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有本事来抓我们》(CatchUsIfYouCan,1965)获奖记录:第1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1966),被提名最有前途新人奖(芭芭拉·费里斯)。《步步惊魂》(PointBlank,1967)《决斗太平洋》(HellinthePacific,1968)《最后的莱奥》(LeotheLast,1970)获奖记录:第2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970)被提名金棕榈奖,获最佳导演奖。《激流四勇士》(Deliverance,1972)获奖记录: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1973)被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 标签: 戛纳国际电影节 最佳导演奖 英国电影 最佳摄影 电影剪辑 电视艺术
  • 简介:科尔对歌剧的审美和评价有着非常独到的个人观点。他认为歌剧的本质是戏剧,但他对戏剧的所指并非通常的剧本、情节,而是音乐,他认为只有用音乐来支撑的戏剧才是好的歌剧,这是歌剧评判的唯一标准。但是他所指的音乐,又是什么样音乐?这在科尔心中是有严肃的标准的,他对歌剧作品的鲜明褒贬,都是出自他的这一标准。本文正是主要抓住这个被国内研究科尔歌剧思想所忽视的关键点,对他的歌剧批评思想进行了很有针对性的揭示和分析。

  • 标签: 科尔曼 歌剧 戏剧 批评
  • 简介:约翰·布尔是英国新浪漫主义电影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人,丰富了过去英国只以社会现实主义为标志的国族电影的特征。他非常具有英国电影人的代表性,起步于电视台纪录片的工作,确立了自己对电影艺术和感情观照的角度和方法,在五十年的创作生涯里,拍摄了17部故事片,五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两次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不仅横跨大西洋,游走于英国和美国的电影制作,而且他也有超越一般英国电影人的地方,他的足迹遍布了欧美亚非拉全世界的角落。他不仅对于英美社会有着深刻的洞见和观察,而且对世界重大的关切现象和问题也做出了自己的影像思考和回应,同时对电影形式和类型有着丰富多样的实践。特别是,他以记忆和个人的经历,作为电影发生的原则和基础,醉心于亚瑟王寻找圣杯的传奇神话,试图以光影晃动的艺术方式,来实现并超越物质世界的还原和再现,而达到精神和情感上的平衡与和谐,发扬了一种记忆现实主义的特质。他经常编导制片合一的创作方式所留下的作品既是作者个人的,也是属于英国的,打开了美国市场,并推动了爱尔兰电影的发展。当然,他的作品也是属于全世界的。本期的一组文章通过《视与听》杂志编辑对布尔的访谈,以及对其不同时期电影作品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读者会对这位大师级的导演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于我们了解英国电影和电影人的创作情况也会有所裨益。

  • 标签: 杂志专访 联合出品 参军入伍 三船敏郎 奥菲尔斯 电视纪录片
  • 简介:题记:此文最初的版本当中,杜纳特的“插释”部分是单独行文的;然而在这里,却正如雷蒙德曾经告诉过我的,他乐见这样的安排,可以交织贯穿于我的文本当中。本文大部分的注解都是由艾德里安·马丁依据原始出处添加的—-他也对成文做了某些微妙睿智的改动,比如翻译了雷蒙德引用的拉丁语。

  • 标签: 电影 剧本 电影文学 文学作品
  • 简介:我初逢《让娜·迪尔,商业码头街23号,布鲁塞尔1080))是在1975年的爱丁堡电影节上。在当时的电影背景下放映此片有两点奇特之处。首先,那年的电影节为彰显时代电影的活力与丰富性,放映了来自美国的:《一个女人的电影》、《演员的生活》(伊冯娜·雷内,1974和1972),《梅西的世界》(曾担任尚塔尔·阿克、伊冯娜·雷内和萨利·波特摄影师的巴贝特·芒特执导,1975),《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迈克尔·斯诺,1974),《直言不讳》(乔恩·约斯特,1973);来自英国的:《惊奇的薪资平等表演》(伦敦女性电影团体,1974)、《夜间清洁工》(巴域街电影集体,1975);

  • 标签: 生活 电影节 1975年 布鲁塞尔 女性电影 爱丁堡
  • 简介:富艺斯(Phillips)于6月29日在伦敦进行20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总成交额达2440万英镑(3170万美元),为2016年同场成交价的两倍。此前,对该场拍卖的总成交额预估价为1790万英镑(2320万美元)至2540万英镑(3300万美元)。

  • 标签: 新市场 沃尔夫 当代艺术 20世纪 成交额 美元
  • 简介:玛伦·阿德影片中的人物其实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们自己错误地相信他们自成一体。影片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人物以及他们的扮演者,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会不由自主地把他们与自身的经历、困境、行为和矛盾,或完全地、或部分地、或毫无瓜葛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觉得与这些虚构人物的关联,就像影片人物之间的关联一样,都是阿德的影片世界的一部分。我想不出有任何另外一部相对主流的叙事性影片能够让我像观看阿德的《托尼·厄德》时那么投入。可能我不过是个容易为父女故事动情的人,也许此类影片并不多,所以这部影片在我看来是无与伦比的。

  • 标签: 托尼 虚构人物 反观 影片 关联 扮演者
  • 简介:约翰·布尔1933年1月18日出生于英国米德尔赛克斯郡的谢珀顿,位于英格兰的东南部,现在归属于大伦敦的组成部分,泰晤士河穿越其中,孕育滋养了他的人生体悟和艺术灵感。从1965年第一次拍摄长故事片《有本事来抓我们》至今五十多年从影生涯,总共拍摄了17部故事片,外景地足迹涉及五大洲,获得五次奥斯卡提名,两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 标签: 戛纳国际电影节 最佳导演奖 现实主义风格 艺术灵感 商业类型 赛克斯
  • 简介:近日,哈专业音频系统解决方案入驻位于杭州的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扩声系统方面,新闻发布厅和在线法庭分别安装了JBLCBT系列线阵列音柱扬声器CBTIOOLA-1和CBT50LA-LS。CBT系列以JBL的恒定束宽技术专利为核心,可在“宽广的波宽里实现均匀的覆盖”。

  • 标签: 音频系统 互联网 法院 哈曼 扩声系统 新闻发布
  • 简介:“纸遁——来自劳森伯的礼物”展览包括了艺术家叶永青多年创作的80余件纸上作品,其中29件直接创作于著名美国艺术家劳森伯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定制的特殊纸张。此次展览是叶永青用作品向劳森伯的致敬.呈现了叶永青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

  • 标签: 劳森伯格 当代艺术
  • 简介:如果说清晰地标记出个人化的风格是关注电影人的一种标准,那么很少英国电影导演可以像德莱叶、布努埃尔、弗朗叙和雷诺阿那样,获得赞誉性的关切。但在另外的一些标准中,在个人化的风格之后潜隐了诸多最为精妙委婉的要旨,这些关联着某种特别的传统,时间,背景或者说“流派”的集体意味和理解。由此达成某种广泛一致的见解,即使把那些非个人化和匿名的艺术作品理解为一种共识的表达,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 标签: 英国 非个人化 电影导演 作品理解 电影人 雷诺阿
  • 简介:2016年11月26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主办,包商银行协办的“光之炼金术——迪尔?克瑞恩铂金印相原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美国摄影家、铂金印相工艺专家迪尔?克瑞恩出席开幕式并举办专场学术报告会。

  • 标签: 迪尔曼 中国摄影 中国美术馆 瑞恩 叶锦添 学术报告会
  • 简介:译者前言:《音乐理论杂志》(JournalofMusicTheory)1998年第2期集中发表了关于“新里”理论最新研究的11篇文章。理查德·科恩(RichardCohn)的这篇《新里理论导论:一次调查与一次历史的纵览》(IntroductiontoNeo-RiemannianTheory:aSurveyandaHistoricalPerspective)是为这11篇论文写的一篇“序言”,但这篇论文的本身已超出“序”的意义,对“新里”理论形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概述。

  • 标签: 新里 RIEMANNIAN 音乐理论 转换形式 音级 无调性音乐
  • 简介:帕西·兰杰是美籍澳大利亚钢琴家、作曲家、民歌搜集者、作家、教师,这样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音乐家对管乐合奏、民族、民间音乐,音乐人类学以及音乐教育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达荷美黑人步态舞》是一首音乐会拉泰姆,创作于1903-1909年,音乐素材取自美国本土音乐喜剧《在达荷美》。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兰杰音乐中丰富的和声和织体以及多层旋律间精致的对位等手法的运用,同时能够看到他将传统和创新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兰杰的音乐以及他对音乐的独到见解。

  • 标签: 格兰杰 达荷美黑人步态舞 钢琴 音乐分析
  • 简介:1932年9月1日,雷蒙德·杜纳特出生于伦敦,2002年5月19日逝世,享年近70岁。父母是瑞士人,1924年移民到了英国。他的学术视野里除了对英国电影的观照,也包含了对有着世界性影响的法国和美国电影的洞悉。1952年曾入伍两年,1954年在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学习英国文学专业。

  • 标签: 电影批评 英国电影 1954年 学术视野 美国电影 英国文学
  • 简介:英国导演约翰·布尔是影坛的常青树。自1965年处女作《有本事来抓我们》到2014年《女王与祖国》亮相戛纳,布尔的故事片创作生涯已经历超过五十个年头。他从经济繁荣昌盛、文化蓬勃发展的“摇摆的60年代”起步,并在这一时期成功登上了好莱坞的舞台。

  • 标签: 好莱坞电影 驱魔人 英国电影 黑色电影 男主角 戛纳国际电影节
  • 简介:回顾动画理论的探索历史,动画本体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在动画本体的探讨中,"逐拍摄"曾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用来界定动画和电影。时至今日,这个标准在新的技术语境下似乎失去了实际意义,然而在新兴技术不断向动画理论范畴渗透的今天,绕过前人对动画本体理论的探讨更容易迷失在繁杂的事物表象中。事实上,"逐拍摄"一词在当下的探讨更具价值,如果将其代入数字动画的技术机制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的结论是:"逐拍摄"一词用于界定当代动画虽然不够确切,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比对手段。

  • 标签: 动画本体 逐格拍摄 技术机制
  • 简介:虚拟的婴儿飘散出一缕盘绕的轻烟;一个啤酒瓶手榴弹;一个自行车内胎变体为高速公路;它们都具备日常物品的状貌,并且它们都涉及到2b09年多期《纽约时报杂志》“观念”栏目的分析评论主题——其中包括:婴儿被动吸烟,暴力升级,替代机动性。

  • 标签: 世界 造物 3D 高速公路 被动吸烟 纽约时报
  • 简介:约翰·布尔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转述了母亲对他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描述:他出生在暴风雪的一天。父亲艰难地走路去找接生婆,但是等他们步履维艰挣扎着回来的时候,他的头已经探出来观瞧这个世界。最初的故事包含了母亲种种欢愉心情,对天气的回想和艰难过程个人化的感受,以及当时其他家人在场的氛围。所以关于他开始记事,不是自己的,而是来自母亲。

  • 标签: 这个世界 个人遭遇 默里克 亚马逊丛林 花园里 戛纳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