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邢庆仁以善心观俗世,以爱意造幻境。在为文化工业之机械复制所物化的无梦年代里,为人们重新恢复想象的瑰丽空间,乃庆仁一片心香之所在。因为天性中的一潭清水,庆仁颇有慧根佛性,讲大爱,太悲悯,求真我,佛讲大化。庆仁化身后的“黄土地”为“玫瑰园”(庆仁画室名),化窗外的西北风为“乡梦”(刘骁纯命名),

  • 标签: 机械复制 文化工业 玫瑰园 黄土地 邢庆仁 人物形态
  • 简介:唐代是我国历史上音乐最发达的时期,也是诗歌最兴盛的时期。唐代诗人作诗,既讲究韵律的响亮和格调的规范,又注重文字的冼练和形象的鲜明。当时

  • 标签: 王之涣 采莲曲 清新活泼 杯酌 陌刀 三杯酒
  • 简介:肖邦生于1810年2月22日傍晚。当时,外面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祝福音乐。也许,这音乐预示着他事业上的成功。他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1787年,父亲来到波兰,与朋友合伙做烟草生

  • 标签: 肖邦 钢琴诗人 音乐 乔治·桑 父亲 波兰舞曲
  • 简介:在过去30年中,台湾对于我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地方。学生时代被偶像剧熏陶的、印象中的台湾应该是时尚的、现代化的,以及那甜死人的台湾腔国语,而当我真正踏上这片热情的土地才发现,现实中的台湾,不论是人还是建筑都是精致而清新,当中又带着一份淳朴,它就像是一位小家碧玉,温润委婉,让人一见倾心。

  • 标签: 台湾地区 悠游 现代化
  • 简介:发轫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纪录电影运动之父约翰·格里尔逊不仅用"documentary"(纪录,档案)来指称那些明显区别于剧情片的一类电影,同且他所领导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也更加深化了纪录电影在美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

  • 标签: 纪录电影 英国 汉弗莱·詹宁斯 诗意 战争纪录片 艺术风格
  • 简介:与伪诗人保持距离谢华大约读中文的学子中间都免不了要出几个吟诗好赋的人物,虽然在课堂上教授曾多次强调读中文并不意味着做诗人当作家,但这种教训也只是安慰那些不具诗人天才的人罢了,当真从其师门之中冲出一彪为文做诗的人马来,即使教授不便于口头夸赞,也仍然是面...

  • 标签: 伪诗人 梁实秋 保持距离 容易引起误会 朦胧诗 沾染点
  • 简介: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 标签: 舒曼 音乐诗 声乐套曲 音乐评论家 艺术倾向 德国作曲家
  • 简介:在我欣赏的当代词家辞典里:乔羽、晓光、金波、张名河、郑南、王健……和他们一样,李幼容的光芒毫不逊色。

  • 标签: 诗人 音乐 素描
  • 简介:<正>私立东吴大学音乐系的建立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校址在台北市外双溪,故宫博物院附近,楼房建在山丘之下,是山明水秀之地。我见过市内的街道中学,校舍颇为富丽雄伟,而音乐系的主楼却是数栋甚为朴素的二、三层结构,只是在大门的玻璃框上写上音乐系,并不显眼。东吴大学是所基督教监理会创办的学校,经费理应富裕,但它的校风素以淳朴、办学严谨称著。系办公室的结构一分为二,前室有四位小姐在利用电脑办公,一个秘书和三个助教。助教也要兼管教务或公关;后室为张主任的办公室,实用、有良好的装备,很少带装饰性的壁挂。在台北人说来,也可列入淳朴之列。全系共分六

  • 标签: 台湾省 教授 系办公室 大陆 现代化 街道
  • 简介:台湾原住民舞蹈有着悠久的传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以下几个方面关系密切:1、与生产劳动有关。每逢耕种或收获等喜庆日子,原住民都要通过舞蹈进行庆祝,或模仿狩猎姿态,或表现捕鱼情景。卑南族将妇女耕作锄草编成舞,并敲打锄具以伴奏;鲁凯族有表现男人猎功及英勇的庆功歌舞。

  • 标签: 中国 台湾省 原住民 舞蹈 集体舞
  • 简介:台湾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大陆的中国电影研究中一直是个空白;如今,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民族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之必然趋势,于是,认真研究台湾电影也就成了我们电影工作者的当然课题。台湾电影萌芽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如1925年,“台湾电影研究学会”就曾拍摄了长故事片《谁之过》,但由于此时台湾正处在“日据时代”,多数影片均为日本人的作品,真正由台胞制作的影片,数量寥寥,且带有殖民地文化的印记。五十年代是台湾电影中“国语片”缓慢发展的时期。制片业以公营为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制)、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影)成了台湾电影的重要制作基地。影片的种类也较多,如军教片(第

  • 标签: 台湾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工作者 电影研究 军教片 金马奖
  • 简介:一、引言随着华语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作为它的一个重要支流——台湾电影所取得的成就受到瞩目。台湾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陆及香港电影一样,都是同一电影文化母体下的分流。虽然与后两者相比它起步较晚,1925年才开始有自己的电影创作,但特定的历史条件却又使它形成了自己特定

  • 标签: 台湾电影 电影声音 电影录音 电影创作 电影作品 电影发展
  • 简介:作品第27号Op.27共有两首,1835年(一说为1833年至1836年间)作于巴黎。1832年肖邦经雷兹威尔亲王引见,结识了巴黎的一些王公贵族,享受他们的资助,担当他们夫人及孩子们的钢琴教师。他经常出入贵族的沙龙,并为他们即兴演奏。肖邦称这是“讲一些短小的音乐故事”。在他的贵族朋友中当时任奥地利驻巴黎大使的阿拍尼伯爵。1836年5月,正值这部作品出版,便将它题献给阿伯尼伯爵的夫人。第7首Op.27No.1升c小调“噢,我的祖国!”(1)肖邦居住在巴黎期间,每逢想起祖国人民仍在沙俄的铁蹄之下,心灵上的创伤就会像乌云一样迅猛聚集起来。正是处在这种心境里,他写了这首具有沁人肺腑的抒情性、强

  • 标签: 波兰 钢琴家 肖邦 音乐作品欣赏 夜曲
  • 简介:诗人倾心于沉默,但它必须借助语言。”──帕斯19世纪初,爱尔兰作曲家、钢琴家约翰·费尔德伽hnField1782-1837)可能是受到英国天主教会中夜祷的启发,创作了一种表现静夜沉思的抒情钢琴曲,并将这种体裁称为“夜曲”。他一生为钢琴演奏创作有20首夜曲。其中大部分是由右手弹奏甜美、如歌的旋律,左手以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提供节奏与和声背景。他的夜曲典雅、优美、感情细腻、充满诗意。其中最成功的一首(降B大调)曾经是人鲁宾斯坦演奏的曲目。但是,他的夜曲在内容上仅仅局限于明朗、抒情的狭小范围,并多少带有多愁善感的沙龙情调。费尔德精致、典雅的夜曲和其他钢琴作品曾经影响了许多19世纪的作曲家。肖邦当然也不例外。年轻的肖邦十分赞赏费尔德作品中清澈、透明的风格及其演奏时柔美的触键与高超的技巧,肖邦的第一首夜曲(Op刀)就是模仿费尔德的夜曲风格而创作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肖邦那种与生俱来的忧郁。敏感、典雅、羞怯的气质在夜曲这种形式中充分得到体现。同时,由于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失去祖国。远离家乡的痛苦与孤寂,使肖邦赋予夜曲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戏剧性和高雅的诗意。在他的夜曲里不仅有对大自然夜景的描绘,也有细腻的心理刻画:静夜...

  • 标签: 肖邦夜曲 诗人肖邦 钢琴诗人
  • 简介:刘慎思,1941年生,四川仪陇县人,大学文化。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国防大学、中央党校深造。1993年晋升少将军衔。1998年任辽宁省军区政治委员,2001年3月离任。为中共辽宁省委常务委员。自幼即喜诗歌,从军40余年中,业余坚持创作不辍,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书法作品。1999年6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慎思集》。收录作者多年散佚的旧作及近两年内新创作品,共95首(有些曾入编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将帅诗词300首》及在《人

  • 标签: 书法家刘 刘慎思 将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