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档案会第四次档案优秀成果(1996—2000年)评奖活动于2001年10月11—13日在北京举行。评委们经过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成果159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参评项目中有5项获奖,其中:《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一至五辑)》(施宣岑、唐彪、方庆秋、王涛主编)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张玉岭、马振犊主编)分别荣获档案文献史料汇编类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荣获档案工具书、翻译著作类二等奖;《构建全新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虞亚梅)和

  • 标签:
  • 简介:我出身农家,虽有幸进入大学攻读历史学本科,但直至毕业还是懵懂未化,竟没有认真读完过一本真正的古籍,更不知学术研究为何物。1987年始入念海先生门下,治历史地理学。六年间,老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指导我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终于使我艰难地跨入农业历史地理的学术之门。其后随先生从事《西安历史地图集》的编写与中日合作历史地理学课题“中国黄土高原的都城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学记 博士学位论文 生态环境变迁 学术研究 言传身教
  • 简介:评《中国老》[香港]王煜如写欧美的老子诠释,华裔已是扮演重要角色。《中国老》(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不必提到外国人,除非是汉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熊铁基、刘韶军及历史系马良怀合作撰写的这本书,是中国哲学及道家道教哲学诸科师生...

  • 标签: 老学史 《黄帝四经》 《老子》 《淮南子》 黄帝阴符经 熊铁基
  • 简介:<正>自从1900年5月26日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和千佛洞遗迹被再发现以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敦煌发现的各种历史资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因地名学”的新学科——敦煌。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从敦煌发现的数万卷用古汉文、古藏文、梵文、古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古突厥文等各种文字书写的经卷文献,广泛涉及到古代中国、中亚,乃至世界的人文、社会、自然和应用各个学科。研究这些文献资料,不仅对中国史,而且对世界文化的研究,都会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批优秀学者和著作不断涌现,在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所谓“敦煌热”。敦煌也就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

  • 标签: 敦煌学 敦煌藏经洞 敦煌学研究 粟特文 突厥文 地名学
  • 简介: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及其南面的氹仔、路环二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从1553年开始逐步被葡萄牙殖民者所占据。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继香港问题圆满解决之后,中国的又一件政治大事!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本刊特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根据翔实的档案材料撰写了一组专稿,其中有的阐述澳门地名的历史演变,有的披露澳门珍档的重要发现,也有的寻绎澳门历史问题的由来发展,还有的是探讨澳门个案史实的缘起情由……

  • 标签: 澳门回归 澳门史 档案材料 澳门问题 葡萄牙殖民者 澳门历史
  • 简介:真实是志书的生命,资料是编修志的基础。只有充分占有真实的史料才能编出有血有肉的志书。档案对于编修志的人来说,犹如建房之砖瓦木石,缝衣之针线布帛,是十分宝贵的基础材料。但是,档案资料也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切史料一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所记录的内容,由于作者受时代、经历、立场和认识的局限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所记史实错误、不准现象也时常发生,所以,在使用这些史料时,不能“拿来就用”,还有个考证、鉴别的问题。“考而后信”,的确是古代史志家们的经验之谈。利用档案材料,要分析研究,去伪存真,择取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直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档案为编修志提供可靠、真实的材料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标签: 档案材料 编史工作 修志工作 地方志 志书
  • 简介:为征集鄂籍台湾知名人士档案,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2014年9月,应台湾'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的邀请,我们以省档案馆研究馆员的身份,带领湖北省档案会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进行档案术交流活动,在台湾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交流活动非常顺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察台北市议会'资讯管理系统'9月的台北,天气比较炎热,早晨乘着凉爽的微风,我们来到台北市信义区的仁爱路,考察台北市议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 标签: 湖北同乡会 台北市 湖北文献社 湖北省档案学会
  • 简介:《安多政教》对研究19世纪安多地区的宗教现状和社会政治状况、格鲁派的寺院分布情况等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目前,学术界对《安多政教》的历史文献价值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鲜有学者对其文献资料进行文本研究。文章试图应用文献的方法,对《安多政教》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内容结构、数据、缺陷以及文本译介等方面加以阐述。

  • 标签: 《安多政教》 历史 文献学
  • 简介:在当今汉语文字学界,简帛与甲骨学是各方关注的重点,最近十几年有关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可谓风头正劲。与此同时,传统的金石文字之学却陷入了一片沉寂。而从传统的金石文字之学中实现了凤凰更生的金文研究,随着现代考古和古文字体系在中国学术界的正式定型,却反而出现了学术界对商周金文研究陷入止步不前的境地,进而也造成了对商周历史和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研究的严重缺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刘正教授积十年之功力,向学术界贡献出了他的这

  • 标签:
  • 简介:《大纲》首次呈现了清代《孟子》学文献资料的全貌,对《孟子》、四书学均具有重要的目录价值;《大纲》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宏观研究上贯彻科学归纳法,得出一系列科学结论,并首倡简单性原则和反孤证原则以处理微观争议,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大纲》区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考察《孟子》中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不将眼光局限于学术大家,又注意学者的学术主张和实践的一致与否,从而在写作范式上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大纲》对清代《孟子》核心话题的效度进行科学论定,尤其是对戴震、焦循等在理、道、性、良知等概念上反宋儒的训诂工作加以考量,平议清人诠释技术和方法的效度和历史地位,探讨了朱熹《四书集注》仍然占据清代孟研究主导地位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清代 学术史 《孟子》学 科学归纳法 写作范式
  • 简介:关于契丹开国年代,在北朝文献系统和中土文献系统中存在诸多不同记载:既有《辽》的开平元年说,又有《契丹国志》的神册元年说,还有早至9世纪末,晚至五代梁、唐之际的种种说法,甚至有认为耶律阿保机始终未曾采用中国皇帝名号者。虽然今天辽史学界的认识已经基本趋于统一,普遍认为辽太祖称帝建国应在神册元年,但对于这一结论的来龙去脉却从来无人予以深究。本文从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以期弄清契丹开国史的基本线索。

  • 标签: 契丹 辽朝 耶律阿保机 建国年代 辽代纪年
  • 简介:在20世纪中,古文献研究的发展道路虽经曲折,但仍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由于新材料的发现和新方法的运用,该时期的古文献研究又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很有加以回顾与总结的必要。

  • 标签: 古文献学 学科研究史 20世纪
  • 简介:1973年,一位学者撰文批评功能人类,得出结论说:社会形式及其类型转变的历史学研究,及对帝国主义的有体系的研究,本应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而顺理成章,人类本应是这门社会科学,但它一向未研究这些方面。

  • 标签: 人类学史 近代 社会科学 历史学研究 批评功能 社会形式
  • 简介:我在最近的一项关于乡村宅基地纠纷的研究中,接触到大量民事诉讼档案,在阅读法律卷宗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困惑,那就是诉讼当事人双方在提出权利主张时所表达的事实,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都会提供相关的人证、物证,这使人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从法官的角度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尽力寻求最大限度的法律事实,以使纠纷获得公平的解决,法官所关心的是"法律事实".而法律人类学者所关心的是纠纷及其解决机制背后的秩序逻辑,是一种"社会事实",但具体到一个诉讼案件,法官对法律事实的选择也可能成为学者所关心的社会事实的一部分.苏力认为:"中国法官常常把在英美司法中的事实争议处理称作定性……中国法官特别是基层法官在处理事实争议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现有的制定法概念体系中为这些带刺的事实安排甚至挤出一个合适的位置."[1](p221)苏力的分析颇具洞见,他所关心的问题是基层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的角色选择问题,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但我更为关注的是司法实践背后的法秩序问题,因此会透过所谓法律事实的争议去揭示其中蕴涵的社会事实.

  • 标签: 民事诉讼 法律事实 宅基地纠纷 诉讼当事人 权利主张 法官
  • 简介: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注而贬低补阙式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注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注批评的发展。

  • 标签: 刘知几 史通补注 裴松之 三国志注
  • 简介: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崔述对先秦历史疑古辨伪,求实考信,不但澄清许多古书记载的谬误和古史传说的疑团,而且表现出深刻的考理念与考见识。其“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经传”的考理念,表现为以经证则去古未远的考原则;强调“不应后人所知。乃反详于古人”的考理念。表现为对古史传说循流溯源祛疑解惑的考方法;反对“凡说上古者,皆以后世例之”的考理念,表现为朴素历史主义的考史学风。他的这一系列考理念和考见识,对中国古代历史考证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崔述 史考 史识
  • 简介:林志纯先生去世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的老师。林先生的一生,像是一炉精神的活火,在长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光、发热,不断给予他的学生和后辈们以启发和激励;现在先生安息了,然而火尽薪传,先生的志业且将不朽。

  • 标签: 世界古代史 老师 怀念 学生
  • 简介:《安宁》和《伊米德》是姊妹著作。本文对这两部著作的版本、结构、内容进行了比勘。认为此两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在结构方面基本相同,内容方面可以相互补充和纠正,在历史和文献研究方面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标签: 比勘 米德 安宁 文献学研究 相互补充 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