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周文的夫人郑育之说过:抗日战争中,"省市党部对成都文艺界早就实行挤、压、拖的反动政策。"所谓"挤"是用反动腐朽的消极一面、挤掉抗日进步的方面;所谓"压",就是对抗日文艺界进行种种限制、压迫、摧残;所谓"拖"就是使用立案、登记等手段,阻止抗日进步的团体成立、刊物的出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早于1938年春成立于武汉,成都文艺界:川籍的沙汀、邓均吾、段可情、何其芳、刘盛亚、曹葆华等与外地作家任钧、陈白尘、熊佛西、

  • 标签: 文协 李劼 段可情 邓均吾 沙汀 陈白尘
  • 简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抗"、"协",抗战胜利后删掉"抗敌"二字)共有延安、桂林、成都三个分会。成都分会自一九三九年创建到一九五○年二月划上个休止符,劼翁都被推选为理事长。他为这个分会煞费苦心地撑持了将近十二个年头,人们一直称誉他是分会的主心骨。这里勾勒出记忆里的当年一些情景。

  • 标签: 文协 李劼 谢文炳 二字 李劫人 文学工作者
  • 简介:巴金先生侄女国炯女士不幸于2005年去世,巴金的侄外孙舒先生整理出巴金致国炯及其丈夫栋臣的17封书信。舒先生将这些书信整理、校注后,邮至我刊编辑部。我刊自本期开始,将这些珍贵的资料陆续连载,献给读者。舒先生附有“说明”,可资为导读。我刊编者谨向舒先生所做的工作及对我刊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 标签: 巴金 先生 李舒 编辑部 书信 整理
  • 简介:我事多,身体不好,记忆也差。你们来信匆匆一看,一打岔就忘记了。昨天偶尔翻出你们的来信,看过后才记起一些事情。(一)《女游击队长》寄了两册上卷,是我弄错了。现在把下卷寄上,请你们退回一本上卷给我。(二)电视机目前你们那里不能用,以后再买吧。钱多少,问题不大。买来不能用,搁在那里,倒会坏的。能用时,我当设法给你们买一个。

  • 标签: 中国 当代 书信 作品赏析 《巴金致李国炯文栋臣》
  • 简介:栋臣、国炯:你们的信收到。现在告诉你们关于我的事情:四人帮搞的那个结论已经推翻,封了的房间、书橱都已启卦,拿去的东西也将在这星期开始退还。我估计下个月内可以完全解决。知道你们关心,现在先写了这些。

  • 标签: 巴金 李国炯 文栋臣 书信
  • 简介:你们来信都收到,很高兴。我身体一直不好,写字吃力,行动不便,杂事多,精力差。孩子们都很忙,又要到别处去出差,家里只有三个老人,连找人给你们写封较长的回信也不容易。小林在搞《收获》,花费精力不少,身体几乎也搞垮了。今天他们夫妇带孩子去青岛、烟台,也参加《收获》的一些活动,大约两个星期。国煤也要去,不过参加下一批。我行动太困难,不出去了,就在家里静养,而且我还有些工作。你们要照片,找到两张寄给你们。从前年起我就想寄书、寄照片给国炯,却始终找不到时间和精力,只是说空话,请原谅。希望明

  • 标签: 巴金 《收获》 精力 身体 孩子 照片
  • 简介:耀同志:你和马季已多次评说相声滑坡的问题,今天又在报上看到了你的评论。每次你二人谈得都激动。我多次想写个信,慰问一下,不知道通信地点。曾在小报上给马季写过一封信,他可能没看到。我认为相声是个小场面大学问的艺术。他是讽刺艺术,振危释惫的艺术。我曾把你...

  • 标签: 相声艺术 周信芳 讽刺艺术 李尔 艺术表演形式 文化修养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末期,辽西走廊的一个满族青年带着一身质朴的泥土气息大步闯入了文坛。他那一篇篇短小精悍、幽默风趣的小说,犹如一帧帧绝妙的农村风情画,闪烁着特有的光彩。在40年的创作历程中,创作了《三人下棋》、《悲欢离合》等5部中短篇小说集和《莫测姻缘》、《乱世夫妻》、《鳏寡风流》等5部长篇小说,总计500万字的作品。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特别是在当代满族文学中,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 标签: 李惠文 小说创作 满族文学 作家 创作历程 中短篇小说
  • 简介:60年代锦州出现一位专写农村题材的满族作家,80年代又出现一位专写市井和改革题材的满族作家孙春平。1990年11月下旬,在锦州市举办了这两位满族作家作品研讨会。30多年来一直植根由辽西沃土,著有《三人下棋》、《啼笑皆非集》等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多部。他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他的作品大多写的是农村生活。与会者说,长时间在农村文学土壤中默默耕耘,他对农民有认同感,把农民与自己摆平,丝毫没有文化优越感。他描写了满族原生的、朴实

  • 标签: 李惠文 满族作家 作品研讨会 农村题材 改革题材 文化优越感
  • 简介:金部长说:“你的工作动了一下,到文联任副主席。主席由宣传部副部长张秋英兼任。暂时的兼任吧。到时候,自然而然……你知道我的意思……”金部长有意停顿。安平说:“有点突然。”金部长说:“不突然。文联工作非你莫属,县委一致的意见。”安平笑笑。金部长又说:“文化馆的天地毕

  • 标签: 安平 行健 文运 邱枫 文欣 秋英
  • 简介: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消息,“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于1993年11月13日至1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聂华苓、陈若曦、于梨华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女作家和观察作家共120多人。本届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会议主席戴小华在会上作了题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在世界华文文学发展中的角色》的发言。美籍华人女作家陈若曦在发言中谈到海外华人作家“应该认同中华文化,同时心胸开阔地接纳定居国的文化优点;并进一步可以融会贯通,再回馈当地文化,并发展中华文化”。伊犁认为:“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可以说和整体的中国文学息息相关”,文学作品不会过时,“还有不少需要文学滋润的心灵,不断地在寻找着精神粮食。华文文学作品,随着历史长流,会是不断地延续流传下来的”。

  • 标签: 文讯 陈若曦 华人作家 海外华文 聂华苓 世界华文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