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是我国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还在该发掘之时,有关部门就组织邀请了部分专家到现场参观指导;该发掘完毕后,《中国文物报》开设了“专家笔谈新干重大考古发现”的专栏,连续刊载了七位专家学者对大洋及其相关问题的看法。这种做法是值得称道和大力推广的。因为它一开始就集思广益,从而推进了新干大研究的顺利进行。也正由于这个缘故,后来刊布的新干大洋的发掘简报,就能够参考各种不同的意见,得出了

  • 标签: 重大考古发现 发掘简报 吴城文化 青铜文化 专家笔谈 中国文物报
  • 简介:新干大洋所出商代斧币考邵鸿80年代末江西新干大洋商代晚期大的重大发现,使人们惊讶地看到:历来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古赣江流域,原来早已存在着发达的青铜文明和国家政权。此所出的大量珍贵文物,不仅表明吴城文化的先民们确已拥有较高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

  • 标签: 大洋洲商墓 《易经》 江西新干大洋洲 城文化 商周时期 郭沫若
  • 简介:新干大洋铜器群的年代问题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其中歧说多集中在青铜容器的年代上。虽然有学者已经指出大洋铜器“既没有商代前期晚段的二里岗上层期的铜器.也没有商代后期殷墟二期以后的铜器”,但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大洋青铜容器的年代属于年代跨度较大的不同时期,其主体年代属于殷墟文化第一期和以妇好为代表的殷墟文化第二期。

  • 标签: 大洋洲 容器 青铜 上限 殷墟文化 年代问题
  • 简介:大洋萧侯庙志》(以下简称《庙志》),初称《太洋萧侯庙志》,是一部有关江西新干大洋萧侯庙的专志。该《庙志》初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由郭子章辑录,后经清代、民国重修、续增印布海内,包括萧侯神像图、图赞、传、神迹、世系,勅谕、祝文、勘合、告文,以及明清以来名士缙绅所撰写的碑记诗文等。是志资料丰富,内容详实,是珍贵的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拟对《庙志》版本作简要分析,对其文献价值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文献价值 郭子章 地方文献 明万历 神迹 祝文
  • 简介:商代青铜货币蠡测──从江西新干大洋青铜手斧谈起彭明瀚殷商时期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人们已认识了铜、锡、铅的金属性能,并用其合金铸造生产工具、武器、车马器及礼器、乐器,视青铜为最主要的财富。那么,当时是否开始铸造青铜货币呢?这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

  • 标签: 江西新干大洋洲 殷墟青铜器 货币 手斧 中原地区 海贝
  • 简介:乍暖还寒的初春。仍挡不住西北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奢望。为促进甘肃与江西两省文化交流.增进甘肃人民对江西地区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加强馆际之间交流与合作,经我馆与江西省博物馆协商。由江西省博物馆提供的《新干大洋商代青铜器精品展》,于2009年3月1日在甘肃省博物馆艺术品展厅隆重举办。此次展览共展出以新干大洋出土青铜器为主的各类文物125件(组),

  • 标签: 江西地区 商代青铜器 大洋洲 精品 甘肃省博物馆 精神文化
  • 简介:6月8日,新干县首期投资1200多万元,工期仅3个月的大洋商代青铜博物馆建成开馆,首次展出了新干发掘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大量珍贵文物仿制品。

  • 标签: 大洋洲 商代 青铜博物馆 江西 新干县 考古
  • 简介:试论新干大洋青铜器群的族属及相关问题徐心希关于江西新干大洋的族属,论者多以为是古扬越人①。笔者以为,商周时期,江南百越种姓虽然繁多,但是并无"扬越"之称。所谓"扬越",实乃百越之统称。大洋青铜器群的确切族属,当系百越之一支──于越。正如有些...

  • 标签: 族属 商周时期 云雷纹 青铜文化 扬越 百越
  • 简介:试论新干的几个问题李昆一、新干与吴城遗址的地理环境及考古发现樟树市(原清江县)位于赣江与袁水会合处,"控荆蛮以引匝越",扬帆长江直指中原,素有四会要冲、八省通衢之称。新干与吴城商代遗址,即位于樟树南郊赣袁两水会流上游的东西两岸。如按明.成...

  • 标签: 新干商墓 吴城遗址 吴城商代遗址 虎方 牛头城遗址 青铜文化
  • 简介:新干为“浮沉”祭场说质疑方酉生1989年秋季,在江西新干大洋发现一座大型,其简报已经在《文物》1991年第10期上发表。由于该的随品十分丰富精彩,引起学术界极大轰动,又因此营建在沙土堆中,更引起学术界的争议,经过一番争鸣,学术界已逐渐...

  • 标签: 江西新干大洋洲 青铜器物 发掘简报 大洋洲商墓 二层台 城文化
  • 简介:1989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距樟树吴城镇20公里的赣江东岸新干县大洋发掘了一座大型商代奴隶主贵族墓葬(下文简称M新),主可能是土著扬越民族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或其家属,其下葬时代为殷墟早、中期。殷墟时期的奴隶主墓葬在中原时有发现,可惜绝大部分已被盗掘一空,至目前为止,只有殷墟妇好(即M5)可以与它相比,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墓葬制度是考古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葬制不同,说明创造该考古学文化的主体不同,即民族文化习俗、社会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这两座墓葬,M5位于文化的政治中心,M新位于数千里之外的赣江中游江西新干县大洋,与吴城遗址隔江相对,我们认为如果把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对正确认识文化的空间分布及吴城文化的属性一定

  • 标签: 殷墟妇好墓 新干商墓 文化性质 吴城遗址 吴城文化 墓主
  • 简介:江西新干县大洋商代大是近年来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中出土各类随葬品千余件,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件玉雕神像和一件青铜神像的有关问题作些讨论。玉神像(标本633),发掘者称为“神人兽面形玉饰”,出土在棺内西端北侧,牙白色,正面雕面目奇异的神人形象,著高羽冠,梭状目,蒜头鼻,方口,内露方齿九颗、獠牙四枚,头侧有翼状饰,耳下坠圆环,长颈,饰一道弦纹。背面上下两端有带状菱形纹、平行线纹,余处光素。通高6.5,宽5.8厘米(图一,1)。据现有材料可知,新干玉神像并非孤立的标本。在考古发掘中,长安沣西西周早期M17出土的玉神像(图二,3)与新干玉神像有诸多相同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前

  • 标签: 新干商墓 西周早期 平行线纹 重大考古发现 弦纹 考古发掘
  • 简介:《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宗教活动,“戎”是军事行动。1989年江西新干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青铜礼器和兵器,正是商代奴隶社会礼制发展和国家机器加强的充分证明。而用于“戎”的兵器中占有主要席位的“钺”,在商周青铜武器中有其独特之处。新干共出土了六件铜钺,有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铜钺二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身略呈斧形,弧形刃,长方形内,平肩,肩部有对称的矩形穿。钺面宽阔,器身近内处饰一

  • 标签: 新干商墓 青铜礼器 青铜武器 商周 云雷纹 器身
  • 简介:1983年发现的广州象岗南越王,是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引起了南越国历史文物研究的热潮,其主问题也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西汉南越王》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之后,学术界基本确认主赵昧为南越国第二代王,即《史记》、

  • 标签: 墓主 南越王墓 越国 田野考古 历史文物 出土
  • 简介:小文《关于南越王主问题》在《羊城今古》2002年4期发表后,吴孝斌先生来电话论及《史记》、《汉书》中的“自赵佗初王后,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焉”中的五世解释问题。又收到曾昭璇先生的大函,内有“近闻友人言及文帝可能为赵佗。未知您有所闻否?”句。我想就这两方面的

  • 标签: 南越王墓 墓主 赵佗 赵胡
  • 简介:将军位于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米仓沟村。该座落在村北约500余米的一条小山岗上。山岗呈东西走向,就葬在岗梁上,是按照高句丽民族的丧葬习俗“骑龙”葬法安葬的。的北部约两米便是近百米深的悬崖,浑江水在崖下奔流不息,

  • 标签: 辽宁 桓仁满族自治县 米仓沟村 将军墓 墓主考证 朱蒙
  • 简介:浙江绍兴印山大以宏伟巨大的规模,独一无二的墓室形制和结构,特殊的埋葬方式等,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多方考证,确定印山大是《越绝书》上明确记载的“木客大冢”,是越国第一代国王允常的安葬之地。

  • 标签: 印山大墓 墓主
  • 简介:<正>一九七四年发掘的平乐县银山岭一百一十座战国,出土了包括铜、铁、陶、玉石等不同质料的文物一千零四十四件,为历年来广西战国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收获。这批墓葬及众多遗物因反映出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多年来一直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瞩目,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这批墓葬的国属,是涉及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目前相当有影响的一种意见认

  • 标签: 战国墓葬 考古学文化 楚墓 山岭 楚国 广西
  • 简介:<正>据说,被称为“北洋三杰”之一的冯国璋对曹操的文治武功推崇备至,并又酷爱曹诗,曾仿效曹操故布疑冢,留下遗嘱要在其故里建造真假两座坟墓,以迷惑世人。所不同的是两千年前的曹操真,至今难以寻觅;而冯国璋的真,仅仅过了几十年,在1966年后的“文革”期间,就被“红卫兵小将”们找到了。冯国璋(1857——1919年),字华符(一作华甫),直隶河间(今河北河间市)人,人称“冯河间”或“冯诗经”。他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曾协助袁世凯

  • 标签: 冯国璋 “红卫兵” 代理 袁世凯 北洋军 徐世昌
  • 简介:帛画、镇兽的魂魄观念郑曙斌楚随葬帛画、镇兽,是楚国特有的葬俗,反映了楚人宗教观念和信巫鬼心理。这些图象、物象奇谲怪诞,今人的释读也难以略同。并非哪一种释读是唯一答案,而各种释读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它们。本文试以周至汉代文献中提到的魂...

  • 标签: 镇墓兽 魂魄观 帛画 楚墓 楚人 《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