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来不该上山下乡的我为什么又下乡当了农民,做了村官?我不是领导动员下乡的,更不是因为犯错误被贬下乡的。说出来今天的读者可能不相信,我是在当时的形势影响下主动要求下乡的。

  • 标签: 《我的农民生活》 当代作品 文学 张祖涛
  • 简介:永佃权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刑科题本中有关永佃权的案例以及契约文书和方志的记载,再现出了清代农民生的状况.

  • 标签: 永佃权 清代 农民生活
  • 简介:清宣宗道光皇帝的曾孙、著名山水画家溥心畲,名儒,号西山逸士,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画风独特的大家,人们曾将他与张大千并列,号称"南张北溥"。1946年1月,《良友画报》摄影记者康正平赴北平采访军调部之隙,很想采访些皇城名流。

  • 标签: 平民 宁静 生活状况 浮心 游心 采访
  • 简介:阮啸仙小档案阮啸仙是与彭湃齐名的中共早期的农民运动领导人,中共最早一批党员之一,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1926年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大革命失败后,

  • 标签: 父亲 审计制度 中国共产党 农民运动 广州市 平民
  • 简介:“七·七”事变至广州沦陷前(1937年7月-1938年10月),广东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工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物价较平,总的来说,人民生活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是国民党在广东统治时期的黄金时代。1937年各县早造丰收,为20余年仅见,收成比平时年约增加6成,由于粮食丰收,广州谷米市价继续跌,花纱畅销继续高涨。1938年早造丰收,米价低跌。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广东 中国 生活状况 经济发展 物价上涨
  • 简介:变迁中的西藏乡村──堆龙德庆县农民生调查伊卓,李涛堆龙德庆,位于拉萨西郊,(下辖邱桑、德庆、朗巴、马乡、那嘎、古莱、羊达、东嘎、贾热、乃琼、桑达、柳梧12个乡、镇.90个7J’政村。)全县农业人口共6128户、3ifs]人。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乡...

  • 标签: 德庆县 农民生活 农民家庭 农村经济 西藏 乡村
  • 简介:收入和支出水平的高低,决定生活水平的高低。改革开放前,广州市农村生产力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支出增长较微,农民生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改革开放后,广州市农民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改革了农村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收入和支出迅速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1978—2000年的22年中,广州市农民生从贫困状态,依次跨上了维持生活、“小康”和富裕三个台阶。

  • 标签: 广州市 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责任制 小康社会
  • 简介:1.IntroductionTibetanPlateauisregardedasaweathervaneorstartupofglobalclimatechange(CC)which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scientificcommunity.Climatechangeimpactsarebecomingincreasinglyevidentwithinthishighlyvulnerableandfragileregion.1Temperaturesarerisingatratessubstantiallyhigherthantheglobalaverage,

  • 标签: 下游人民 人民生计 影响评估
  • 简介:王亚志、汪春耀上世纪60年代曾朝夕相处共事过一段时间,相知相交40余年。2018年是彭德怀诞生120周年,两人相聚时聊起彭德怀的往事。王亚志曾在彭德怀身边工作多年,离休后又参加彭德怀传记组。他认为,战功和品德只是真实彭总的面貌的一半,在经济领域的贡献或者说是功绩,还有彭的文采,这两项构成彭总真实面貌的另一半。本文即根据汪春耀访谈王亚志记录整理而成。

  • 标签: 彭德怀 石油公司 《小二黑结婚》
  • 简介:本文基于550份调查问卷和第一手的访谈资料,以北京著名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包括居住空间、工作空间、购物空间和游憩空间在内的郊区大型居住区生活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机制,分析了居民生空间重构与郊区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0年来,居民对远距离居住—工作空间错位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以回龙观为代表的郊区大型居住区在形成居住空间郊区化、商业和休闲空间的分散化和多中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验证了过去10年中北京郊区化发展的高强力度。回龙观社区职能由单纯卧城向综合型社区的演变成为居民多种生活空间重构的背景,另外,不同类型的生活空间之间相互联系,某种生活空间变化往往导致另一种或几种生活空间跟随发生变化。回龙观的案例给郊区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启示。

  • 标签: 大型居住区 生活空间 活动类型 郊区化 回龙观
  • 简介:现代意义上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在年鉴中增加民生资料,需要更新观念,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以新的视野捕捉、搜集资料,去记载普通民众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需求等。一、年鉴民生资料构成1.物质生活。衣食住行是群众最基础的生活,这些更能直观地反映民生变化。

  • 标签: 民情民意 外来务工人员 社会内涵 视听材料 民间说唱艺术 教育医疗
  • 简介:<正>伴随着60年辉煌历程,互助水利建设也在60年的光辉岁月中不断得到提升。60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以打造民生水利、构建和谐水利、促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目标,求实效、抓落实、夯基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实施了一批水利民生项目,有了水的滋润,土乡变得格外美丽。心系群众,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互助县大部分地区为山区,缺水面积大,浅脑山地区人畜共用含碱较大泉水、池坝窑水的问题,山区农村总体呈现出无水吃、有水不能吃、吃水较远三种情况,而这一直困

  • 标签: 水利改革 农村总体 脑山地区 互助土族自治县 灌区效益 农民用水户协会
  • 简介:民国年间著名实业家卢作罕,出身贫寒,却白手起家,创办了旧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实业股份公司;并在内有军阀割据、外临外国轮船公司强力竞争的艰难条件下,十年统一了川江航运,创造了当时长江航运上的三大奇迹……另外,卢作孚的一生做过教师,当过记者、编辑,后来更成为政府高官、大资本家,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坎坷的成长之路卢作孚,字魁先,1893年4月14日(清光绪十九年二月甘八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一个小商贩家庭。卢作罕7岁进私塾,他勤奋好学,不到一年就学完了全部课程,父亲卢茂林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尽管家境贫寒,仍把他送到有名的瑞山书院读小学。父亲和哥哥都在外面赚钱养家糊口,年幼的卢作孚一边帮

  • 标签: 民生公司 卢作孚 抗战前 轮船公司 通俗教育馆 嘉陵江
  • 简介:我认为公民教育不仅是个理念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这方面,雅典的城邦制度堪称模范。当时社会上出现两极分化,有创意的政治家梭伦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经过克里斯梯尼和伯里克里的努力,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雅典建立了以直接民主为特色的政治体制,从而进入了公民社会。因为理性有趋向真理的本能,所以公民社会相信公民的理性。

  • 标签: 公民教育 教育需要 实践 政治体制改革 公民社会 城邦制度
  • 简介:农家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既能看到农民的生活程度,又能够折射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20世纪30-40年代,青海农村经济凋零,农家经济极为贫困,这与当时全国其他省份情况基本相同,但是青海自古就是中原地区与青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通道,无论是地理空间还是经济文化都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畜牧业始终伴随着农业相始终,农牧并重是其农业经济的显著特点,因此,农家经济与农民生也呈现出其独特性和复杂性,与学术界流行的'近代广大农民为了弥补农业收入的不足,勉强维持生计,不得不利用一切空隙兼而从事一些纺织、采撷、编织等小手工业,从而形成个体农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生产方式'这一观点并不相一致。农牧结合的经营方式,使得畜产副业成为农家收入的第二大来源,极大地补助了农民生及农家收入,体现出典型的农牧互补效应。

  • 标签: 民国时期20世纪30~40年代 青海 农民生活 农家收支 农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