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诸宫调不同于大曲和早期赚词,它基本上是叙事的,有环境有情节有人物,与当时的小说、讲史相类似,只是音乐性更强罢了。从纵向来看,诸宫调继承了变文的传统,

  • 标签: 《董西厢》 叙事 说唱 诸宫调 音乐性 人物
  • 简介:<正>《西厢记》自诞生以来,被公认是一部优秀的抒情诗剧。萧伯纳曾说:'《西厢记》是最优美的诗剧,和我们中古诗剧一样,只有十三世纪的中国才能创造得出来。'张庚明确指出:'从作品的体裁、风格来看,《西厢记》是一部具有喜剧色彩的抒情诗剧。在语言的运用上,《西厢记》则堪称古代剧诗的一个范本。'徐扶明也指出:'它(指《西厢记》)是一部大型的优美的洋溢着反封建精神的古典诗剧。'

  • 标签: 西厢记 老夫人 莺莺 意象性 审美特征 张生
  • 简介:会么是戏曲?王国维日:“合歌舞以演故事。”这一定义虽不甚准确,但基本抓住了戏曲本质的大要。以这一标准来衡量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董西厢》),它显然不是戏曲,因为它至少不具备“演”这一重要戏曲要件。但在中国戏曲史上却存在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即《董西厢》既然不是戏曲,为什么钟嗣成《录鬼簿》在“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中却“以其创始,故列诸首”作如此表述?按钟嗣成所生活的时代,虽是诸宫调的衰落时期,但毕竟还有诸宫调的遗响,他不至像不知诸宫调为何物的明人一样发生误会;何况在同书中,他还明确指出《天宝遗事》是诸宫调,可见钟嗣成很清楚诸宫调与戏曲的区别,在此他是特将《董西厢》作戏曲看待的。不仅如此,“以其创始,故列诸首”说明钟嗣成还将其视作北

  • 标签: 《西厢记诸宫调》 董解元 戏剧冲突 音乐体制 曲牌 讲唱文学
  • 简介:张生,是中国戏曲《西厢记》中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所称道。他是一个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多情才子。他的性格特点结合挚诚、专一于一体,并具有市民的性格特色,具有丰富的感染力。

  • 标签: 才子 多情 市民化
  • 简介:现存明清《西厢记》改本有十四部全本,其中传奇改本十部,杂剧改本四部。明清《西厢记》改本有如下特点:一、基本保留元杂剧《西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删减次要情节和人物,突出强调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二、改北曲套数为南曲套数,使用南北合套和集曲,注重剧场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三、以文人视角改编的改本,强调伦理教化;以民间视角改编的改本,宣扬市民意识。

  • 标签: 西厢记 传奇 杂剧 改本
  • 简介:由于元杂剧舞台样式早已消失,我们无法在昆曲舞台上看到有北曲魁首之称的王实甫《西厢记》(又称"北西厢")真容,常见的则是被称为"点金成铁"的"南西厢"。2008年11月北方昆曲剧院采用"杂剧昆唱"的形式,首次成功地将"北西厢"以最接近原本的样式搬上昆曲舞台,并于2009年6月在苏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

  • 标签: 元杂剧 昆曲 王实甫《西厢记》
  • 简介:一、明清《西厢记》改本研究之检视自唐人元稹的小说《会真记》问世以来,"西厢故事"经过金代董解元敷衍为《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脍炙人口。元人李景云将其改写为南戏《崔莺莺西厢记》(简称"景西厢"),元人王实甫将其改写为《西厢记》杂剧(简称"王西厢"),明清人又将其改写为传奇、杂剧。据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景西厢"并无完整剧本存世,仅存残曲。现存明清《西厢记》改本全本14部。著名的有李日华的《南调西厢记》(简称"李西

  • 标签: 《西厢记》 莺莺 张生 会真记 宋元戏文辑佚 南调西厢记
  • 简介:陳志憲的《西厢記箋證》是自'五四運動'以來最早完成的一部《西厢記》現代注釋本,却向被學界忽略。本文辨析其中的得失,兼與通行的校注本比較,認爲其在古籍整理和注釋方面自成一格,仍有學術價值。

  • 标签: 西厢記箋證 陳志憲現代注釋本
  • 简介:选本是《西厢记》文学文本传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西厢记》选本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明万历以前、明万历至明末、清初至乾隆,乾隆以后四个时期,表现出出目选择集中、单折内容不断发展变化、出门名称复杂等特点。选本作为刊本的重要形式,是重要的批评形式,是舞台演出剧目的直观反映,是明清时期戏曲声腔和剧种流传变化的生动丰富的文献史料,对考察《西厢记》版本研究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西厢记 选本 传播
  • 简介:长期以来,戏曲研究界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不是把古典戏曲剧本与舞台演出结合起来考察,而是仅仅钻研剧本,结果把戏曲剧本当作诗词小说等一样的案头纯文学来看待,不能揭示出戏曲剧本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特点。

  • 标签: 《西厢记》 动作性 戏曲剧本 语言 戏曲研究 舞台演出
  • 简介:<正>戏曲选本是指戏曲选家根据一定的意图、依据一定的编选原则和编选体例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戏曲作品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剧、单出或单曲汇聚而成的作品集,于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上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西厢记》是

  • 标签: 北西厢 《西厢记》 曲文 雍熙乐府 群音类选 远山堂
  • 简介:<正>引言李小强、王小忠等注释的《西厢记》"方言俗语注释本"(以下简称"方言注释本")认为《西厢记》是蒲州"当地作家,用当地的语言,描写当地的传说故事",因此,该书对《西厢记》中大量的"蒲州地区的方言俗语"进行了注释。但细读全书后可见,该书对所谓"方言俗语"的注释并不

  • 标签: 《西厢记》 方言俗语 注释本 关汉卿 元杂剧 武汉臣
  • 简介: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写就的元杂剧《西厢记》,是一部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戏曲名著。该剧中青年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又历经波折的爱情故事,令人难以忘怀;而积极促成这桩美满姻缘的丫鬟红娘,从此成为了热心替有情人牵线搭桥者的代名词。掩卷深思,剧中令读者和观众倍感称奇惊异的,不仅仅是莺莺的闭月羞花之貌,或者女性特有的那份温柔多情;更在于她为了追求自山爱情与幸福生活而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偷吃禁果”的那种大胆果敢。

  • 标签: 《西厢记》 性爱描写 中国古典戏曲 爱情故事 一见钟情 闭月羞花
  • 简介:《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西厢记集解》两本书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距今已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两书都曾获得学术界一定的好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校点)1985年出版,同年获得香港国际图书博览会海外发行超额奖;《西厢记集解》(汇释)1989出版,曾获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1992年全国首届古籍图书整理奖三等奖、1995年文化部颁发的文化艺术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 标签: 西厢记 子书 人民出版社 国际图书博览会 再版 新闻出版总署
  • 简介: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西厢记》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这不仅因为它是“天下夺魁”的元杂剧的杰出代表,具有超时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由于它在明清两代掀起了广泛的“《西厢》热”,在文本印刷出版、舞台演出、批评和作品改编各方面,都取得了其他戏曲无法比拟的成就。然而,20世纪的《西厢记》研究是否与这一情况相适应?本文试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厘清百年《西厢记》研究的基本状况。

  • 标签: 20世纪 《西厢记》 述评 古代戏曲 人物塑造 故事情节
  • 简介: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般为1本4折的惯例,用5本21折的长篇巨制演绎了一段生动曲折的唯美爱情故事。自问世以来,上演不衰,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在对故事情节的创新、结构的巧妙安排、戏剧冲突的合理设置、人物的有效塑造等诸方面,《西厢记》达到了人物性格和情节的高度融合,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交织,均达到了一定高度。

  • 标签: 王实甫 西厢记 艺术成就
  • 简介:《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收《识闲堂第一种翻西厢》(以下简称《翻西厢》),它是《西厢记》众多续作、改作中的一种。从内容上看,它颠覆了《西厢记》的情节。剧中写翰林学士之子郑恒与相国之女崔莺莺已有婚约,张珙向崔氏求婚被拒,投河东匪寇孙飞虎,攻掠蒲州以谋夺崔莺莺,为郑恒之友杜确所败,郑恒寓西厢与莺莺

  • 标签: 时代归属 著录 传奇作品 西厢记 康熙 戏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