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遗址位置及发掘情况杨家湾遗址位于西陵峡之南的宜昌三斗坪公社杨家湾大队第二生产队,东距宜昌市约90华里,西距三斗坪公社约8华里。北临长江、南依黄牛岩山峰(峰下为居民区)。遗址在长江南岸第三台阶上的一个南北向漫坡土岗上,高出地面约1米,周围是小片平原(图一)。遗址东西长86.8米,南北宽77米,共6000多平方米。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曾在此作过试掘。1980年元月,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根据湖北省文化局对长江三峡文物普查提出的要求,配合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高应勤等组成沿江文物普查小组,

  • 标签: 新石器时代遗址 宜昌地区 刻划符号 宜昌县 遗址文化层 红陶
  • 简介:在小峰,一种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那山村雄鸡报晓的引吭高唱,一声又一声此起彼伏,把我从吊脚楼的梦中惊醒,思绪万缕。我想起孩童时代在雄鸡高唱声中背着书包上学去的天真;我回忆青春岁月在雄鸡高唱声中参加秋收的喜悦……

  • 标签: 小峰 宜昌市 中国 湖北 悬棺 文物考古
  • 简介:1911年10月10日,湖北爆发了震动世界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古老的封建帝国终于崩溃了。革命的声势影响到全国各地,各地亦先后宣告光复共和,“而首先响应者,厥唯宜昌”(《辛亥武昌首义史编》1971年台湾出版)。作为武汉上游重镇宜昌,于10月18日正式宣布举义,成立了民军司令部,推行了“共和”民主政治。辛亥革命前的宜昌1877年4月1日,在宜昌正式成立了由外国人任税务司的中国宜昌海关,自此资本主义就在这块封建土地上开始萌芽了。从建关之日起,英国领事京华陀就到宜昌,会同地方官员勘测并商讨建立宜昌英租界事宜,并初步勘定了租界的地址和范围。在以后的几年里,虽然因双方在地租议价上的悬殊差别而未

  • 标签: 宜昌 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 司令部 海关税务司 筑路工人
  • 简介:<正>不久前,广东省志办来函为《广东省志.孙中山》征集文稿——宜昌中山路街名由来,笔者作了撰述;又有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摄制组到宜昌了解中山路及孙中山开发三峡水电的构想,在中山路当街采访笔者,也仅作简介。

  • 标签: 省志办 北军 宜昌地区 靖国军 北洋军阀政府 三峡水
  • 简介:宜昌,古称夷陵,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处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交界点。其春节礼俗融汇了东部和西部的地方气息,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各地商贾云集于此,以致春节习俗内外交流,形成了既与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点的格局。本文所述各节,系宜昌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春节习俗之回忆。其间曾蒙张建详、顾庆仁、王哲强、郑幸哉、项克涛、曾庆华、陈补、张常武等先生提供资料补充,在此一并说明。有滋有味的腊八粥农历十二月即为腊月,腊月初八为腊日。腊日是春节的起点,一般在大寒节气前后。腊月初八日这一天,宜昌城市和乡村家家都要吃“腊八粥”。腊月初八一过,农村各地都要敲响锣鼓,预兆“春到人间”,

  • 标签: 春节习俗 宜昌城 腊八粥 灶王爷 元宵节 走马灯
  • 简介:<正>近年,在宜昌地区境内的长江及其支流清江流域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时,除发现大量的原始文化和楚文化之外,还出土一批令人不可忽视的周代巴蜀青铜器。本文试图就此略陈管见如下。一、本区域巴蜀铜器的特点宜昌地区所出土的巴蜀青铜器按用途可分为:兵器、乐器、容器等。其中铜兵器、乐器出土较多。现简介如下:1.兵器:常见剑、戈、矛、钺、箭镞

  • 标签: 宜昌地区 清江流域 青铜器 兵器 原始文化 考古发掘
  • 简介:望家祠堂座落在长江三峡大坝坝头库首的北岸,即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新镇.濒临库首五级船闸引航道,与江南的重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陵庙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 标签: 祠堂 江南 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长江三峡 宜昌
  • 简介:<正>清末,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创建的以推翻清王朝为己任的中国同盟会,曾多次举行武装起义,虽屡次失败,但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却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当时全国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风起云涌,川汉铁路的保路运动更是如火如荼。在这样高涨的革命形势推动下,湖北新

  • 标签: 保路风潮 民军 武装起义 反帝反封建 湖北军政府 革命先行者
  • 简介:<正>1975年6月,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在宜昌市郊前坪发掘了一批汉墓.其中78号西汉墓中出土一件石鼎,系用一完整的石料雕凿而成.器表打磨光滑,有光泽和透明感.口微敛,下腹内折,圜底,腹部外表一道凸弦纹,足的横断面略呈方形,上端较宽,下端细而外撇,方形耳,盖内沿有子母口,盖正中一园形钮,钮围有四片草叶纹和三道凸弦纹,口外径15.2、腹外径18.4、通高21.5厘米(见

  • 标签: 宜昌地区 文物工作 西汉墓 横断面 内折 湖北宜昌
  • 简介:<正>为配合长江三峡大坝动土工程,做好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我们于1984年六月派员组成考古发掘队,对鄂西峡江北岸的宜昌太平溪区龙潭坪乡覃家沱附近的两处古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宜昌文化局、宜昌黄陵庙文物管理处对这次工作给予了支持,并派员参加发掘,协助工作。发掘工作于六月中旬开始,下旬结束,历时半月,共开探方三个,探沟五条,计发掘面积七十二平方米,获得一批实物资料。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覃家沱遗址覃家沱遗址东距宜昌市三十余公里,与三斗坪镇隔江相对(图一),处于覃家沱大队第三生产队的范围内,在长江北岸的第二

  • 标签: 古文化遗址 图版 考古发掘 宜昌县 文化堆积 文化遗物
  • 简介:万福垴遗址是一处大型周代聚落遗址。遗存可分为三期,年代分别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春秋中期。遗址汇聚了鄂东乃至长江下游和峡江地区及长江上游的多种文化因素,同时与周文化保持了非常亲密的亲缘关系,呈现出多元文化因素融合的特征。但究其主要文化内涵仍属楚文化范畴,又出土有一批青铜重器,在鄂西地区较为少见,对研究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万福垴遗址 分期 楚文化
  • 简介:1929年4月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失败后回踞广西,先一年冬东北的张学良也易帜,加上冯玉祥、阎锡山以及川、滇、黔、粤各方的军阀一时还不敢有所异动,因而蒋介石政权暂时出现了一种表面上统一的假象。蒋介石正在志得意满时,孰料驻湖北宜昌一带的张发奎部第四师突然于是年秋树起反蒋旗帜,孤军南下,直驱广东;虽未得手撤入广西,但与桂系重新合作,拥有相当实力,成为蒋介石政权的西南大患。张发奎发难后,汪精卫迅速由法国回至香港策动各方反蒋,于是先后有冯(玉祥)蒋之战,唐(生

  • 标签: 军阀混战 反蒋 发难反
  • 简介:<正>今年以来,宜昌地区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当阳、枝江,宜都、秭归等进行认真的文物普查和初步试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二十处,从而填补了鄂西地区古文化在这段历史时期的缺环.宜昌地区地处鄂西,前几年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了这里存在着大溪、屈家岭、季家湖等原始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春秋战国及以后的历史文化,而原始社会与春秋战国之间约八百多

  • 标签: 宜昌地区 文化遗存 西周时期 原始社会 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
  • 简介: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日军继续西犯荆沙,北犯襄樊,南攻长沙。我国军队自1937年“八一三”全民抗战以来,军队伤亡甚众,前线部队急需补充兵力。当时实行的是征兵制度。由于湖北省沿长江自沙市以下有30余已沦陷,兵源征集非常困难,而前线又急需补充。当时湖北省政府主席兼省军管区司令陈诚将军,基于兵源短缺,在征求各方意见后,

  • 标签: 抗战时期 服兵役 湖北省政府 宜昌 全民抗战 征兵制度
  • 简介:楚国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暨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八次年会2003年10月27日至31日在湖北宜昌召开。四省楚文化研究会每2年召开一次,由四省轮流举办。

  • 标签: 楚国 历史文化 国际研讨会 湖北 宜昌市
  • 简介:<正>1996年7月8日下午,笔者来到北京,在一条大街旁的高楼里,走进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三建办),按约采访著名水利专家、时任三建办副主任、曾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主任的魏廷琤。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一派资深学者模样的他,没有过多的客套,就三峡工程问题和邓小平视

  • 标签: 水利专家 三峡工程 三建 流域规划 高度近视 副主任
  • 简介:本文在分析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甬钟形制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出土和传世甬钟的资料及研究成果,对万福垴遗址的甬钟铸造年代及铭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万福垴遗址 甬钟 年代 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