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小朋友们,大家好!这一节,我给大家讲汉隶。“汉隶”又称“八分”,是从汉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书体。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秦皇帝为了统一

  • 标签:
  • 简介:1.古隶的末笔向下、向左下、向右下加长、加重,是隶字波磔的滥觞。古隶具有波磔滥觞的字,仅局限于十余个字,另有与这十余个字有共同或相类的部分或笔画的为数极少的字中。从秦代起,文字隶变,一直到汉武帝时大致如此,并不断发展。2.波磔滥觞,是由文字本身的笔画位置和人的生理本能和书写笔势所决定。3.“准波磔”的变化具有“运动势”的美感,引导书写者有意识地追求,并通过约定俗成而世代相传。4.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美的、作为主体笔画的“长横”,是汉隶成熟形态的主要标志。文字书写的美饰,是汉隶成熟的主要动因。

  • 标签: 汉代 隶书 成熟形态 笔画位置 书写笔势 书法
  • 简介:《礼器碑》原是为记述鲁相韩敕于永寿二年(公元156)修饰孔庙、制造礼器而立的。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东汉永寿二年霜月立。此碑字完整,是研究汉隶艺术的绝好资料,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首见记载,宋代至今著录最多。《礼器碑》最早拓本,碑文内第十行“绝思”二字间,石泐痕未连及字画,早年仅见三本,一为罗振玉旧藏,一为沈仲复鲽砚庐藏本,一为赵之谦跋本。一九八七年又于上海古籍书店发现一本,为张静江家旧藏。四本中以沈仲复藏本最精最早,该本“绝思”二字间石泐痕仅如指尖大小。其余各本拓时稍晚。

  • 标签: 礼器 汉隶 极品 《水经注》 张静江 赵之谦
  • 简介: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一种抒情寓意的艺术。纵观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书法艺术不断传承、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历史。今天我们在书法创作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我们前人也曾经遇到,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度过难关的途径和方法,他们成功了,他们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标签: 书法创新 中国书法史 汉隶 传统艺术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 简介:自隶书的出现起,书法正式告别了古文字时代,开启了今文字的发展历程。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云:"吾谓书莫盛于汉,非独其气体之高,亦其变制最多,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飞白,刘德升作行书,皆汉人也。晚季变真楷,后世莫能外,盖体制至汉,变已极矣。"可谓识见卓远,一语中的。汉隶上通三代,同启草、行,萌衍楷式。

  • 标签: 汉隶 《广艺舟双楫》 人体 古文字 今文字 康有为
  • 简介:春秋战国及至秦汉两朝,是我国文字史、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期。我国文字完成了由形象向抽象的转变,进入了今文字时代;书法也开始自觉,一个最令人瞩目的现象就是隶书最终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字体,取代了篆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对于汉隶的源和流、亦即“隶变”和汉隶流变问题,却存在着一些狭隘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书坛上的一件撼事,也使

  • 标签: 隶变 隶书 汉隶 流变 春秋战国 探略
  • 简介:  编者按:  在中国悠久的汉字艺术学习过程中,等等无疑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本刊新设此栏,旨在给学习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有法可取的平台.……

  • 标签: 增广汉 广汉隶 异歌新
  • 简介:本文以近些年新出土的西汉前中期简牍、东汉中后期简牍为主要考察对象,一是简要分析它们的概况及墨书特征;二是以这些新出土简书为中心,讨论西汉前、中叶隶变的主要特征及同期书体发展;三是讨论东汉中叶隶书流变、特别是当时居书写主流的新隶体、俗笔隶书等写法;四是考察东汉末新体(楷、行、今草)发展情形。

  • 标签: 新出土 简牍 两汉 隶书 隶变 新体
  • 简介:在书法发展史中,自秦末至东汉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篆书因其复杂化和象形化等诸多原因渐渐让位于书写更为便捷美观的隶书,而在隶书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又悄然包孕出草书、行书和楷书,同时,"正体"与"俗体","铭刻"与"墨迹",

  • 标签: 影响因素 何论 文化中心 曹全碑 开通褒斜道刻石 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