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催生了一个新鲜事物——群众性新民歌运动。缘起1958年初,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选编《农村大跃进歌谣选》时,其中收录的一首民歌《我来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 标签: 新民歌运动 “大跃进”运动 文艺研究 中国民间 群众性 龙王
  • 简介:<正>民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千百年传承下来,反映出人们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人生礼仪和信仰心理。民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文化的发展贯串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转变时期,旧的民俗不断淡化、消失,新的民俗逐渐产生、发展,新风旧俗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民俗文化的发展也将加快,并受到外来民俗文化的影响。新民俗文化是相对旧民俗文化而言,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继承民间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礼仪、风俗、信仰之长处,吸取外来民俗文化而产生、发展的。下面就几种新民俗文化表现形式作一概述:

  • 标签: 民俗文化 表现形式 民俗旅游 民族文化 风俗习惯 新时期
  • 简介:新民别署刍荛庐主人。山水画家,1944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并曾在上海外语学院艺术教研室山水班及上海美术家协会创作研修班进修,作品多次参加多种展览并获奖。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设计分会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东方书画院一级画师、上海浦东美协会员、上海民建书画院画师、上海华都画院画师。

  • 标签: 山水画家 作品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 美术家协会 外语学院
  • 简介:《扬子晚报》在今年元月度过了它的“而立”之年。该报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南京、江苏以及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江苏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鄙人有幸在该报耕耘了15个春秋,亲历了该报的试刊、创刊阶段。我退休前,参与了编写扬子晚报创办15周年大事记的工作。

  • 标签: 《扬子晚报》 成就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影响力 大事记
  • 简介:作为网络社会中的新叙事文本,IT笑话是在信息技术引入中国、技术群体逐渐崛起、专业知识术语开始出现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民间叙事体裁。IT职业群体以内部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为框架重新解释日常生活实践,进而把对信息技术本身、人、自然以及世界的思考和认识传达给行业内部以及行业外部群体,对于这一知识的讲述和阅读就是IT笑话的生产过程。IT笑话重返了技术与民俗的关系这一主题,技术与民俗并不是一组相对立的范畴:技术并没有终结民俗,相反技术却进入到民俗的叙事结构中。网络社会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叠加,一并成为民俗传承的空间,民俗因技术而获得了历史的连续性。

  • 标签: IT笑话 新民间叙事 网络社会 IT职业群体
  • 简介: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共和国整整走过一个甲子的历史了。60年前,我是一个25岁的毛头小伙子,60年后,我垂垂老矣。古语云:“鉴往知来”,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前行,必须清醒地回首。作为陪伴共和国走过60年风雨的老人,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老干部,近一段时间,我陷入深深的思索。

  • 标签: 新民主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归 老干部
  • 简介:《札记·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亲民”蕴含着古典学中的“亲爱于民”的思想。但十二世纪的程颐改“亲”为“新”,意指“革其旧”之意。事实上不符合古典学的“亲民”思想,应以改正。

  • 标签: 亲民 新民 古典学
  • 简介:阎锡山、汪精卫在1930年召开的扩大会议,是阎锡山与蒋介石两个军阀混战的产物。从国民党内的反蒋历史上看,它有一定的地位,我曾参与其事,把能记忆起的梗概,作一记述。

  • 标签: 阎锡山 新民 汪精卫 蒋介石 军阀 国民党
  • 简介:我认识王新民是在1982年。那年武汉作家协会举办诗歌评奖,参选的诗歌很多。从大量的作品中评委们忽然发现一首诗。老诗人曾卓、莎蕻都是评委,他们惊呼:“好诗,好诗!”诗的题目是《我是纤夫,我拉纤》。诗作如一座厚重而凝练的雕像,树立在评委们眼前,使他们感到惊讶与兴奋。

  • 标签: 王新民 诗人 民族精神 生平 人格修养
  • 简介:一、同一个“新民主主义”,潜在的倾向性分歧新民主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国思想,“新民主主义”在1940年经毛泽东提出,刘少奇等也有论述,到1945年党的七大前后具备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态。其核心主张是:“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是要组织民主联合政府。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私有财产基础上合作社经济的发展,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即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之后,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 标签: 新民主主义 刘少奇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 失败
  • 简介:<正>目前的通史教材和政治思想史专著一般都认为,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性质是旧民主主义的,主要理由是,新三民主义没有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却不是这样看待的。他们早就认为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本文根据他们的观点,试述新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在基本性质上的关系,并由此再作些申论。

  • 标签: 中国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联合政府 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 民主共和国
  • 简介:对毛泽东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观作了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观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过渡学说、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其实践目标相同,精神实质相通,都是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两者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是对“过渡”的理解不同;两者体现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即稳定与活跃.

  • 标签: 毛泽东 刘少奇 新民主主义社会观 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 过渡学说
  • 简介:本文着重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深化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欲深化该研究,不仅需要重新审视和加强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的内在结构、发展演变及其彼此之间的逻辑和历史关联的认知,还应该系统梳理其核心话语和概念的内涵,同时必须将该思想置于民主革命时期的全时段去考察,尤其不能只重其体系基本形成阶段,而忽略1940-1956年的发展时期;与此相一致,则不能不高度重视"集体智慧",即文化思想者主体的多元性尤其是普通文化工作者的贡献。此外,还应当注重将这一思想放到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自身演变和发展的总体脉络中去把握,并适度地把文化思想与实践途径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核心话语 集体智慧
  • 简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台湾人的反应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台湾新民报》记事为后人提供了不少“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台湾社会动态资料,据此可探讨事变的原因及事变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揭示正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心系祖国、支持祖国抗日斗争的历史真实。

  • 标签: “九一八事变” 台湾 社会动态 抗日斗争 社会经济影响 《台湾新民报》
  • 简介: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生活在云岭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的先辈们,进行了英雄斗争,创立了红土高原上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许多优秀儿女的鲜血,遍洒祖国的万里河山,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激励人民为追求真理和美满幸福的生活,前仆后继地战斗!

  • 标签: 云南 新民主主义 革命思想 传播者 中国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27年至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中,革命战争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也受到经济基础状况的决定性影响。中共对这个原理的认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和教训,而在1949年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这些经验教训更显得特别珍贵。本文试图从发展经济方面作一历史的回顾。

  • 标签: 中共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发展经济 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简介:中共云南地下组织自1926年11月建立,到1950年2月全省解放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边疆多民族省份坚持斗争历时24年。1982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云南省委关于解决云南地下党、边纵历史遗留问题报告的批示中指出:

  • 标签: 云南 地方组织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党史 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