离了土地,五十年间就像尘埃一样落在我的追忆里。

  • 标签: 农民 散文 上山下乡 农村 父亲 土地
  • 简介:跟苏联的巴库、中国的玉门一样,花土沟,柴达木盆地西部之西的一个小城镇,因油而生,也因油而兴。乍一听,确实是一个极有想象力诱惑力的名字!是不是马上眼前就能浮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浪漫景致?以为到了大家公认的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

  • 标签: 散文 记忆 柴达木盆地 小城镇 诱惑力 想象力
  • 简介:梁长峨的《读左拉之三》,写了法国作家左拉笔下的娜娜及各类女人的淫荡和堕落,写出了各类男人在女人面前的无耻和下贱,写出了那个时代人整体的麻木、乱伦、淫靡、奢侈、低俗、肮脏、腐败。从而揭示出本来固若金汤的“第二帝国”为什么会变成“一具尸体”、“一滩浓血”的真正原因。作者的笔墨凝重、语言入骨,读来让人惊惧和深思。

  • 标签: 简评 散文 法国作家 第二帝国 左拉 女人
  • 简介:飙水岩瀑布老家的崇山峻岭间,有一个天然瀑布。冬春时节,水量不大,水质清澈,远远望去,好似一道精致的银帘,笔直地挂在黝黑的悬崖上。而到了夏天,几场大雨后,这银帘就变成了粗壮的金流,汹涌澎湃、慷慨激昂,即便在距离瀑布几公里之外的地方,也能听到它隆隆的声音在山谷回荡,犹如千马齐嘶、万鼓齐擂,令人很是震撼。或优雅或激昂的瀑布,不仅展示了大山特有的壮美水势,也给坚硬的峭壁增添了一抹柔情,为云岭大地的靓丽增加了可圈可点之笔。

  • 标签: 散文 瀑布 激昂 壮美
  • 简介:时值深秋。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还停留在木里的高山深谷之间,我忍不住想要说一说那段采访行程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动。抵达俄亚的那天,我们首先来到村里的小学。挎着相机,"衣着突出"的我们,引得孩子们频频注目。但我刚举起相机,就被一位穿红衣的中年男子制止了,实际上从我进校门时他就跟着我,满脸"休想对学校做不利报道"的表情。我盖上镜头对他说,我只是想起了童年,那时候我也如同这些孩子,在简陋的操场上活跃,把拳头大的塑料皮球当篮球玩得欢畅不已……

  • 标签: 上镜头 高山深谷 木里 红衣 水洛河 告诉我
  • 简介: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许是跟年龄有关,最近总喜欢回忆,想起小时候,小时候的村庄,还有小庄暮色里的炊烟。

  • 标签: 母亲会 孩童时代 别人家 雾非雾 用不完 静美
  • 简介:同这儿的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一样,最终沉淀出独具厚重豪放、细腻浪漫的豫风楚韵。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上,盛产的一种叫'信阳毛尖'的绿茶是这座城市已久的名片。而我的一次走近、再一次走近,却是以诗的名义、文的交流。没有预兆,情况就是这样,就像有时候我正在做某件事抑或说某句话时,却突然发现,这件事这句话其实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我早已做过抑或说过了。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信阳毛尖 屈家岭文化 洞庭 桐柏 长江经济带
  • 简介:抵达边城时已经是傍晚了,雨竟然善解人意,收起了先前的铺张,在我们到来的时候打住了。有点像谁家俩口子吵架拌嘴,来了客人马上收敛,并笑脸相迎,生怕被人看出破绽来,丢了自家的颜面。久雨初晴,古城空气里弥漫着薄薄的雾气,夹带一丝丝清香,是什么香,我说不清,也道不明。只见雨水洗过的街道,一尘不染,镜子一样光鲜,照见我的身影活灵活现,不经意间竟吓着了自己。这麻石古街经无数迎来送往的脚

  • 标签: 国际水 鸟声 对我说 你说我 我自己 第三天
  • 简介:儿时的乡下,家家使用木棂子窗。不是雕花的绮窗,不是讲究的多格窗,而是七竖两横加个边框的最简单结构,这就是胶东半岛的农家窗——棂子窗。棂子窗的七根竖木就是棂子。木棂子间用白纸封糊。棂子窗的窗纸是薄得透亮、密封极好的白纸,因而旧时称呼这种白纸就叫“封窗纸”。

  • 标签: 散文 流年 胶东半岛
  • 简介:喝酒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从来我的作品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

  • 标签: 散文 父亲 中篇 伤感
  • 简介:对于花草,我大概只有相看的缘分。在我家生活至今的寥寥几株花草都是丰腴不足、清瘦有余。其实不是不喜欢,只是爱的方式有些过,每天不厌其烦的浇水施肥,反而把好好的花草弄得营养过剩而香消玉殒。而像我养的这盆墨兰能与我朝夕相伴三年,简直算是奇迹了,更令我惊喜的是她竟悄悄抽出了花蕾。

  • 标签: 香消玉殒 墨兰 朝夕相伴 潇洒风流 三年 营养过剩
  • 简介: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尘封的记忆,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借着月光的余晖,穿过时光的隧道,慢慢地弥漫在整个小屋。桌上,一杯茶,茶杯中几片叶,随一缕轻烟翻腾着,慢慢地舒展,慢慢地舞动着沉人杯底,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萨克斯独奏曲《回家》在耳边把回家的感受深情地倾诉,我的思绪随着音乐放飞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地方。那里,是我曾经的家,那里,是我成长的乐园。

  • 标签: 散文 冷湖 《回家》 独奏曲 萨克斯 舒展
  • 简介:我与陕北这片神圣的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我的母亲是地道的陕北人。因为亲情我多次走进了陕北,因为亲情我喜欢上了陕北,年幼和青年时,我经常在陕北一住就是几个月,经常不愿回柴达木盆地。尤其是现在,我的媳妇也是一个米脂的婆姨。

  • 标签: 土地 散文 陕北人 柴达木盆地 亲情
  • 简介:当这一题目落在纸上的时候,我禁不住闭上眼想象,此时此刻,他们在干什么?狄力木拉提·泰来提,维吾尔族,来自新疆。哈志别克·艾达尔汗,哈萨克族,在塔城一家报社供职。冶生福,“70后”,回族,从青海大通来。石彦伟,回族,《民族文学》编辑。我自己,回族。

  • 标签: 散文 《民族文学》 “70后”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