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当上水府、采石中府、金山下水府统称为长江府,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方性江神信仰,五代至宋盛极一时。历史上长江府的“府”得名源于道教,五代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促进了这一信仰的形成。宋代长江府神因在战争中屡次显灵获得国家加封赐号,成为保国护境的水上神灵。此后长江府神职范围不断扩大,在庇佑国家社稷与水上交通之外增加了司雨职能。明清以后长江府信仰走向衰落。

  • 标签: 长江三水府 马当 采石 金山
  • 简介:民主义青年团(简称青团)是由蒋介石国民党一手组织起来的御用青年组织,在抗战时期,它与国民党一样具有两面性,既有爱国抗日的一面,也有反共、反人民的一面。抗战初期,为了挽救祖国危亡,全国及广东各地青年爱国抗日救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和发展,至1939年广东省青年组织及各县市分支单位组织共256个。特别是中共领导的在北方有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在广东有青年抗日先锋队等,在全国、在广东省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三青团 国民党 抗战初期 蒋介石 爱国
  • 简介:广东省第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开始到2012年底结束,前后历经五年,现代化、高科技普查方法的投入使本次文物普查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文章通过对广东省第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的梳理,试从多个角度展现本次普查成果。

  • 标签: “三普” 情况 分布 特色区域文化
  • 简介: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角)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质的地区之一。但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传统增长方式为特征的快速城镇化和非农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冲击.也严重制约珠角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通过规划建设珠角绿道网.在珠角率先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一、珠角绿道规划的缘起

  • 标签: 珠三角地区 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 自然生态环境 珠江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30年
  • 简介:广东毗邻香港、澳门,是我国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最多的省份。据1953年初华南分局第一次华侨工作会议的材料显示:全国有华侨约1130万人,其中广东籍华侨约750万人,占65%,广东有侨眷600多万人。广东华侨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曾满腔热情地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为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广东做好侨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广东 归国华侨 安置工作 接待工作 1950-1953年 侨务工作
  • 简介:一、日军在全面进攻广东前对广东的侵扰自“七·七”、“八·一三”事变发生后,日军侵华的战火主要集中于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华南地区暂无战事。但早有大陆政策指导的日本军政当局,对华南地区,特别是地处中国南大门的富饶的广东垂涎已久,只不过由于其自身力量不够,对英国、法国尚有些顾忌,未能马上采取直接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其亡华之心不死,对

  • 标签: 全面进攻 广东当局 广州市 国民革命 1938年 中国空军
  • 简介:济南以泉水众多而闻名中外,到过济南的人都会被“家家泉水”所吸引。俯身泉畔捧一捧泉水品尝,你会感叹她的质清甘美,沁人心脾:仔细观赏每个泉的形状,聆听她美妙的音响,你又会惊喜地发现:既有浮雪堆玉,仙女梳洗之秀,又有金线游移,珍珠翠玉之美;

  • 标签: 济南泉水 阅读 文学 优秀文章
  • 简介: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的清代咸丰年间广东洪兵围攻广州中文传统舆图,是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实录档案,尤其在相关文献记载未能存留或叙述不尽详细的情况下,更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本文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其他文献记载,对编号为F.O.931/1897的平洲舆图及相关文字档案,做了较为具体的考释。

  • 标签: 平洲 广东洪兵 传统舆图 考释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调查、搜索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之民俗”,出版刊物和丛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民俗学的摇篮”。现在,中山大学校友、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先生,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教授亲自率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师生对广东民俗进行考察、对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整理,编写了《广东民俗大血》,并于2005年9月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传统的极好继承,也是奉献给文化大省建设的力作。

  • 标签: 广东 中国 民俗学 中山大学 文化大省建设 出版刊物
  • 简介:“余荫山房”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其特点是:藏而不露,小巧玲珑,园艺精优,突出文化。该园占地面积仅有1598平方米,因其布局巧妙,故显得紧凑而不重叠。园中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造成了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曲径幽深,广阔开扬之绝妙境地。

  • 标签: 余荫山房 中国 广东市 园林景色 “八角亭”
  • 简介: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天旱缺水.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人所皆知;但多造成水灾洪患,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也很大。就近代中国而言。仅是广东这块南国之乡旱灾、水灾就不断发生,给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极大。因此有志之士呼吁治水者不乏其人。

  • 标签: 张之洞 广东 救灾工作 清朝后期 中国
  • 简介:广东地处岭南,濒临南海,自古以来,海上交通发达,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海上门户。自张九龄开凿大庚岭后,广东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日趋重要,现保留的大量珍贵的碑刻就是最好的证明。碑刻是一笔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有着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历史内涵。其内容广泛,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行政命令、经济措施、人物传记、著名诗赋等,反映了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珍贵的“石刻档案”,常能匡正或补充官修正史和方志的缺点和不足。

  • 标签: 广东 碑刻 区域史 简评 海上交通 对外交往
  • 简介:考舒峤长首见于《史记·封禅书》,诸家皆将其释为荆溪水,即今蓝田县荆峪沟。唯程大昌《雍录》将其置于霸河之东,新丰和霸陵县之北(四库本卷六、卷七),此地既无相应之水道,又无文献资料可证,实乃大误。又有以之当氵产者(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封禅书》长...

  • 标签: 白鹿原 《水经·渭水注》 明清时期 命名规律 《水经注》 文献资料
  • 简介:泰州是一座与黄海、淮河、长江相生相伴的城市。是泰州的灵魂。泰州的成陆、发展一直与一路同行。

  • 标签: 泰州 城市 同行
  • 简介:,一名宜禄川,今称黑水河,明以前并非指今。今明以前称阁川有古今之别。《读史方舆纪要》等史书将两者混淆,今《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不辨真伪。本文对古今作一考辨,还其本来面目。

  • 标签: 宜禄川 黑水河 阁川水
  • 简介:书》是水族先民最早的一部古筮书。其写作目的在于适应占筮的要求,预测人事的吉凶,寄托着人们试图征服自然以及沟通超自然力量的幻想,反映出人们试图预测历史运行、社会治乱的渴望,带有早期的神话学和民俗学的色彩。作者的天道观是迷信神权的,为了遇事向神请示,才编写《书》,作为水族原始宗教的工具。张为纲先生在《家来源试探》一文中说:“今日书,已失却其文字之功用,转而为咒术之工

  • 标签: 占筮 神话学 超自然力量 天道观 洛书 趋吉避凶
  • 简介:我的家乡坐落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她有一个美丽而环保的名字——泽林。顾名思义,这里不仅有山,而且有沼泽、有林木。深山大泽,实生龙

  • 标签: 家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