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台儿庄大战期间,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RobertCapa)冒着生命危险用相机记录台儿庄战役的惨烈,拍摄了一百多张揭露日本侵略军罪行的照片在美国《生活》杂志刊发,并撰文说:“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

  • 标签: 台儿庄大战 罗伯特 战地采访 战地摄影记者 《生活》杂志 台儿庄战役
  • 简介:台儿庄大战期间,著名诗人臧克家随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来到台儿庄,历时10余天,先后三次深入战地进行采访。笔者查阅有关史料,采撷到臧克家当年来台儿庄采访时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为全面追记臧克家当年赴台儿庄进行战地采访的情况,笔者又与臧克家的女儿臧小平联系,她提供了臧克家当年采访台儿庄战役的一些情况。

  • 标签: 台儿庄大战 战地采访 臧克家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 司令
  • 简介:民国时期的女作家谢冰莹,原名谢鸣岗,字凤宝,1906年出乍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10岁才开始上学,但她聪慧活泼,记忆力特别好,15岁就开始发表作品。1926年冬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员,后被编入北伐军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

  • 标签: 谢冰莹 女作家 女兵 中国近代史 叶挺独立团 民国时期
  • 简介:1949年11月17日全县附近解放广西的战役开始了,部队向桂林挺进。昼间行军沿湘桂公路前进。公路虽经破坏但仍能行走。敌人已撤退,全县解放。全县的群众对我们很好。我军过境群众欢欣鼓舞,他们讲话好懂。据当地人说:800年前他们的先祖是从山东、江苏一带迁居来的,留下的口音称官话。白匪残留的孽迹,是对人民的破坏掠夺及深重的辱污。沙坪村的群众说白匪四十八军撤退时包围了该村,宣布空舍清野,随将100多口猪杀了,1000多只鸡打死了,几百担谷子一起装上火车。还有十几个姑娘、媳妇被奸污了。在团部驻村,10多天前粮食已被抢走,小鸡吃光,锅子打碎,一老年人背了点粮食上山,匪军喝令丢下来,老年人不丢,随即被开枪打死。老百姓都被赶上山。只要敌军一退我军到来,便纷纷回家。我地下党及游击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掩护群众上山,带领群众下山,尽量为群众保存部分物资财富。他们一回来,便忙着从土中挖出磨子、锅子、及部分粮米,热情地为我军服务。广西人民心地淳朴善良,只要我们对他好,他们便对我们好。行军途中敌机扫射几回,我方无伤亡。11月18日兴安附近离开全县向兴安挺进。今天急行军100余里,沿途村...

  • 标签: 战地日记 桂林市战地 解放桂林市
  • 简介:二战期间,《大公报》社记者吕德润曾从缅北战场发出一篇篇文辞优美的战地通讯,表现中美两国军队并肩作战的实况,在大后方拥有许多读者。时过境迁,这些战地通讯的史料价值和广泛影响还往往被人们提起。吕先生有感于此,联想起一些当时不能说,也不宜说的“内幕新闻”,作为原战地通讯的补充,也有发表的必要,相信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当年发表的《中美训练军区巡礼》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便是其中之一。

  • 标签: 战地新闻 新闻后事
  • 简介:1937年“七·七”和“八·一三”以后,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8月19日,蒋介石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党在1935年“八一宣言”中提出的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主张终于实现了。当时担任淞沪战场(即东战场)右翼军总指挥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的是张发奎。刘晓、潘汉年、夏衍、钱亦石等同志遵照恩来同志的指示,帮助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于1937年9月25日正式成立了政治部,但蒋介石、陈诚不答应,随后改为战地服务团,仍认为名声太大,最后改为战地服务队。战地服务队首任队长是钱亦石同志。下设总务、宣传、外务

  • 标签: 张发奎 周恩来 服务队 蒋介石 国民党军队 政治部
  • 简介:1937年,在北京芦沟桥爆发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千百万同胞惨遭日寇的血腥屠杀与蹂躏。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纷纷拿起刀枪奋起抗日。宁夏当局的马鸿逵接到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抗战命令后。首先成立“抗敌后援会”。积极备战的同时又命令马鸿宾率新整编的国民党第8l军准备开赴绥西,参加抗战。

  • 标签: 抗战时期 宁夏 服务 少年 “七七”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 简介:失踪80年的战地记者浮出水面“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炮火还不够近。”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如是说。抗战时期,中国也有这样一位战地记者,他不仅是第一个到达现场图文报道芦沟桥事变的记者,也是全面抗战期间中国首位牺牲的战地记者。

  • 标签: 战地记者 抗战初期 首位 战地摄影记者 芦沟桥事变 抗战时期
  • 简介:1934年.王洛宾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为实现去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深造的梦想,毕业后.他便在北京一所中学当音乐老师.以期挣到留学费用。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让王洛宾彻底打消了去法国留学的念头,他毅然投笔从戎。当听说山西有八路军和抗日组织时.他便决定到山西去抗日。他离开北京后。先到天津,再到青岛、郑州,绕行了一千多公里.最终来到山西的洪洞县。

  • 标签: 王洛宾 “卢沟桥事变” 日剧 演出 服务 西北
  • 简介:晋侯苏编钟的铭文有较高的历史地理文献价值。本文通过对有关铭文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晋侯苏编钟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作战地点与行军路线问题。

  • 标签: 晋侯苏编钟 作战地点 行军路线
  • 简介:1999年3月3日,我在太行老区深入生活,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了一条使我十分悲痛的消息:“著名电影导演凌子风,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3月2日在北京逝世”。我看了这条消息后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我和凌导演是1939年秋在晋察冀认识的,那时我在晋察冀边区政治工作队,西北战地服务团(简称西战团)正在筹建儿童演剧队,经周巍峙同志(原西战团主任,今中国文联主席)亲自挑选,我被调入西战团,第一天报到就见到凌子风(那时叫凌风),他身穿日本军大衣,背着日本牛皮背包,穿着日本皮鞋,还留着一小撮胡子,活象一个日本鬼子,我当时以为他是日本战俘,就有意识地接近他,一说话才知道,他就是西战团的大导演凌子风。他问我:“你从

  • 标签: 电影导演 服务团 晋察冀边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雷雨》 托尔斯泰
  • 简介:姚名达(1905~1942)江西兴国人,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他不仅致力于著述与教育,而且热心于社会活动,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深沉爱国情怀的学者。自抗战军兴以来,他透过史学的视角,研析抗战时局,发表《国难的由来和现状》、《日本侵略华北的必然性》、《从史理学与地理学推测今后之抗战形势》、《怎样打击东战场的倭寇》等文章,期冀唤醒民众,使他们深刻意识到“振作民族精神应该是当今的第一要义,

  • 标签: 抗战时期 姚名达 服务 民族意识 目录学家 社会活动
  • 简介:孟秋江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战地记者。当时无论是在重庆,在延安,还是在孤岛上海,他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因为他的战地报道揭露了七十年前日本侵略战争的真实情况,极大地激励全国人民抗击日军的斗志。夏衍曾说过:"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位出色的记者,这就是范长江、孟秋江和陆诒。"这三个人都曾为抗日战争宣传作出杰出贡献,也都在文革中遭到冲击和迫害。不过范长江平反后备受尊敬,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面光辉旗帜。

  • 标签: 孟秋江 战地记者 抗日战争时期 陆诒 武训传 中国新闻界
  • 简介:1953年7月15日,朝鲜停战前夕,美军8架“油挑子”(F84喷气战斗轰炸机)疯狂轰炸上甘岭中国志愿军阵地,炸弹炸塌了第六十八军第二0二师第六0六团指挥部,

  • 标签: 志愿军 战斗轰炸机 烽火 革命 日记 指挥部
  • 简介: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写、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铭记》丛书,于2015年8月27日出版发行。《铭记》丛书包含《中流砥柱》《关河长风》《东方之光》《战地莺歌》等四个分册,近千幅图片,共计100余万字。该丛书充分挖掘生动的抗战细节,将严肃、学术化的历史研究成果和地方志横排纵述的基本记述,转化为通俗生动、可读性强的历史叙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轻快灵动的笔触,全面、客观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历程、陕甘宁边区的抗战建政史,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弘扬了陕西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热情。

  • 标签: 抗战 铭记 丛书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
  • 简介:本文以李陵浚稽山之战为例,具体讨论在战争环境下汉代军事后勤中粮食计划周期、车的多功能性用途及以箭矢为中心的弹药基数和金属消耗量等问题,以补充现有汉代军事后勤研究中战术一级后勤保障研究的不足,加深对汉与匈奴作战时后勤组织方式的认识。

  • 标签: 汉代 战术后勤 粮食计划周期 大车
  • 简介:<正>家,多么温馨的字眼。世界再大,有了一处安身之地生命就有了归宿。房子,则成了多少特困家庭的梦想和奢望。然而保障性住房工程如同一片沙漠的绿洲,使很多无力争得一席落脚之地而黯然伤神的人们,满怀起久违的希望;又如同黑暗中的灯火,照亮了那些孤寂无助的人们踟蹰不前的脚步;更像是大海中一片美丽的小岛,使风雨飘摇的小舟找到了可以靠岸的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放在民生建设的第一位,土乡政府对此项政策的落实毫不含糊。县住建局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

  • 标签: 建设工程 民生建设 毫不含糊 小舟 保障房 租赁补贴
  • 简介:近代以来,郑和下西洋被赞誉为中国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也被视为“古代各国人民交流的友好使者。郑和的事迹被人们传为千古佳话。从这样的认识再谈论下西洋的最初原因。也多了一些和平的初衷。

  • 标签: 郑和船队 世界航海史 郑和下西洋 保障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