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两省民族走廊地区的民间信仰种类繁多。处于不同族群文化边界的民间信仰在保持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了信仰共建。这种"族性"民间信仰的研究为我们分析跨族群社会整合、宗教共生等问题提供了资源。民间信仰"族研究模式"强调在以往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族群间互化互动的分析视角,注重其所处的族群边缘时空局域与文化涵化场域,注重分析民间信仰在族群边界建构与跨越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族走廊 族际
  • 简介:自惠州和平县人氏徐旭曾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丰湖杂记》谈话发表以来,客家研究已经走过了200年的历程。后又有林达泉、黄遵宪、温仲和、赖熙、古直等学者对客家源流进行了论说。1933年罗香林《客家源流导论》出版(1951年《客家源流考》),现代学术视野下的客家研究也有80余年历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 标签: 客家研究 客家源流 1951年 学术视野 研究成果 和平县
  • 简介:通婚是指由分属两个民族的个体缔结而成的婚姻婚。本文尝试概述对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及人口学等领域有关族通婚的研究状况,梳理族通婚的总体情况、原因与机制、通婚后果等几个方面研究成果。梳理结果显示,近十几年,学界对当代中国的族通婚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不论在定量数据的采集、分析上,还是民族志个案的挖掘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 标签: 族际通婚 通婚状况 研究概述
  • 简介:一、自然之中国最早的青瓷是所谓“原始青瓷”。原始青瓷可以说是“准瓷器”,虽然它的胎质、硬度等等都没有达到青瓷的标准,但它却是最早的瓷器雏形,它的出现不仅预示着瓷器时代的到来,也标志着青瓷作为瓷器大系中主要成员的基本特点,这就是从胎到釉之“”。

  • 标签: 自然 人文 青瓷 瓷器 “青”
  • 简介:亮,(1799-1843),字亨甫,福建建宁人。少孤,伯兄业贾,资助就学,弱冠补诸生,肄业于福州鳌峰书院,为山长陈寿祺所器重。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举乡试第一人,明年入京师,试礼部,朝野重其名。因书责曾燠,负狂名,为朝贵所忌,会试不售。好游历天下山川,穷探奇胜。一生穷困潦倒,壮志难伸,中怀郁结,发于诗歌。鸦片战争中,随浙东人民从前线流亡后方,一路所见,满目疮痍,更激发其忧国忧民的怀抱,

  • 标签: 爱国诗人 福建 近代 鸦片战争 忧国忧民 陈寿祺
  • 简介:这首《满江红·夜过钓台》的作者是毛可。毛可何许人也?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社会上有“浙上三毛,东南文豪”,“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美称。三毛、三豪,指浙江杭州人毛先舒、萧山人毛奇龄和遂安人毛可三人。

  • 标签: 三毛 山人 清代文学 东南 康熙年间 作者
  • 简介: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泉州人庄吕参加科举考试,会试、廷试皆第一,高中状元。这是自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中状元四百多年后,泉州人又一次独魁天下。庄昌还成为有明一代惟一的泉州籍状元,以及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

  • 标签: 科举考试 状元 泉州 福建人 万历
  • 简介:众多部落、族群、民族历经5000年交流互鉴和族政治整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中华;其间还经历了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不成熟的民族国家向成熟的民族国家的复杂演变。这种从自为到自觉的整合所遵循的逻辑,既体现了某种普遍性,更展示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内含国家革故鼎新的要求,且在现实与未来的传承中,必为中华民族的兴盛构筑牢固的认同基础。在摆脱了王朝国家的历史循环和犹豫徘徊之后,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现代法治民主之路,并认同和追求全人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法治民主为导向的族政治整合不但会强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必将促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推动者。

  • 标签: 族际政治整合逻辑 中华民族复兴 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位于“草原边缘”“走廊交界”与“中间圈”的藏东地区,拥有文化结构上的特殊性:由于远离西藏中部,安多避免了中世纪吐蕃王朝覆灭后卫藏的弥散状态。10世纪中叶佛教的后弘期复兴,可以看作是藏东安多与藏西阿里两个外围地区向中心辐射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安多、唐(现青海西宁)出发,以响厮哆与格萨尔相似的叙事结构作为隐喻,说明后弘期的佛教复振与影响在当下的安多社会与文化中依旧存在。

  • 标签: 安多(Amdo) 青唐 唃厮啰
  • 简介:钱币是常见之物,又是宝货中的宝货。人们崇拜金钱,相信金钱的魔力无处不在。于是金钱从流通领域进入人们的俗信世界,古籍对此早有记载。如人们相信身带一枚周元通宝,就能祛邪纳祥,因为周元通宝是熔佛像之铜铸造的,有佛的灵光。明清时期,人们用前朝古钱编作剑形,悬于厅堂或床前。剑为兵器,能斩杀妖魔,人们相信钱剑有护室卫身功能。这种钱剑称“蚨剑”,源于晋代《搜神记》记述的一个美丽的传说。

  • 标签: 钱币 佛像 古钱 晋代 兵器 崇拜
  • 简介:罗布和孙海芳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伴随着族交流的日益深入,日喀则“藏回”作为文化涵化的典型例证,是族深度交往过程中,逐步“藏化”的群体,但是在宗教信仰与族通婚方面,刻意保留并维持着原有的民族特征。

  • 标签: 族际通婚 日喀则 调查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族际交流
  • 简介:洪帮历史概况洪门在中国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由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创立。当时,洪门的组织虽然很严密,但缺乏章程与规范,这个时期的洪门多少带有"革命"的性质。此后,由于帮会分子成分复杂,良莠不齐,其组织逐渐发生了质变,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竟成了敌伪残害人民的帮凶。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反清复明时期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带领战船300多艘,将士25000人,从厦门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发,欲收回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经过9个月的围攻,荷兰总督揆

  • 标签: 青洪帮武汉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被日军占领沦为"孤岛"期间,许多文化界名流或撤离或隐居,上海文艺园空旷的土壤上,先后出现了两朵别致的花卉——苏和张爱玲。她们迅速走红,成为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她们系好友,却又性格不同,文风迥异。如果以花喻人,那么,苏是一朵杜鹃花,红艳热烈,豪放明朗热爱交际,朋友很多;张爱玲则是梅花,冷漠倨傲,孤僻苍凉,喜欢独处,朋友很少。苏的文字通俗清浅,一目了然,是单纯的白描。无论才华和见识,抑或文字的功力和技巧,苏无疑都逊色于张爱玲,然而这些都不妨碍张爱玲欣赏苏。张爱玲算得是眼高于顶的人了,但对苏却毫不吝惜自己的赞语:"苏的文字做到了一种‘天涯若比邻’的广大亲切,唤醒了古往今来无所不在的妻性和母性的回忆,实在是伟大的。低估了苏文章的价值,就是低估了现代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须把女作者分作一档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作家实斋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他当年见过的苏:我想像中的苏,是爽直、豪放和饶有男子汉气概。我眼前见到的却是一个烫着卷发、身着时装的现代佳人,然而我们闭上眼睛,只听她的高言傥论,又活似一个辩才无碍的男子汉了。"

  • 标签: 苏青 张爱玲 上海 女作家 文字 竹青
  • 简介:演员总是容易被人记住。刘珍是孝昌县楚剧团的演员,青衣,我看过她的戏,特别喜欢那折戏里的声腔。她的声音有点沙沙的,像如今的流行歌手,并不一味高亢嘹亮,我反而记住了。听人说她丈夫是剧团团长,叫陈华桥,我记不住。电话打来时,我脑子一下子转不过来,只听到是孝感方言,口音很重,是谁呢?陈华桥又说了一遍,说是孝昌县楚剧团的。哦,这才想起来,是的是的,陈华桥,刘珍的丈夫。电话里他很焦急,没等我发问,就央求我帮忙。什么事情呢?他说,他们在外面演出,经过一个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我也没听清。只听清楚他们的演出车被交警扣下了。原因是舞台演出车没有牌照。

  • 标签: 青衣 舞台演出 流行歌手 孝感方言 孝昌县 剧团
  • 简介:下面的故事,是真实的经历,不是编小说。40多年前.我所在的贵州小县城凯里周围,迁来十几个隶属于第四机械部083系统的“中央厂矿”,它们好像雨天后林子里的蘑菇一样,散布在四周的山旮角里,接着,在每周例行的“赶场”时,

  • 标签: 《非青非红》 故事 中国 当代文学