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古代麻江型铜鼓的成分、工艺和矿料来源及麻江型铜鼓与遵义型铜鼓的发展源流关系,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等方法,对所取4面砷麻江型铜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为Cu-Sn-As-Pb四元合金。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可知,古代麻江型铜鼓中砷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含量较高。将该4面麻江型铜鼓与砷遵义型铜鼓进行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对比及地缘、矿产进行相关研究可知,砷的两种类型铜鼓存在着一定的源流关系,并且砷的两种类型铜鼓的矿料可能来源于云南文山地区与广西百色地区一带。

  • 标签: 冶金史 麻江型铜鼓 遵义型铜鼓 Cu-Sn-As-Pb四元合金
  • 简介:章先生是研究中国传统民歌花儿的先驱,是临夏籍知识分子中研究花儿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中最早研究花儿的人。牙章先生对花儿的研究著述是上世纪30年代初完成的。其中包括1篇花儿理论研究文章《花儿再序》,100多首搜集整理的花儿唱词,及1封《关于花儿地名注释的信》。其中《花儿再序》文章及100多首花儿唱词是他在民国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即1932年到1933年写成的,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寄给当时编辑《甘肃民国日报》副刊的张亚雄先生。《花儿集》一文连载于当年十一月《甘肃民国日报》副刊,署名冀达斋主。《关于花儿地名注释的信》是他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看到当年九月十八日《甘肃民国日报》登载的一首花儿的注释错误后写给张亚雄先生的,随后由张亚雄先生刊登在当年十一月七日的《甘肃民国日报》上。牙章先生以上著述后经张亚雄先生修改,收入其编著的《花儿集》中,这本书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一月由重庆青年书店出版。《花儿集》的出版,使牙章先生的花儿著述得以保存下来;同时也由于牙章先生的花儿著述散漫于这本书中,使人难以了解其原貌。牙章先生是一个终身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忠实的共产党员。他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家,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家,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问题理论家、宗教学家和藏学家。花儿研究则是他早期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展现和了解牙章先生的花儿著述,不仅对研究他的人生轨迹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大有裨益于人们了解花儿整理研究工作的早期历史。这是编校者竭力复原牙章先生花儿著述的根本动机。编校者在翻阅相关资料、调查相关人士的基础上,根据张亚雄先生在初版《花儿集》89—90页、148页、150页、1

  • 标签: 花儿 著述 2004年第4期 无产阶级革命 注释错误
  • 简介:为探讨用氟聚合物FEVE和HDI三聚体对纸质文物进行加固保护的有效性,用FEVE树脂溶液和HDI三聚体对纸质文物加固保护后,分别进行了拉伸强度、光泽度、耐酸水解性及抗干热老化性等一系列试验,并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FEVE(浓度5%)和HDI三聚体(浓度20%)对纸质文物的加固保护后,提高了纸张的机械强度,缓解、抑制了酸和热对纸质文物的侵蚀,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含氟聚合物 加固 保护 纸质文物
  • 简介:9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共同保护大明宫元殿遗址工程竣工仪式在西安元殿遗址广场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文物保护司司长顾玉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井出敬二公使、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木村信雄所长及西安市政府、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相关领导出席竣工仪式。

  • 标签: 工程竣工 保护工程 大明宫 遗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家文物局
  • 简介:本文对康熙中期刊刻的笔记小说集《三冈识略》的成书背景进行考察,并对此书后来所经历的周折做了详细介绍。《三冈识略》的作者董是晚明高官董羽宸的长孙,他于1678年为《三冈识略》撰写序文,经过多年的扩大补充后,此书于1697年终于写完。《三冈识略》的第一次刻本之所以流传不广,是因为它的一位读者(很可能是松江举人金维宁)给《三冈识略》扣上了“谤讪朝廷”的罪名。这位读者的举报信声称,书内记录年代时仅写甲子而无顺治、康熙年号,是不正统的,同时指责董对清政权有抵触情绪。本文对《三冈识略》与《莼乡赘笔》的关系也进行探讨,认为《莼乡赘笔》是清代后期的一名编辑或书商在《三冈识略》的基础上擅自编出来的。

  • 标签: 董含 《三冈识略》 《莼乡赘笔 金维宁 文字狱
  • 简介:本文叙述了我国西北地区探测发现的铅白(类)、角铅矿、碱式硫碳酸铅、硫酸铅、氯化铅、羟基氯化铅、氯铅矿-砷铅矿(类)等九种铅白色颜料。它们在我国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它们可能来源自矿物,也有可能是人造的。天梯山石窟有丰富的铅颜料品种;麦积山石窟大量使用氯铅矿-砷铅矿类颜料,是上述石窟使用颜料特征之一。

  • 标签: 石窟 壁画 彩塑 颜料 铅白 硫酸铅
  • 简介:为对陕西户县大王镇庙底沟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进行保护,在用X射线衍射测得表面风化物的成分及对彩陶湿量测定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30%、20%、10%、5%)四元氟共聚物(F4-SS)溶液进行加固防护处理,观察加固后彩陶的外观颜色,机械强度、吸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F4-SS溶液加固处理后,彩陶的机械强度显著提高,外观颜色没变化,孔隙水蒸气通道无影响;5%-25%F4-SS用于酥松彩陶加固保护、5%-10%F4-SS用于硬质彩陶的表面防护处理,效果显著.说明F4-SS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彩陶的保护.

  • 标签: 含氟聚合物 新石器彩陶 颜色 强度
  • 简介:李清照是蜚声神州的宋代词家,其在骚坛的地位,女界中罕有其匹。李章是清代中叶云南晋宁(今属昆明)才女,边陲出生的闺秀,知其名的学者不多,是否堪与李清照相提并论?这是本文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袁嘉谷《卧雪堂诗话》云:“滇中女诗人

  • 标签: 李清照 李含章 诗词理论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风格
  • 简介:本文首次刊布敦煌莫高窟北区B125窟出土的一件回鹘文残卷,对回鹘文原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并对残卷的翻译年代、版本和翻译方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莫高窟北区 回鹘文《增壹阿含经》
  • 简介:据1929年《天水县志》及现存《阎氏历史家谱系》记载.吴鳞在守卫秦陇时为抗击金兵曾修筑了城寨。笔者通过考证后认为,吴砦城应为吴在绍兴十一年收复秦陇之后扩筑,而非始筑。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当与南宋时期的战争形式与天水的历史环境有关。

  • 标签: 吴磷 吴砦 城寨修筑
  • 简介:在钢铁制品中的化合形式复杂多样,贯穿整个钢铁冶炼流程,影响钢铁制品的使用性能。目前其在钢铁制品中的化合物的形成机理研究尚显薄弱,且存在较多疑问,如在冶炼过程中的转移与变形尚不明确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山东章丘东平陵、河南鲁山望城岗和黄楝树三处冶铁遗址的炉渣和积铁样品,探讨各遗址存在的冶炼技术,并对古代生铁、块炼铁、炒钢冶炼过程与不同遗物中金属铁的浮凸组织、共晶组织的形成机理及的转移过程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该研究深化了在冶炼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并为判断古代冶铁操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冶铁 磷共晶
  • 简介:<正>巴蜀文化是四川地区殷周以来形成的一种地方文化。在巴蜀文化中,地方特色很浓厚的青铜兵器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在形态、纹饰、捆扎技术,使用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原地区同一时代的青铜兵器截然不同。为了研究和探讨巴蜀式青铜兵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我曾对1976年在绵竹县清道乡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巴蜀式青铜剑,进行了合金成分的分析。分析的结果除了具有青铜器应有的主要合金成分——铜、锡、铅外,在微量成分中,还发现了元素。这是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青铜兵器中,尚未见到的合金成

  • 标签: 青铜 兵器 合金成分 巴蜀文化 中原地区 战国晚期
  • 简介:广西洁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一家以生产高科技新能源产品——汽车动力电池的节能环保大型民营企业、公司拥有自己的科研生产基地及强大的技术队伍和科研人员

  • 标签: 高科技产品 动力电池 新能源 氧化 国际 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