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在云南石寨山型铜鼓上,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人物斜事画(即以人物为中心的写实性的斜事图案)纹样,其内容有乐舞图、剽牛图和各种船纹图等.这些图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头戴羽、冠、身披羽饰,可把他们统称为"羽".

  • 标签: “羽人” 云南 羽人舞 石寨山型铜鼓 古代 青铜器
  • 简介:<正>东干苏联穆斯林民族之一.自称回族、中原人或老回回.系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与当地穆斯林民族通婚繁衍的后裔.其迁居过程主要有两次,一次是18世纪末,清朝乾隆皇帝将居于伊犁河谷的回民安置去的.一次是1877~1878年陕甘回民大起义失败后,由起义领袖白彦虎率领余部迁居而去.人数约五千.最初住在七河地区(谢米列契耶),其后十年间又有一些甘肃籍回民,因逃避清廷迫害而陆续迁往,现有人数约51694(79年),一说约8万余人(90年).分为两支,一支为陕籍东干,住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江布尔镇的马山青镇、朔尔—提别镇与奥克提亚勃尔集体农庄.约2万多人.一支为甘肃籍东干,住在

  • 标签: 东干人 回民 七河地区 东干语 穆斯林民族 起义
  • 简介:[译文]楚地有个人怕鬼,每当听到枯叶落下和蛇鼠爬行的声音,都以为是在闹鬼。这事被一个小偷知道了。于是,小偷在深夜偷偷地爬上墙头,装作鬼叫。把那个楚人吓得都不敢斜看一眼。小偷这样做了四五次,然后就溜进楚人的屋里,把他屋里的财产洗劫一空。[小议]鬼是没有的,怕鬼不过是庸人自扰。但是,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还不少。他们疑神疑鬼,胆小如鼠,关键时刻,连捍卫自己权益的勇气都没有,尽管如此,他们最终还是要倒霉在'真鬼'手里。

  • 标签: 楚人 郁离
  • 简介:时值降冬,寒气袭人,但那神奇的苍茫大地依然如往日一般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引领着我们奔向它的怀抱。来坐着装备精良的越野车从拉萨出发,汽车飞快地奔驰,一路颠簸

  • 标签: 达玛人 西藏 风俗习惯 藏族文化 生活方式
  • 简介:广西发现最早的人类是“柳江”。柳江是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的一个石灰岩洞穴内发现的,是生活在地质年代更新世晚期,也就是距今约四万年前的人。柳江的骨骼已成了化石,保存有一个完整的头骨和部分躯干骨。经过古人类学家研究,确认柳江人化石属一个年纪约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但有两段股骨化石的颜色同其他骨骼化石的颜色不同,也可能属另外一个,是一个女

  • 标签: 柳江人 股骨长度 骨骼化石 中年男子 现代壮族 石灰岩洞穴
  • 简介:中亚东干[吉尔吉斯]拉希德·优素波夫(东干)著丁宏译一、历史概述如今生活在中亚的东干,其先民多是100多年前,由中国迁往俄罗斯的。其中的主要部分,是清代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逃往俄罗斯的陕甘回民起义军。这部分回民起义军是分三拨从新疆进入俄国的。最先到...

  • 标签: 东干人 吉尔吉斯斯坦 比什凯克 托克马克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萨克斯坦
  • 简介:1978年至1979年,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江西省东北部的贵溪县西南鱼塘乡仙岩一带清理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经考证,确定其族属为古越族,其考证论点基本依据有四:第一,断发纹身。因为在发掘的14座墓葬中,79M2第四号棺内一男性死者头骨右侧放置有一束长约5厘米的头发;第二,干栏式建筑。清理的37副棺木中有两副屋脊形棺木;第三,信奉蛇图腾。出土的数十件陶器中有一二件陶坛肩部装饰为一扁曲形状的贴耳,另有米筛纹陶瓷装饰(谓蛇皮花纹),故此推测系古越族蛇图腾象征;第四,当时江西境内主要生活着古越族的一支——“干越”。多年来,我对这批崖墓的墓主族属存有几点疑窦:第一,崖墓出土文物自成系统,有

  • 标签: 墓主 族属 江西省东北部 考古工作者 越族 春秋战国时期
  • 简介:鲜虞来自何方李玉瑞先秦春秋时期,冀中西部石家庄、正定、行唐、唐县一带的鲜虞国由于史籍缺载至今模糊不清,有些岐见尚未取得共识。所幸近几十年考古事业大发展,取得丰富成果,众多考古材料可供探索。本文拟就此表述几点浅见,敬请学界给以指点。一鲜虞自最早出现...

  • 标签: 鲜虞 考古材料 春秋时期 白狄 积炭墓 夏家店上层文化
  • 简介:峨眉天下秀,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伏虎寺、报国寺等著名景点自然是"不厌千回读"的,况且,暑夏来"读",又是一番新感受。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清音阁、洪椿坪、九老洞、洗象池一线的清凉幽静和神奇。我们乘兴沿着这条当年联合国专家考察验收峨眉山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线路入山探幽。经凉风岗,直奔"峨眉山第一景"的清音阁,绿色覆盖着这里的亭阁、古刹、山峦。分跨黑白二水之上的双飞桥,形如双翼。牛心亭下,碧潭中黝黑光亮状如牛心的巨石,凝聚着两亿多年的历史和生命,任

  • 标签: 湿衣 空翠 翠湿
  • 简介:庙塘镇木耳乡的掏蕨坝,自清咸丰至民国末年,胡先科三代世居于此。其势力豪霸一方,前后长达百年。在这高原上,东西北三面悬崖绝壁,唯南面有一路通行。在密林遮掩下有一深不测底的崖洞硝坑,人称胡氏蚱坑。

  • 标签: 鲊人坑 中国 贵州 历史事件
  • 简介:“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幼婴自娘胎呱呱堕地,作为父母及其长辈,都希望新生儿健壮成长,并希望长大有所作为。遂渐渐形成幼婴成长期间诸多的育婴习俗。

  • 标签: 浙江 风俗习惯 中国 育婴习俗
  • 简介:大大小小参加过无数婚礼,也了解过不少少数民族的婚礼,但是最令我感到动心的只有阿细的婚礼。

  • 标签: 阿细人 婚姻习俗 民俗文化 云南
  • 简介: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明张岱《陶庵梦忆》癖:积久成习的嗜好,这里指对某种事物执着的爱好。疵:毛病。[小议]'孰能元过?'此话古已有之。世间之'无癖'、'无疵'者,并非'无

  • 标签: 陶庵梦忆 随人俯仰
  • 简介:范式同志1909年出生于福建省寿宁县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0年参加革命。是闽东工农红军、闽东苏维埃政权和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之一。1939年9月。他率福建代表团北上延安出席党的“七大”。之后,转战南北。在他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61年。三年暂时困难时期,他受命回福建担任省委第二书记,负责省委的日常工作和全省的经济工作,与家乡人民心心相连,休戚与共。本刊特选载《范式传》的有关章节。以缅怀这位福建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 标签: 范式人 生平 福建 中国共产党 七千人大会
  • 简介:历代封建统治者将南方水上居民称为“dan”或作“蛋”、“疍”,与之有关者,均以“dan”名之。如“dan户”、“dan丁”、“dan家”、“dan船”等等。封建时代.“疍”被视为“贱民”,属下九流之一:一优(演戏者),二娼(经营卖淫行业者),三皂(差役),四卒,五批(修脚甲者),六捶(骨),七奴(含门房),八蛋(艇户),九剃(理发者),可见“疍”之卑贱。

  • 标签: 广州地区 封建统治者 封建时代
  • 简介:四川省宜宾地区之珙县一带,山明水秀峭壁如屏,“悬棺”遗迹颇多.其中,珙县洛表之麻糖坝,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即以其“悬棺”之密集,置棺之高险,葬所法式之繁多而蜚声中外了.据《珙县志》(乾隆版)载:“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又载:“今珙邑僰类已尽,而县石岩犹多僰棺.盖其俗,亲死不葬,悬棺高岩,累累峭壁间”因此,珙县之“悬棺”被命名为“僰悬棺”,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 标签: “僰人” “悬棺葬” 《陈氏族谱》 焚人 “何” 麻糖
  • 简介:山西是一个文物大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众多。经过近几年的精心开发,不断整修文物古迹,完善交通设施,加强接待能力和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世人所瞩目的旅游大省,随之而来的入晋游览人数也日益增多。

  • 标签: 山西 外地人 旅游资源 文物古迹 自然风光 交通设施
  • 简介:清朝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张骏(1846—1927)的家书日记,八十年代发现于北京其后裔旧宅。家书计91件,起于光绪庚子(1900),止于宣统辛亥(1911)。按年排定,订为四册,计六万字。日记一册,记于光绪癸卯(1903),约两万字。近年,笔者有机会整理了这批遗墨,已将草书原件通释标点。对相关材料也作了一定的调查。家书日记的写作年代,为清王朝统治的最后十二年,正值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在此期间,张骏一直任疆吏,其子允言、允方任京官,故家书日记中多涉及国事,其中反映出对时局的评论,对重大事件处理经过的陈述,均颇具史料价值。不单对研究张骏其人大为有用,而且对研究清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都是很可贵的材料。

  • 标签: 文化教育 日记 清王朝 岑春煊 总督 军机大臣
  • 简介:<正>《论语八佾》篇居多为有关礼乐的语录.其第三章云,“子曰:而不仁,如礼何?而不仁,如乐何?”把礼乐同不仁之人联系起来,如包咸(公元前6——公元65)所说,认为不仁之人不能行礼乐.《论语》这一章所说的不仁之人是泛指一般的人呢,还是具体地确有所指,专指某一个或某一些?

  • 标签: 季氏 礼乐 《论语》 仁者 管仲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