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今春为纪念沪上著名书法家、学者马公愚先生,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书画展览会。珍品佳作,令人目不暇接,不少年轻人对这位长辈有了新的认识。这使我想起了马老写于1962年的一副联语。马老被错划为右派后,较早被摘了帽子,因此,1962年的全市书展上,人们又重睹了这位"摘帽右派"的作品。内容是——"明时多圣主,大道无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故我至今仍记忆清晰。这是自我说法。

  • 标签: 联语 马公愚 圣主 沪上 令人 山不厌高
  • 简介:《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又《东山》:"洒扫穹窒,我征聿至."两句中的"穹窒"是什么意思,历来费解.郑玄注《东山》:"穹,穷.窒,塞.……穹窒,鼠穴也."孔颖达疏《七月》:"言穷尽塞其窟穴也."朱熹《诗集传·七月》则说:"穹,空隙也.窒,塞也."言穹窒窒穹,堵上空隙.今天的学人把三家之说糅合起来讲.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七月》:"穹窒,尽塞室中空隙."郭锡良先生主编的自考教材《古代汉语》注《七月》:"穹,穷尽,指把鼠穴都找到.

  • 标签: “穹窒” 穹室 《诗经·豳风·七月》 中国 文学研究
  • 简介:<正>有关盘古与盘(又作槃)瓠(又作护)的神话传说,源远流长,播及面广,对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关于盘古、盘瓠的关系,古今学者普遍认为二者名写歧呈,实系一人,盘古盘瓠。我们认为,辨此是非,很有必要。因为,弄清二者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有关二者的神话传说,澄清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有关问题,不无裨益。

  • 标签: 盘古氏 盘古神话 神话传说 高辛氏 瑶族 中华民族
  • 简介:克罗齐是作为表现主义美学和诗学的杰出代表被人熟识的,其实作者的全部美学理论都从一个基本概念出发,那就是直觉艺术。所以要想理解以克罗齐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的基本理论,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解直觉和表现的关系。通过阅读了《美学纲要》,我对对克罗齐纷繁复杂的美学思想有了一个大概意义上的印象,姑且冒昧写下来,以求同行指正。

  • 标签: 直觉 表现 意象 概念
  • 简介:古往今来的学者都认为五尺道是秦始皇时期开凿的川南入滇道路。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后指出,无论是五尺道的开凿时间还是道路宽度,都完全不能支持这样的说法;五尺道应为秦始皇之前110余年的秦惠文王时期由古蜀国人凿通的汉中入蜀道路,也就是汉以降所称的“石牛道”、“金牛道”。川、滇二省相关的考古发掘资料,也能为本文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结论可使西南古史研究中的某些谜题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 标签: 五尺道 石牛道秦 褒斜道
  • 简介:在中国地质学界,许德佑的名字可以说无人不知,他是'三叠纪地层及化石'研究的先驱人物,著名的古生物学家。1908年出生于江苏丹阳,自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大学顺利考入复旦就读。1930年大学毕业后赴法留学,在蒙彼利埃(当

  • 标签: 人生抉择 弃文从 德佑人生
  • 简介:“断续离,楚楚有致”,这是清代《聊斋》评论家冯镇峦在《连琐》一篇篇末总评中所说的话,是单就小说艺术表现的特色而言的。但是艺术总离不开思想,艺术是为表现思想而存在,也是因思想得到完美的表现而呈现的。这篇小说写善、写义、写情,表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境界,必须有高妙的艺术才能与之匹配。

  • 标签: 《聊斋》 艺术表现 思想境界 艺术才能 冯镇峦 评论家
  • 简介:鲁迅为什么医从文?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人们普遍认为鲁迅是为了拿起文艺的武器,唤醒国民,疗救国民精神上的创伤,最著名、最流行的观点是他受了幻灯片事件的刺激。事件的大致经过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一次课间上映了一部幻灯片,描写的是在日俄战争中,中国人给俄国做侦探被日军抓来处死的场面:绑在中间的中国人,体格强壮而神情麻木;围着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也同样是一些体格强壮而神情麻木的中国百姓。一看到日军战胜,周围的日本同学就兴高采烈地高呼“万岁、万岁!”,而画面上的中国人,目光呆滞、表情愚钝。

  • 标签: 弃医从文 鲁迅 国民精神 中国人 日俄战争 幻灯片
  • 简介:众所周知,沈从文的一生,断为两截——前为作家,后为文物研究者。

  • 标签: 沈从文 文学 研究者
  • 简介:“芮鞫之”,毛《传》:“芮,水压也。鞫,究也。”郑《笺》:“芮之言内也。水之内日噢,水之外曰鞫。公刘居豳既安,军旅之役止,士卒乃安,亦就涧水之内外而居,修田事也。”孔《疏》:“令此士卒于彼芮鞫之就也。芮,水内也。鞫,水外也。谓止其在官之役,使就水营田也。”

  • 标签: 公刘 毛《传》 郑《笺》
  • 简介:和朋友聊起吴昌硕(1844-1927),居然有相同的感觉:吴男人女相。看他那张晚年的半身近照,真如一位慈祥的老奶奶,他身着对襟衫,面颊干净圆润,带着平和的微笑,疏朗的头发梳到脑后。

  • 标签: 吴昌硕 艺术人生 大道 风波 至情
  • 简介:日本对渤海史的研究启始于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第一篇文章是关于旅顺口的“鸿胪井碑”。由于文献史料的缺乏,“鸿胪井碑”与战后发现的贞惠公主墓志、贞孝公主墓志就成为研究渤海史的重要金石文献。但是,“鸿胪井碑”现深藏在日本皇宫内,人们看不到。所以关于“鸿胪井碑”是个什么样子,碑文书写在碑石的哪个地方,总是弄不清楚。笔者有幸在近年新看到了关于这个碑石的资料,以此为素材,再次探讨“鸿胪井碑”的实体,及应给与什么的历史评价。

  • 标签: “唐碑亭” 鸿胪井碑 文物考古 渤海史 中国 史料价值
  • 简介:太仓港,“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古称刘家港,因元时漕粮海运而隆盛,又因郑和七下西洋始发于此而名扬天下。时历六百载,古港叉起雄风,仍然是在这片江海交汇的土地上,太仓人民秉承着郑和的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续写了“以港兴市、以港强市”的华彩乐章。

  • 标签: 太仓港 七下西洋 探索精神 开拓精神 务实精神 创新精神
  • 简介:西医是近代西学东输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自觉接受西学的过程中,吴汝纶时传统中医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由相信走向怀疑,最终转向西医。这一转变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完成的,是与晚清中国时西洋医学的认同过程和认识水平相一致的。它既是历史推力的结果,更是吴汝纶比较、权衡后的理性抉择。

  • 标签: 清代 吴汝纶 中医 西医
  • 简介: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是英国医生依托专业知识构建话语权力的关键时期。临床医学的进步推动了医生话语权力的塑造。医疗空间的变化造成惠顾体系的瓦解和诊疗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医生在医患关系中的家长式权威。医学专业化造成全科与专科的分离,专科医生凭借知识与技术优势后来居上,改变了过去以全科医生为主的行业格局。两者之间在医疗观念与利益上的冲突,加重了行业内部的竞争和分歧,但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1948年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英国工党政府通过国家干预规制医生权力,挽救了知识—权力语境下全科医生群体的日趋衰落,同时促使医生职业在资本利益与人道主义之间做出平衡。从知识—权力话语主导下的家长式权威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表明英国医生的职业发展呈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趋势。

  • 标签: 全科医生 专科医生 医生话语 知识-权力
  • 简介:志随感录唐涛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们刊物在今年第四期开辟专栏,选登抗战中广西各地的有关史事。因此,笔者半年来阅读了一些志书、志稿,同时查阅了有关的背景材料,在此志过程中,感慨良多,不避零杂,─—记下,想其对修志能作点参考。@志是个宝,宝责...

  • 标签: 中国抗日战争 新编地方志 历史教育 军事志 宜州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简介:千百年来,地方志源远流长,以它独特的方式,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特产。今天,各种新编地方志又相继问世,使我们对地方志的应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这里试从几个方面,谈谈地方志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 标签: 地方志 经济建设 旅游资源 历史资料 志书
  • 简介:著名出版家范生于1923年,借用他自己的话说。成为“养老金领取者”已20多年了。时下许多年轻的读者也许对他不熟悉。可在京城名流如云的文化圈子中,不晓得他的人却很少。

  • 标签: 范用 风范 养老金领取 出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