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上古有代表性的十二部典籍中的"彼"进行了穷尽的调查研究,认为"彼"的代用法和指别用法是其与生俱来的固有功能,认为上古汉语第一、第二、第三代词是俱全的,其第三代词是自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办法是多个成份合作,各司其职,综合体现.即:"彼"(主要作主语,少量作宾语、定语)与"夫"(主语)、"其"(领属性定语)、"之"(宾语)等构成了上古汉语第三代词的完整系统.

  • 标签: 上古汉语 第三人称代词 “彼” 语法 称代用法 指别用法
  • 简介:两周金文中的第二代词有"乃、汝、爾(尔)、而、若"五个,。从出现频率看,"汝、乃"为高频词,后词出现频率很低。句法功能方面,"乃"和"汝"截然有别,即"乃"几乎只充当定语,而"汝"可以充当宾语、主语、兼语,几乎不充当定语。出现时间上,"乃"集中于西周时期,且各个阶段差别不大;"汝"亦集中于西周时期,但西周晚期比例更高;"爾"(尔)东周时期比例更高,"而"则全部见于东周时期。与殷墟甲骨文相比,两周金文中的第二代词系统更加完备,一方面新出现了"爾(尔)、而、若"词,另一方面"汝、乃"的出现频率非常高。与《尚书》《诗经》相比,可以看出者中代词的个体数量基本相同,常见代词基本相同,"汝"的句法功能相同;不同的主要是"乃",其在两周金文中的用法与《尚书》接近而和《诗经》差别较大。

  • 标签: 两周金文 第二人称代词 句法功能 出现频率 出现时间
  • 简介:一、第一代词语法功能的简要考察甲骨文中第一代词有'我、余、朕'个,~①其功能并不相同,大体上呈现出一种互补分布状态。'我'是这代词中语法功能最为强大的一个,可以充当主语,如:(1)贞:我共伐巴方?(合集6467)(2)庚寅卜,争贞,我其祀于河?(《乙》2588)(3)我不其受黍[年]?我受黍年?我不其受稻年?我受稻年?(合集10080)(4)王从望乘伐下危,我受有又?(《铁》249·2)做宾语,如:(5)贞:祖辛害我?(合集95)(6)祷于上甲,受我祐?(合集1171)(7)甲贞卜,争贞:我伐马方,帝授我祐?(合集6664)(8)口丑卜,贞:不雨,帝唯熯我?(合集10164)做定语,如:(9)癸未卜,古贞:黄尹保我史?贞:黄尹弗保我史?(合集3481)(10)贞:我家旧老臣亡害我?(合集3522)'我'的这种功能在甲骨文中并不相等,尽管我们未对所有甲骨资料进行统计,无法确切知道这种功能分布的具体比例,但可以推测出主语功能是其最主要的功

  • 标签: 中第一人称 代词使用 使用情况
  • 简介:新中国考古工作证实,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200多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从那时起,各个史前人类文化遗址,犹如满天繁星,遍布祖国各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古文明的辉煌和绚烂。形成灿烂的华夏古文明序列。而在这个序列中.也包含着凉州先民对华夏文明演进的伟大贡献。

  • 标签: 合葬 武威 四大文明古国 人类活动 文化遗址 史前人类
  • 简介:唐代有大类型的知制诰。第一型在唐前期,大多以高官(如侍郎)去充任,其本官的官品比中书舍人的正五品上高,跟皇帝的关系密切,往往由皇帝亲自钦点委任。第二型在唐後期,特别是宪宗以降,多以郎中和员外郎充任,本官的官品比中书舍人的低,跟皇帝比较疏远,而跟宰相的关系密切,常由宰相荐任,一般负责草外制。第三型则是学士院中带有知制诰衔的翰林学士,跟宰相没有什麽关系,而跟皇帝亲近,一般负责草内制。翰林学士当中,有些带有知制诰街,有些不带;若带则只是一种加衔,似为定俸禄之用。此外,唐宋中书舍人照例从不带知制诰官衔,但後有时会误书“中书舍人知制诰”那样的职称。

  • 标签: 知制诰 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舍人院 学士院
  • 简介: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出这个问题,在中共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是第一次。然而年时间过去了,公民意识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作为状态。相反,伤害公民教育的事件时有发生。

  • 标签: 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教育 官员 政治报告 党代会 不作为
  • 简介:在印度古代梵文语法中,按原义并没有“上中下”这样的表述。唐代高僧义净(635—713)在他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在描述印度古代语法时,用“上中下”表示印度古代语法中的人称顺序。他说:“二九韵者,明上中下尊卑彼此之别。”

  • 标签: 古代语法 梵文语法 第一人称 印度 语法系统 “他”
  • 简介:霍米巴巴在讨论民族和文化身份时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为研究离散人群的身份认同提供了栖身之处。本文拟以小说《伙计》为个案研究方向,从'第三空间'来研究离散主体身份建构,探讨小说中的犹太如何游走于两种文化的边缘,内心不断斗争、挣扎,最终在'第三空间'实现自我身份的建构。

  • 标签: 离散文学 第三空间 犹太教义 身份建构
  • 简介:提起傣族,一般只会想到孔雀舞中那身段婀娜,如迎风弱柳般傣家姑娘的形像。那是水傣,只是傣族的一种。此外还有“旱傣”和“花腰傣”。云南有的人知道,内地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 标签: 傣族 云南 水傣 旱傣 花腰傣 民族习俗
  • 简介:法语代词称谓小议余启应R ̄ME:Partermesdladrease,onemendl'ensembledesexpressionsdontdispuseielocut6urPOurdeignersonallocutuire.Cesexpressio...

  • 标签: 第二人称 对话者 人称代词 亲缘关系 法语 相互关系
  • 简介:本文以人称代词中的代词为分析对象,主要考察代词在开封方言的使用及其自带领属标记情况,试图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寻找相关规律。在搜集、整理语料后笔者认为,开封方言的人称代词形式单一,第一、第二代词的相关形式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句法功能分别成互补分布状态,第三代词使用则较为自由,但代词在领属结构中存在自带领属标记的情况,即通常不需领属标记“的”。

  • 标签: 河南方言 开封方言 三身代词 领属标记
  • 简介:1962年4月20日,第三套人民币开始陆续发行(俗称“六○版”),其券别分为1、2、5、角及1、2、5、10元共7种面值,直到1987年4月27日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才被银行陆续回收,是我国人民币中流通时间最长、种类最多的一套,今年7月1日即将停止流通,笔者就此套人民币作一介绍。

  • 标签: 第三套人民币 中国 发行流通 面值 形制
  • 简介:笔者在拙文《北宋後期科举罢诗赋考》(载《文史》第53辑,2000年第四辑)中,曾指出北宋後期科举罢诗赋、习王安石新《经义》的消极後果之一,是文士的写作水平普遍下降,并谓“鉴於朝廷文书大量使用四六文,而此又非经义进士所能胜任,作为补救措施,是朝廷另立宏词科”,同时以为“这个措施的直接成效,是为绍兴时代培养了沘四六文专家”。其後,笔者循此而下,继续考察南宋词科,深感此科对南宋文学影响之人.一不仅造就了众多的四六高手,而且将骈体文的艺术表达功能发展到了极致。就创作成就论,南宋骈文当不在古文之下,至少也是“平分秋色”。在北宋古文运动之後处於弱势地位的骈文,能够在南宋复兴,主要推动力正是词科。

  • 标签: 宋代 词科制度 中国 科举制度 历史发展
  • 简介:带着女朋友看50年代的电影也可以,娱乐性可能并不差,这在传统电影院里恐怕难以实现。如果顺利,这些将在未来几个月时间就会出现。

  • 标签: 营销总监 大众 天地 创意 50年代 电影院
  • 简介:本文是育之的一篇没有完成的遗作。今年二月,他说要写一篇描述于光远的长处和特点的文章,作为对《祝于光远九十寿》一文的补充,因为“祝寿”文只概述了于老的工作和贡献。二月二十三日,他写出一个题为《于光远琐记》的提纲,接着就断断续续地口述文章内容,由我作记录。其间,经历了两次病危。四月下旬起病情逐渐平稳,但是每天要躺在床上做“血滤”八至十个小时,口述很难进行。他寄希望于病情好转,每次只透析四小时以后,仍然按照他平时的习惯,一段一段仔细地进行补充和修改,并把文章的副题改为《于光远素描》。然而他的心愿没有能够实现。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第一、二段给他朗读了、四遍经他亲自修改过,其余大部分给他读过。文中的小标题大都采用了他提纲中的话,提纲中还写有“干校”等,但他没有来得及向我讲述,只能付缺。

  • 标签: 于光远 素描 文章内容 提纲 小标题 口述
  • 简介:<正>中国蒙古史学会主办的《蒙古史研究》第三辑即将在呼和浩特出版。这一辑发表汉、蒙、英、日文论文共十六篇。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蔡美彪的《脱列哥那后史实考辩》是一篇长达三万余字的力作,材料翔实,论据充分,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李涵、扬果合写的关于元朝枢密院的文章,详细论述了元代军事系统的体制、人员构成和军事重臣世家的情况。老一辈学者王钟翰、贾敬颜都为本辑写了文章。这一辑还发表了一批中青年学者的论文,他们的文章材料充实,观点新颖,展示了我国新一代蒙古史研究工作

  • 标签: 蒙古史研究 新见解 呼和浩特 军事系统 出版 人员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