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方志馆是指省、市、县三级地方史志机构所属的地方文献收藏机构。作为志书年鉴编辑和方志馆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从加强方志馆的硬件建设、方志馆的各项制度建设、方志馆的管理人员配备、方志馆图书资料的征集、馆藏图书资料的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几个方面来谈如何加强方志馆建设工作。

  • 标签: 方志馆管理 管理设备与人员 图书管理 服务创新
  • 简介:基层文化如何适应社会转型期民众多元文化需求,更好地给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这是基层文化建设与社会同步发展状态下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大沥镇为例,从政府支持、机制设计、文化服务、文化品牌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大沥镇的基层文化建设

  • 标签: 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品牌
  • 简介:民国时期宛西地方自治政府全面改造当地乡村社会的实践就是一场“地方”国家建设。换言之,宛西地方精英主动作为,完成国家无法在基层社会开展的各项建设事业。其结果,既惠泽地方,又裨益于国家建设。宛西的实践涉及社会控制、土地、经济、公益、教育和社会风气等方面。

  • 标签: 宛西 地方自治 国家建设 乡村建设
  • 简介:罗马帝国情报系统始建自奥古斯都时代,后经发展,成为各类情报讯息、文书政令流转的渠道和中央联系地方的纽带。情报系统以维护国家安全和贯彻中央集权为根本目标,通过开发情报资源、拓展情报任务,疏导各类情报讯息的流向,将纷繁复杂的情报活动纳入到国家行政体系、控御体系和边防体系实际运作中,凸显出中央集权的表征和趋向,顺应了制度与权力的变迁。

  • 标签: 罗马帝国 中央集权 情报系统 演进
  • 简介:尊敬的郝苏民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行,上午好!有这样一个好机会,是我们托了郝先生的福。郝先生能够把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这四个学科融到一块儿来,让我们有交流的机会,特别感谢郝先生。郝先生这面旗帜不仅是西北的,也是全国的。按照会议安排,我来讲讲民俗学学科。民俗学和其他学科比较,可能是一个有特色,但规模并不大的学科。特别是它没有本科专业,所以只是研究生的教育,因此相对其他几个学科,是一个比较小的学科,但这个学科,因为它是研究民众的历史文化传统,研究与民众生存有关的生活、情感或精神的一门学科,所以它的地位叉非常重要。

  • 标签: 学科比较 民俗学 历史文化传统 会议安排 本科专业 民族学
  • 简介: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对于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推动地方志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地方志网站建设、数字方志馆建设和办公自动化建设,重点是地方志网站和数字方志馆建设。虽然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许多不规范、不科学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对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缺乏明晰的认识,而建设统一、科学、开放、高效的地方志网站和数字方志馆,正是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地方志 信息化 网站 方志馆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主要抗日根据地民生建设史料的研究,从四个突出方面论述了共产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举措与成效,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在全面抗战中的真诚与无私。同时也喻示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共产党以坦诚无私的胸襟面对任何困难,就没有不能战胜与克服的。

  • 标签: 抗日根据地 共产党 民生
  • 简介: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云南省作为西南边疆的一个重要省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着"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的重任。本文在简述云南与南方丝绸之路关系、对外开放历程的基础上,研究新时期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具体路径,同时提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 标签: “一带一路” 云南 对策
  • 简介:我理解的圆桌恳谈会,就是话题谈得稍微轻松一点,所以我准备的发言和前面的先生稍稍有些不同。我想,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学科的领军人物,我就从领军人物这个角度,说说郝苏民先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一是郝先生具有广博的学术积累。其实,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非常需要这种基本素养。这方面,郝先生是我们的一个典范。他的文史哲研究,还有文艺创作,都展示了这种才能。而且还有语文学,刚才贺电里谈到他关于八思巴文碑文的研究。

  • 标签: 学科建设 领军人物 学术积累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基本素养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互联网思维的提出,特别是智能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物联网、云计算的不断渗透,博物馆的发展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互联网思维下的智慧博物馆已经成为我们博物馆建设的方向。

  • 标签: 互联网思维 智能博物馆 物联网 云计算 智慧博物馆
  • 简介: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道路建设经历了一个规模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较为稳定,道路保障工作主要集中于传统道路的修筑和河道的疏浚。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道路建设主要集中于大车路和汽车路的修筑。解放战争时期,各个解放区在修筑传统道路的同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公路等现代化道路建设

  • 标签: 革命战争时期 根据地 道路建设
  • 简介: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文化背景,以及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记载民族发展历程的文献。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够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民族地方文献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发展,同时去丰富它的内容,体现出它的价值,并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样做对它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区域文化建设 民族文献 发展
  • 简介: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媒介,网络在全面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表现形式,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展现空间,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创新,但是其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开放的传播模式和多元价值观念冲突又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时期的建设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应对挑战,如何从加强舆论引导、构建价值认同和加强主体践行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 标签: 网络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 简介: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在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在当前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时代背景下,特色村寨建设对民族文化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所提出的内在要求,促使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与思考民族村寨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推动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从而更好地与特色村寨建设主旨相结合。

  • 标签: 民族经济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文化旅游 旅游反贫
  • 简介:城市精神的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途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有力抓手。多年来,西宁市十分注重塑造和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内涵——西宁精神,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紧密结合,给予了西宁精神在新时期以更多的内涵和价值。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西宁精神 引领
  • 简介:1958年至1964年,在援越抗法和援越抗美之间的越南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对越南大力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由援助初期的以物资援助为主导,发展成以成套项目援助为主导。中国援助根据全面安排、分期进行的原则方针,紧密配合越南三年计划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 标签: 中国 越南 经济技术援助
  • 简介:返乡农民工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一段时间来,由于对返乡农民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不够,以至于他们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因此,在科学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合理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 标签: 新农村 返乡农民工 先进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
  • 简介:关于山西造像碑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一些积累,但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图文资料采集与著录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开展,而山西造像碑面临的现实是不断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盗取,在此种情况之下,将所调查的造像碑遗存资料按照科学方式进行著录,并建立完备、翔实的图文信息数据库。对这些信息的数字化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可以实现学术资源的共享,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山西 造像碑 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