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公元2000年11月30日,都江和青城山联手申报第24届《世界遗产名录》成功,成为我国唯一"双遗产"地。消息一发布,使我想起赵朴初先生生前赞颂古的诗话:"是宜与长城,并耀秦皇代。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知都江,万世资灌溉。"一从成都到都江行程大约个把小

  • 标签: 都江堰 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 灌溉 李冰 赵朴初
  • 简介:《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这就是说,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后,在江水中立有三石人。

  • 标签: 都江堰 石人 李冰 文物保护 历史文化
  • 简介:通济在浙江丽水西南五十余里的碧湖平原上,创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迄今已延用了一千四百八十多年。峰峦连绵,由多田少的丽水位于浙南地区境内,其西南西的大溪和西面的松阴溪在境内大港头地合流,于是在这连绵的群山中形成了长三十五里、宽十里的冲积平原——碧湖平原。这片平原,占丽水全县平原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是丽水地区著名粮仓。通济就是这个粮仓的水利命脉。碧湖平原的地势是西南高而东北低。通济依据这个地势,在其西南端横截松阴溪流,人灌平原三万亩农田。整个水利工程由

  • 标签: 通济堰 松阴 浙江丽水 萧梁 石函 天监
  • 简介:丽水市碧湖镇有一座我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通济。她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迄今已将一千五百年,至今仍发挥巨大的水利功能,是碧湖平原农业的命脉。

  • 标签: 丽水市 通济堰 水利工程 中国 浙江 历史发展
  • 简介:避风,畅饮元限量,欢乐无限时,有空来坐坐,是朋友……喝一杯茶,放松一下。

  • 标签: 避风塘茶楼
  • 简介:都江市离堆公园伏龙观第一大殿内,陈列着出土的东汉塑的李冰石像。石像是1974年在鱼嘴出土的,正面是“蜀郡李府君讳冰”字样,右面有“建宁元年”等字样(建宁是东汉灵帝刘宏的年号);左面有“三神石”等字样。由石像可知,一是表达了人们对治水英雄李冰的崇敬,二是表达了人们对李冰的希望,靠他来镇服水患,以保太平。再有,从统治阶级角度看,当时国势不昌,想借用李冰神力来寄托一种希望。

  • 标签: 李冰 出土 功臣 东汉 刘宏 年号
  • 简介:在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放水大典举办前夕,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又迎喜事。2007年4月2日至3日,由四川省历史学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青城山—都江景区管理局、都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都江市社科联承办,都江市文物局、都江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都江渠首石刻与水文化研讨会”在风景优美的都江市月亮湾酒店圆满召开。

  • 标签: 文化研讨会 都江堰市 历史研究 石刻 四川省历史学会 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康熙十五年,在浙江云和县的石隘,清军大败耿精忠的战役,是平定三藩之乱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处州平叛最后决胜一战,受到朝廷的嘉奖。难能可贵的是,战后当地老百姓以各种方式在流传并纪念这次著名战役,反映了人心的向背。

  • 标签: 平定三藩 石塘隘 战役 功德碑
  • 简介:“五月五,龙船鼓”,泮的扒龙舟活动,相传有300多年历史了,今天仍保留着传统的形式和浓郁的乡土味。农历“五月五”之前,村民们就把去年藏在涌边泥土中的龙船挖出,叫“起龙”。起龙时,要在涌边点香火,烧元宝,响炮竹。村里精壮甚至老年人,只要抽得出身的,都前来用泥斗或用手舀泥。

  • 标签: 龙舟 出身 风俗 农历 活动
  • 简介:话源自兴宁龙田苑地区,主要在龙田苑地区的罗姓各房宗族内流传。通过人类学调查,并结合地方志、民族志方面的材料,笔者考察了鸳话的形成、发展历程和性质,及其宗族的一系列变迁。通过对在苑及其附近地区的人对鸳话的看法、认知等方面内容的研究,来分析鸳话对宗族认同所起到的作用;并试图探讨鸳话到底是如何发明和宗族小学对鸳话在宗族内部的普及和对下一代有关鸳话的教育、继承等的作用。

  • 标签: 鸳塘话 宗族 兴衰
  • 简介:2013年7月5日至16日,记者跟随旅游卫视“喜马拉雅腹地”勘线组前往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日喀则地区、定结县陈等地边境沿线采风,收获颇丰。

  • 标签: 勒布 日喀则地区 山南地区 旅游卫视 线组
  • 简介:曾经追随孙中山的一位知名民主革命人士潘超如,又名潘大炭。原藉顺德,民初当过广州市西关多宝区泮警察局长,生有二女一子,长女潘峭风,后来成为著名装饰画家。

  • 标签: 潘峭风 生平 绘画艺术 装饰艺术
  • 简介:参观过都江的人都知道,岷江中心那一道鱼嘴堤,将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引水到成都平原灌溉一个重点;而外江则主要起用水时,外江仍然流走了很上半叶仍延续古代的传统,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完全是开敞着的。东边的百万亩农田,是引水工程的排泄洪水的作用;春耕集中多的水,非常可惜。20世纪用杩槎部分地拦断外江,让水多进些到内江里去。

  • 标签: 都江堰 出土 石像 东汉 引水工程 成都平原
  • 简介:都江是我国先秦时期修建的众多水利工程中,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工程。该水利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及宝瓶口组成。但究竟是谁最先开挖了宝瓶口,是李冰还是鳖灵,在历史上就有不同看法,较普遍的说法是李冰。在上世记八十年代初,由于喻权越先生发表《都江古史新论》等文,文中认为是鳖灵首先开挖了宝瓶口,由此引发一场大争论。

  • 标签: 古史 鳖灵 李冰 年代 都江堰 先秦时期
  • 简介:成都都江市现存的四部旧方志为清乾隆、光绪年问和民国时期编纂。旧方志多由时任地方官吏主持并组织当地文士编纂,有的甚至直接出自于地方官员之手,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和当地的最高学术水准。

  • 标签: 都江堰市 旧方志 地域文化 民国时期 地方官吏 地方官员
  • 简介:汉子的生意经旺堆在那曲草原,在拉萨,在西藏,卓达都是这样一位汉子:他带着一个随时可能要他命的恶魔──“源割大肿瘤”,投身在发展藏北高原牧业经济的宏伟事业中。卓达中等身材,说话稳健持重,黝黑的脸上,一双时时精光四射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个精明人。198...

  • 标签: 网围栏 藏北高原 羌塘 分公司 西藏 牧工商
  • 简介:露天葬石棺座落于南海和顺镇石村象冈岭,土名湴田岭。坐北向南,棺与地平。不入土.平放于墓穴中央。石棺高72厘米、长160厘米、宽70厘米,上有拱形石盖。全棺保存完整。未发现裂纹,亦未见凿损痕迹,外形似一般的木质棺材。用红灰砂岩制成,石厚10厘米。棺前下端嵌有墓碑,嵌深5厘米。碑文因年久风化,已不能辨认。棺前地面有1米见方的石拜桌,两侧东、西墓首尚依稀可辨。拜桌前7米有台阶,下为拜台。棺后有用红坚石砌成的石壁。全墓穴占地约10米见方。未发现墓志铭。

  • 标签: 露天葬石棺 石塘村 周良卿 丧葬礼仪
  • 简介:在龙津西路,荔湾区新建的古玩城内有一座文塔,与闻名全国的园林酒家泮溪斜斜相对,再过一些,是波光粼粼的荔湾湖。

  • 标签: 文塔 文风 荔湾区 中国 广东 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