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戏"虽来自现实生活,但似乎更强调与现实的区别。西方戏剧结构不只要求"三一律"来高度浓缩对某一事件的再现,而且这种再现所呈现的事件与人物,无不以矛盾性构成"戏"的意味。中国戏曲不仅靠曲谱、唱腔和程式化动作来完成对事件的叙述,而且"戏"的内涵更突出其与现实真实的假定性。可见,戏范儿都是对现实的情节、结构、语言、行为等的再度创造,而且,越是对现实再现的美妙间离,戏范儿也就越有"腔调"。西方的戏剧结构形成了西洋绘画的"戏剧性"。

  • 标签: 戏曲人物画 水墨画
  • 简介:戏曲是民族审美的综合载体,现代戏是戏曲现代转化的核心环节。在现代戏的创作中,相对于文本、表演、流派等方面的融古通今,在舞台的视觉表现系统上却出现了审美异化,其根源正是割裂了中国“戏同体”的意象审美传统,偏离了中华“写意传神”的艺术创造精神。戏曲现代视觉审美体系的建构要解决意象与具象、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秉承形式本体的实验精神,依托表导演的艺术创造,吸纳视觉艺术的当代成果。

  • 标签: 戏曲 戏墨同体 现代性 意象审美 审美异化 审美体系
  • 简介:笔者在挖掘张彦远笔墨理法科学含量的过程中,发现与其相关并广为传用的"分五色"这一术语存在着严重的弊病。本来张彦远的"运而五色具"已经是中国画笔墨理论的最经典、最科学的规范化术语,而且在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中至今一直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一些学者由于对中国画术语的规范化意义缺乏认识,为了个人撰文写作方便.

  • 标签: 五色 中国画创作 科学含量 笔墨理论 张彦远 术语
  • 简介:大美荷梦,用美丽的画卷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大美荷梦,用世上最动人的诗篇歌颂祖国永恒的春天;大美荷梦,在这初夏,解人心疲,沁人心田。'民之魂,文以化之;国之魂,文以铸之'。书画是中华文化的突出标志,称之为国粹的宝贵遗产。它讲究传统与继承,讲究变化,讲究功底与兼容,讲究美感与视觉震撼,更讲究辩证关系。中国画创作,其核心在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标签: 地理优势
  • 简介:一、随意拈笔——董其昌的书法创作观有明一代,松江华亭书风昌盛,善书重论,书家董其昌为其代表,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涵盖董氏对书法临习、创作方面多种体悟、见解,以其博学精深为后世学书者之引导,影响深远。其创作理念首先体现在技法层面,如结体、章法、运笔等。在《画禅室随笔》中,书家提出: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

  • 标签: 书法创作观 董其昌 创作理念 随笔 书风 临习
  • 简介: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及的25位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就有顾炎武。为了颂扬他为民族、为天下百姓奋斗一生的高尚品质与光辉事迹,昆山昆剧院编演了昆剧《顾炎武》。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担任编剧、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安云武和石小梅艺术指导、知名演员柯军主演,唱腔设计为周雪华,音乐设计是孙健安,打击乐设计是戴培德,舞美设计为史军亮等。该剧为第八届昆剧节的展演剧目,参加昆剧节学术座谈会的专家们在观摩了该剧之后,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为了帮助观众认识此剧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和帮助此剧进一步提高质量,本刊委托张晓芳博士约请复旦大学江巨荣教授、武汉大学邹元江教授、台湾大学林鹤宜教授、成功大学施德玉教授、上海戏剧学院李伟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恒夫教授等人进行评论。

  • 标签: 顾炎武
  • 简介:西狭颂》摩崖位于甘肃成县天井山峡谷中,刊于东汉建宁四年(171)。自北宋以来,欧阳修、曾巩、赵明诚在金石着述中论及,而受世人之瞩目。降及清代,康有为、杨守敬、梁启超更是对《西狭颂》书法褒扬推崇,方整雄伟,疏宕静穆,誉为“汉隶之正则”。本文分着录、主事者李翕、撰书者仇靖以及《五瑞图》“四题”,以对《西狭颂》作一相应的考证与研究。

  • 标签: 《西狭颂》 着录 李翕 仇靖《五瑞图》
  • 简介:关于中国画传统语境下,以笔墨为之的意象造型,诸多文章都有谈及。若从“体—相—用”的角度加以阐释,则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为“体”,意象造型为“相”,而笔墨为“用”,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或缺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可能单一地来探讨笔墨的问题。

  • 标签: 中国传统 中国画 笔墨 语境 概念 意象造型
  • 简介:除了熟稔僵尸片的电影发烧友,对于当下的主流观影人群,陈友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足够了解的话会知道,他是堪称“男团鼻祖”、当年红遍东南亚的“温乐队”的成员,也是第一个把张曼玉捧上影后宝座的导演。

  • 标签: 电影 发烧友 东南亚 张曼玉 乐队 导演
  • 简介:8月15日,由浙江画院、义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义乌市文化馆、七美术馆承办的"浙江画院研究员、学员作品推荐展"在义乌七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浙江画院40余位研究员、学员的中国画作品50余件,内容涵盖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别。

  • 标签: 国画作品 义乌市 美术馆 研究员 画院 浙江
  • 简介:这应该是文牧野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每天多场观影活动要跑,每天接受各类媒体专访,早已过了晚饭时间,他终于回到工作室吃着今天的第一顿饭,看见我还在等待,他随意扒拉了两口就走了过来。在我之后还有媒体们排着队。

  • 标签: 牧野 艺术家 导演 个人 工作室 时间
  • 简介:舞蹈与绘画的紧密关系,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彩陶纹盆》。秦汉至宋辽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中也有大量的舞蹈人物,这些视觉图像形象地记录了当时舞蹈的基本情况。但舞蹈却终究没有在中国画的题材中占据一席之地,较早的有迹可循的是五代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此图中有舞蹈的情节,但也是作为配景出现的,舞蹈并不是画面的中心与主题。舞蹈题材的中国画之所以少见,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卷轴绘画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可能是人物画兴盛、繁荣的时间太短。因此,在宋以后的中国画中很难找到舞蹈题材的作品。直至近现代,才有了叶浅予、黄胄、杨之光等著名画家创作了很多舞蹈人物画,他们的作品各具特点,风格鲜明。叶浅予笔下的舞蹈、戏剧人物有着浓浓的漫画、生活速写的特点,画面一般以独舞为主,先勾勒然后平涂填色,用线严谨准确,整体上呈现出清新淡雅、生活性很强的艺术特色。黄胄的画更多的是新疆舞蹈人物与场景,技法多以速写加彩为主,重复性的速写线条造型撑起了整个画面,画面给人潇洒奔放、场面宏大、笔墨飞扬的视觉感受。杨之光的舞蹈人物以“没骨画法”为之,造型严谨,人物的“没骨画法”与表现服饰的有力线条形成了恰到好处的互补,别有一番韵致。

  • 标签: 舞蹈题材 人物画 笔墨 郑军里 《韩熙载夜宴图》 小品
  • 简介:"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当舞台上一个执杖踽行的白发皤翁念到这两句振聋发聩、彻人心魄的台词时,台下观众一片寂然,陷入深深的思索中。这是由江西省话剧团投排、有著名导演李伯男等国内顶尖艺术家加盟的大型话剧《哭之笑之》中最动人的一幕,而这位在台上悲愤陈词的老人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八大山人。

  • 标签: 话剧团 心史 八大山人 花鸟画家 江西省
  • 简介:熊佛西在抗战时期的戏剧理论与创作,集中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本文以熊佛西剧作《赛金花》禁演佚文为研究对象,考证该剧的被禁演史。笔者认为,《〈赛金花〉被禁周年感言》对于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走向、戏剧演出,具有重要的戏剧史料价值,并可从中窥见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的戏剧文化生态,对于民国时期的戏剧禁演研究具有独特价值。

  • 标签: 抗战戏剧 《赛金花》 熊佛西 禁演佚文
  • 简介:今年5月21日至29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峡两岸音乐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福建省曲艺家协会、财团法人台北艺术家文教推广基金会联合承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台湾成功举办。至此“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品牌已走过八年风华岁月。

  • 标签: 海峡两岸 曲艺家 欢乐 展望 音乐交流 财团法人
  • 简介:郎世宁为西方传教士最早在中国宫廷供职的画家,其艺术经历与宗教活动是构成'清三代'宫廷艺术的重要风貌,因而,对郎世宁生平的考察、对其主要作品与政治关系的梳理,均反映了17至18世纪中国绘画史的转向。本文通过对郎世宁传记、作品的阐释,分析其作为传教士'和画家双重身份背后的真实人格。

  • 标签: 郎世宁 清三代 视学 平定回疆图
  • 简介:西省藝術研究院藏有秦腔劇本3000多册,爲20世紀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由陝西省劇目工作室等機構搜集、整理所得,有木刻本、石印本、鉛印本、手抄本多種形態,彙集了清末民國陝西地區流行的大部分秦腔劇目。本文對其中110種刻印劇本,按木刻、石印、鉛印三類加以詳述,介紹版本信息,羅列正文首尾二行文字,並擇其要者附以書影,以供參閲。

  • 标签: 陝西省藝術研究院 清末民國 秦腔 刻印劇本
  • 简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游图册》最后一开上的《西兴暮雪》,是董其昌现存有纪年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也是其唯一带有自然主义风格的雪景山水。画作上寥寥数语的跋文隐藏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荒寒的雪景意象亦带有很强的政治隐喻性。

  • 标签: 董其昌 《西兴暮雪》 许国 “争国本”
  • 简介: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有一批受著名画家绘画作品启发写成的诗。本文选取其中以希腊裔意大利画家乔治·德·基里科的作品为灵感来源的三首诗《废墟间的对话》、《神谕的衰落》和《烦人的缪斯》,通过对具体文本的细读,探讨诗作对绘画的几种演绎方式:情感潜入、记忆编织、借题发挥。围绕绘画原作的演绎,涉及情节、情感、主题等多方面,但都服从于创作者的主观需要。基里科对普拉斯的影响,还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重塑了诗人观察世界的方式。

  • 标签: 西尔维亚·普拉斯 诗歌 乔治·德·基里科 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